賈龍弟
美點賞析
麥家因《暗算》聲譽鵲起,而之后的《風聲》更讓他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作家。作為一個小說家,總是與眾不同,往往能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被社會話語遮蔽起來的那部分真實。作為小說家的麥家,寫起雜文來同樣出色,雜文《去羅馬的路只有一條》就寫得不一般。美點一:論證思路縝密,結構嚴謹。這是雜文作為一種議論性文體的特點。作者從自己的生活習慣——刻意整理身邊的物件談起,引出本文的話題,自然擺出自己的觀點:只有當堅持成為潛行、變成習慣時,堅持才可能被喝彩、祝福。接著作者用形象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于“天分”的看法:做什么事天分很要緊,但光靠天分是做不成事的。由此,樹立起“堅持”在“做成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地位。在此基礎上,作者用一個設問句,引發(fā)讀者思考,用“勤”和“忍”來闡
釋“堅持”的具體行為,細化“堅持”的內涵,并且賦予了這兩字不同于我們平常觀念的內涵。最后,作者以一組排比句總結全文,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并以“通往羅馬的大路只有一條”,把每一位不能“堅持”、沒有恒心者逼到了一個別無選擇的境地:既然通往成功的路只有一條,那么,我就不要再顧盼東西,耽誤時間了,馬上出發(fā),堅持到底。
美點二:幽默的論辯是文章的又一賞析點。雜文的語言風格風趣,就像漫畫離不開想象,雜文離不開風趣,否則便沒有了“雜文味”。全文論辯風趣幽默,讓讀者在笑聲中感悟人生哲理,文中對“勤能補拙”的論述就是一例。作者善于從人們習以為常,甚至奉為至理的觀念入手,剖析其不合理的一面,樹立起自己的新觀點,又以人們生活中常見的,但又是不可辯駁的事實來證明自己的這一觀點。比如,文章對“勤能補拙”這一成語的質疑就十分精彩。作者順著“勤能補拙”的邏輯思路,列舉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假設,讓讀者在笑聲中感受到假設的荒唐,省悟到原來結論的謬誤,歸謬法的運用讓觀點的產生水到渠成。接著,作者又聯(lián)系如今的教育,繼續(xù)以謬導謬,讓人深
切感受到“勤能補拙”確實不在理。最后,得出“勤”得勤在“天分”上,否則,只能是“逆天而行”,其結果可想而知。
難點指津
作家對語言嫻熟高超的駕馭能力,讓這篇雜文的語言充滿魅力,但也是我們把握的一個難點。
難點一:生動形象的語言。用形象化的語言進行議論和說理,是雜文區(qū)別一般文化議論文和其它體裁作品的一個基本特征。作者不直接表述觀點,善于形象化的文學性語言來闡述事理。這樣的例子文中俯拾皆是,用“挫折時時躲在鏡子的死角或側翼”表明成功之難;對“天分”的闡釋更是精彩,用“天分是飄忽云端的錦彩,是閃耀水面的流光”表明“天分”的可望而不可即,又用“它比淡掃的蛾眉更纖細,比新人的目光更敏感”來形容“天分”的脆弱與短暫;最后,又用“如同女人美麗的睫毛,秋蟬聲中,含不住任何一滴眼淚”來嘆息“天分”雖然美好,但不堅持追求,終無所獲。另外,關于習慣的特點,作者是這樣形容:“習慣既是生活方式,也是內容,在習慣中做事,像風消失在風中,是天人合一的意味,大道無痕的感覺?!庇质呛蔚鹊馁N切!
難點二:融情入理的表達。雜文一般不喜歡進行干巴巴的論述事理闡明觀點,而是在論述過程中滲透者作者強烈的好惡愛憎。比如寫到現(xiàn)行教育制度的時候,作者的批判和悲哀之情噴涌而出。一個“偏偏”、兩個“……不……不能……”表明自己的憤懣之情,“全面”和“片面”并舉,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具有強烈的諷刺色彩,一個“嗚呼哀哉”可謂一聲長嘆,悲情催人,又以“字典燃燒,哲理哭泣,唯有黑暗的愚蠢和狡黠笑得開懷”形象鮮明地指出了“全面”教育之黑白顛倒的惡果。行文中融入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表明了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的社會責任感。
考點訓練
1.賞析雜文極富特色的論述語言。
2.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作者卻說“去羅馬的路只有一條”,你贊成哪一個觀點,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參考美點賞析、難點指津。
2.兩種觀點都有可取之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前者說的是達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和途徑,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達成目標的方法,不必執(zhí)著于一點。后者說的是只有認定一個目標:天分,并堅持不懈,在追求的過程中始終不舍棄,才能終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