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
養(yǎng)生書籍告訴我們,乍暖還寒的孟春、仲春時節(jié),應(yīng)當(dāng)以性溫?zé)岬氖澄餅橹?,以抵抗春季的能量消耗。然而小編的上火體質(zhì)并未在這樣的時節(jié)收斂,加上春困如潮水般一波一波來襲,連味蕾都變得倦怠。
餐桌告急,煮婦(夫)們亟需新的靈感,不僅要在菜式上翻出新的花樣,最好再能來點不一樣的滋味。這一期李強將為我們展現(xiàn)搭配的魅力,一道菜不同食材的搭配,一桌菜不同風(fēng)味的搭配,都能讓困頓的味蕾為之一振。
跟李強來到上海劍河路平溪路路口的健源市場,仍舊是非常普通的菜市場,當(dāng)然,也仍舊不會令人失望。
5
4
1. 蘆筍
10 元/500 克 花費9 元
蘆筍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營養(yǎng)豐富且鮮嫩可口。如何挑到好的蘆筍呢?筍尖的花苞若是緊密地貼合筍莖,說明采收時間恰當(dāng);若花苞松散甚至開花,則表示采收過晚;此外,采收后的蘆筍很容易纖維化,因此別忘了看看基部是否老化, 表皮是否鮮亮,以避免買到放置過久的蘆筍。
2. 蠶豆
25 元/500 克 花費13 元
去掉豆莢后的新鮮蠶豆呈鮮艷的翠綠色,頂端的莖也呈淺綠色,不發(fā)暗、發(fā)黑, 用手捏起來水嫩有彈性,發(fā)軟則不新鮮。
4. 紅莧菜
9 元/500 克 花費10 元
嫩莧菜葉片完整而平、薄,根須少且相對較短;老莧菜葉片厚、皺,根須較長。掐一下根莖,能輕易掐斷的為宜。
6. 魚腥草
10 元/500 克 花費7 元
魚腥草又叫“折耳根”, 一直是民間用于清熱解毒、防治感冒的良方,有助于抗菌、抗病毒。其莖和葉皆可食用。挑選莖時以飽滿粗壯、魚腥氣濃郁為佳,易折斷的說明新鮮且嫩。
3. 剝皮魚
15 元/500 克 花費14 元
剝皮魚又叫“馬面魚”、“橡皮魚”,其貌不揚卻肉質(zhì)緊實,是一種物廉價美的魚類。與其他冰鮮魚一樣, 宜挑選無異味、腹部無軟爛感的。
5. 河蚌
1.8 元/500 克 花費13.4 元
新鮮河蚌的蚌殼蓋緊密關(guān)閉,用手不易掰開;用刀打開蓋內(nèi)部顏色光亮,蚌肉白嫩光滑。新鮮年輕的河蚌外殼紋路不過分密集。不新鮮的河蚌會有異味,死河蚌則有腥臭味。
出場大廚
李強
私房菜高級顧問
重慶滬申薈行政總廚
6
1
大廚秘笈
蝦皮豆瓣酥
蠶豆剝?nèi)?,煮至八分熟,瀝干水,入油鍋翻炒至熟,裝盤;蝦皮在鍋中焙炒出香味, 加少許生抽翻炒,放在已裝盤的蠶豆上即成。蝦皮的咸鮮味緩緩滲入蠶豆中,令酥嫩的蠶豆散發(fā)出與眾不同的滋味。
折耳根炒香腸
有些滋味,是人人喜愛的,有些滋味,則只屬于一部分人的專享,比如魚腥草。在將魚腥草折成段的時候,我就深深領(lǐng)略了它“迷人” 的芬芳,幾乎為之“傾倒”。
直接涼拌可讓這股魚腥味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李強考慮到各人的口味,選擇了魚腥味淡雅的臘味小炒。鍋中倒入少許紅花茶油燒熱, 放入香腸片煸炒至出油,倒入魚腥草段翻炒均勻,最后加少許鹽和蔥花即可。
韭菜炒蚌肉
蚌肉治凈后切成片,用鹽和料酒稍加腌制,在開水中汆10 秒鐘,撈出用冷水過一下, 擠干水分后與韭菜同炒,加鹽調(diào)味即成。汆燙蚌肉可去除其腥味,但要掌控好汆燙的時間,因為蚌肉很容易老。
帶著辛辣味的韭菜和鮮嫩的蚌肉搭配在一起,讓喜愛韭菜的人欣喜不已。
辣燒剝皮魚
剝皮魚肉味清淡,使之從豆豉、醬油到姜絲、蒜蓉都能夠有出色的搭配。李強選擇了豆瓣醬與紅椒。
先將少量肥膘切成丁,在鍋中炒出香味后, 放入豆瓣醬同炒;剝皮魚入鍋,噴一點水,加醬油、少量紅辣椒,賦予其微辣的口感;待湯汁收干,豆瓣醬的鮮味和辣味就完全滲入魚肉中,最后撒上一些香蔥即成。紅光鮮亮的色澤立馬勾起了食欲,整道菜更是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剝皮魚細(xì)致緊實的肉質(zhì)頗有點蒜瓣肉的感覺,卻不像鱖魚那樣高高在上,難道不是物美價廉的典范嗎?
蘆筍炒百合
在幾道滋味迥異的菜肴中,一青二白的蘆筍炒百合顯得十分小清新。蘆筍天然的鮮味使它不需要過多的調(diào)味,與百合的清甜搭配在一起,鮮味愈加明晰,口感也愈加清爽。
肉絲上湯煮莧菜
炒得很嫩的肉絲與紅莧菜搭配在一起, 清鮮軟糯,營養(yǎng)豐富。
提供場地的王小姐還友情贊助私藏日本燒酒一瓶。在春雨淅瀝的季節(jié),有美酒與佳肴相伴,早已忘卻了疲憊與困倦,有一種“閑敲棋子落燈花”的愜意閑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