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寶 宋智德 梁全聲
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教學的主要形式,但評價不科學易導致小組活動流于形式。山東省安丘市大盛中學引入“雙t 星值”評價,真正達到了1+1>2 的學習效果。
異質分組,同質分層
1.異質分組:入學考試后記錄學生原始分數(shù)并公布。按照比例劃分等級:A(15%)、B(30%)、C(25%)、D(20%)、E(10%),再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等搭配成四人一組。
2.同質分層:將本組學生分為四層:A(優(yōu)生)、B(良生)、C(中程生)、D 層(必培生)。
3.確定原始t 值:分組后據(jù)組內全部成員考試等級進行星值評價:A(8 星)、B(6 星)、C(4 星)、D(2 星)、E(1 星)。以后每次基礎t 值確定為“上周或上月總t 值”。
4.班級評價小組:成立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及班委會組成的班級評價小組。
捆綁評價
1. 周評價表:小組了解后對小組進行捆綁式評價,設計如下第一圖教師用量表。
(1)原t 值:是本學科上周或上月全組同學所得總t 值。
(2)t 值:①課前檢測:第一名10 星,每降一名減0.5 星。②課堂表現(xiàn)按五檔計分:30、24、18、12、6 星。③作業(yè)按五檔計分:20、16、12、8、4 星。④周檢測第一名20 星,每降一名減1 星。
(3)△t 值:△t 值為獎罰星值,每升一名加2 星,每降一名減2 星。
2.班級“周評價”:每周由班主任進行統(tǒng)計匯總。如下第二個圖:
(1)原t 值:為上周或上月全組同學總t 值。
(2)t 值:①將各任課教師評價結果按照每科折成10%計入。②星值合計:將各科星值合計并排出組名次。
(3)△t 值:為獎勵星值,每升一名加4 星,每降一名減4 星。
(4)總t 值:為本周各小組t 值與△t 值的總和,匯總后排出本階段小組名次。
編輯 劉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