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璇
【摘要】:目的 探討在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的老年患者中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2年9月~2013年7月來我院治療的老年高血壓患者74例隨機平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給予護理干預。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經10個月治療后動脈粥樣硬化和血壓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 經10個月的治療,觀察組患者的動脈硬化的各項指標和血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老年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群中實施護理干預可延緩其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并且有利于穩(wěn)定血壓。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6-0274-0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9月~2013年7月期間我院接收的74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調研對象,他們均符合2012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診斷指標。其中男性39例,女性35例,年齡為56~79歲,平均(63.4±11.7)歲。經全自動動脈硬化測量儀檢測,該74名患者的雙側baPWV均高于同齡標準數(shù)值14.5%以上,表明他們有動脈粥樣硬化癥狀。將其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19例,女18例;觀察組男20例 ,女1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降壓降脂藥物阿倫膦酸鈉及他汀類治療,采用阿倫膦酸鈉口服治療的方法,每次70mg,持續(xù)治療10個月。期間還對患者進行高血壓及并發(fā)癥相關知識的教育,按時測量血壓、血脂、體重等各項指標,結合患者病情的特征及變化調整治療方案。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接受的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⑴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的病情向其講述疾病的危害性,從而激發(fā)患者的主動性及自律性,使患者能夠從主觀上意識到疾病的危害性,明白如何配合治療,從日常生活及行為方面來提高康復效果。(2)用藥指導:首次用藥前,醫(y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清楚藥物的名稱、性狀、用法等,尤其是用藥時間、劑量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確?;颊咄耆莆?。(3)運動護理:囑咐患者要堅持適量的體力運動,例如太極、慢舞、游泳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4)心理護理: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告知他們不良的情緒會引起血壓波動而不利于恢復,引導患者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刹捎脙A聽、鼓勵、安慰的方法給予他們以心靈上的安慰,通過點頭、微笑的方式表示理解和同情。如若發(fā)現(xiàn)悲觀消極者,應及時問清楚狀況,并端正其治療的態(tài)度,為患者樹立信心,這樣可使治療更為有效地進行。(5)飲食指導:告知患者要合理安排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忌暴飲暴食以及抽煙、酗酒。日常飲食要注意多吃一些低鹽、低脂肪的膳食,盡量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食物。此外,還應注意補充膳食纖維,多吃蔬菜、水果、奶類及奶制品,從而代替高熱量、高脂食物,以降低三酰甘油的的指標,促進膽固醇排泄。高血壓老年患者的血漿含鐵量多低于正常值,可適當?shù)亩喑砸恍┠径?、豌豆等食物,這樣不但可以降血壓,還能預防貧血。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血壓及動脈粥樣情況的變化。
(1)血壓測量:患者每天在8:00-10:00期間測量,采用標準水銀血壓計測定,比較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包括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每次測定3次。
(2)降壓效果判斷標準:?顯效:舒張壓下降≧20mmHg。或者舒張壓下降達10mmHg以上,并處于正常范圍內。?有效:舒張壓下降范圍在10-20mmHg之間,或舒張壓下降≦10mmHg,或收縮壓下降≧30mmHg。?無效:未達到以上效果的則為無效。
(3)動脈粥樣硬化:采用美國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測,根據頸動脈中膜厚度IMT和頸動脈斑塊面積來評價,以IMT≧0.9mm作為頸動脈內膜增厚的指標。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所有計量參數(shù)以( 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用 t檢驗,P<0.01為差異非常顯著,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經過10個月的治療后血壓情況的比較
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及收縮壓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血壓情況的比較(mmHg,X±s)
組別 例數(shù) 收縮壓 舒張壓對照組 37 156.7±8.5 96.8±4.2實驗組 37 129.8±7.6 94.5±3.92.2 兩組患者治療10個月后動脈粥樣硬化情況的比較
兩組患者經干預后IMT及動脈斑塊面積均較干預前顯著減少(P<0.05),而且觀察組的這兩個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動脈硬化指標的比較(cm/s,X±s)
組別 IMT/mm 頸動脈斑塊面積/cm2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37) 1.27±0.36 0.70±0.15 1.78±0.47 1.55±0.39觀察組(n=37) 1.28±0.32 0.55±0.13 1.77±0.40 1.42±0.372.3 兩組患者療效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92.42%,對照組為67.57%,差異顯著(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后療效的比較[n(%)]
組別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對照組(n=37) 17(45.95) 8(21.62) 10(27.03) 27(67.57)觀察組(n=37) 26(70.27) 8(22.15) 3(8.1) 34(92.42)3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其舒張壓及收縮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IMT和動脈斑塊面積在干預前后差別顯著,觀察組顯著小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療效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護理干預可以更為有效地指導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降脂治療。護理干預是從飲食、心理、藥物治療等方面著手,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幫助患者發(fā)揮藥物治療的效果,顯著地將血壓控制并維持在了一個理想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生活方式干預在老年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
[2] 護理干預在老年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
[3] 對社區(qū)高血壓患者實施生活干預的效果觀察[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