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的病情觀察護理及健康教育。結(jié)果:20例患者經(jīng)治療護理后,除2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8例病情逐漸好轉(zhuǎn)出院,臨床治愈好轉(zhuǎn)率為90%。結(jié)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極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療措施及嚴密的監(jiān)測,護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穩(wěn)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關鍵詞】急性心力衰竭;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6-0282-01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 AHF)是指由于急性心臟病變引起心排血量顯著、急驟降低導致組織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綜合征,臨床上急性左心衰較為常見,是嚴重的急危重癥[1],病死率極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療措施及嚴密的監(jiān)測,護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穩(wěn)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積極有效的護理對患者轉(zhuǎn)危為安、改善預后起關鍵作用,是急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齡最大者82歲,年齡最小者55歲,平均年齡為64歲,其中冠心病13例,肺心病3例,風心病1例,高心病3例。
1.2治療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經(jīng)過了強心利尿擴血管等藥物治療,同時采取了心電監(jiān)護、吸氧等有效的護理措施以及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1.3結(jié)果: 20例患者經(jīng)治療護理后,除2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8例病情逐漸好轉(zhuǎn)出院,臨床治愈好轉(zhuǎn)率為90%
2護理
2.1一般護理
2.1.1協(xié)助患者采取坐位、半坐位或端坐臥位,使患者雙下肢下垂,以減少回心血量。2.1.2保持病人皮膚、床鋪清潔、干燥、衣著寬松柔軟,定時更換體位,按摩皮膚受壓處,加強對水腫部位皮膚的護理,防止皮膚破損,預防褥瘡的發(fā)生。
2.1.3為病人提供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保持病房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按時幫助病人翻身叩背,利于痰液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教會病人正確咳嗽與排痰的方法:盡量坐直,緩慢地深呼吸。屏氣3~5秒,用力將痰咳出,連續(xù)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向病人及家屬講解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如根據(jù)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及蓋被,避免受涼、戒煙等。
2.1.4休息 休息對心力衰竭病人尤為重要,輕度心力衰竭的病人通過休息便可達到控制心衰的目的,反之可加重心衰。休息可使血壓下降,呼吸困難減輕,心率減慢,降低心臟耗氧量。除體力上充分休息外,精神上也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免間接的加重心臟負擔,如病人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出現(xiàn)精神緊張、焦慮或抑郁都可直接增加心臟的工作量,又會引起失眠和消化不良,而間接地加重心臟負荷。因此必須做好心理護理,使病人的心情舒暢、精神放松、情緒穩(wěn)定,以利于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
2.2持續(xù)氧氣吸入的護理急性左心衰時肺淤血,患者耗氧量增加,而粘膜充血、水腫,又使氣體交換障礙,所以要高流量吸氧,面罩吸氧較比導管吸氧效果好,用35%乙醇濕化氧氣,從而降低肺泡的表面張力,并注意觀察患者的心衰癥狀,隨時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的高低,調(diào)整氧流量,交代用氧的注意事項,做好安全用氧指導,以免用氧不當導致呼吸衰竭的發(fā)生。
2.3藥物治療期間的護理
2.3.1洋地黃類藥物:洋地黃用量的個體差異大,且治療量與中毒劑量較接近,故用藥期間需要密切觀察洋地黃的毒性反應,注意詢問和傾聽病人的不適主訴,當出現(xiàn)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心悸、頭痛、黃綠視、視物模糊時可能是中毒反應,應及時告訴醫(yī)師;注意觀察心電圖情況,當病人心電圖出現(xiàn)各種心律失常時,應及時通知醫(yī)師;指導病人在服用洋地黃制劑前應先測心率,若60次/分,或心律從規(guī)則變?yōu)椴积R或從不齊變?yōu)橐?guī)則,應暫停用藥。
2.3.2利尿劑:應用利尿劑后要密切觀察尿量,每日測體重,準確記錄24h出入水量,大量利尿者應測血壓、脈搏和抽血查電解質(zhì),觀察有無利尿過度引起的脫水、低血容量和電解質(zhì)紊亂的表現(xiàn),尤其是應用排鉀利尿劑后有無乏力、惡心、嘔吐、腹脹等低鉀表現(xiàn)。
2.3.3血管擴張劑:使用血管擴張劑時,要密切觀察血壓、呼吸、脈搏、心率、尿量等,慎防血管擴張過度,心臟充盈不足,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等不良反應。硝普鈉為最常用的靜脈制劑,遇光易破壞,應用時用避光紙包裹,其擴血管作用非常強而快,靜脈靜注2~3 min即可發(fā)揮作用,囑患者不能自行調(diào)節(jié);一般從小劑量開始,慢速度開始應用;囑患者輸液過程中不要突然坐起或站立,以防低血壓而暈倒。
2.4心理護理心理因素包括緊張、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情緒,在心力衰竭惡化的臨床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預后因子[2]。情緒激動可能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增高,全身小動脈痙攣,加重心臟前負荷,導致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3],所以,要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努力減輕病人的不良情緒,關心體貼患者,鼓勵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氣氛與家屬建立融洽的關系。穩(wěn)定思想情緒,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療。同時,醫(yī)護人員在搶救過程中要保持鎮(zhèn)靜,操作熟練,忙而不亂,使患者產(chǎn)生信任、安全感。
2.5飲食指導及健康教育指導患者進食低鈉、低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富于營養(yǎng)易于消化的低熱量飲食、少食多餐、避免過飽、禁食刺激性食物,禁煙酒,對食欲差的病人則需鼓勵病人進食,每日飲水量不宜超過600~800ml。指導臥床病人每2 小時進行肢體活動,防止靜脈血栓形成,隨著病人心力衰竭的好轉(zhuǎn),心功能逐漸改善,視病人體力恢復情況,逐漸增加活動量,活動量不易增加過快,過大,以活動時不出現(xiàn)心慌、氣促為宜。心力衰竭病人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刺激,要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要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發(fā)病的誘因。
3體會
AHF是一種復雜的臨床綜合征,是各種心臟病的嚴重階段,病死率極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療措施及嚴密的監(jiān)測,護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穩(wěn)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對心衰患者不僅要加強護理,掌握心衰的臨床特點,以獲得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且要防止和消除AHF的誘因,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藥物治療和護理非常重要,護士不僅要不斷完善??浦R,還須做到責任到人,護理到位,才能保證整體護理質(zhì)量的全面提高。對心衰患者的救治,離不開護士敏銳的觀察及精心的護理,加強用藥后的監(jiān)測更是本組病例護理的核心。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nèi)科學.第五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69
[2]周美華.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進展.國外醫(yī)學.護理分冊,2009,22(5):208
[3]何守迪,孫淑芳.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誘因及護理對策.護士進修雜志,20012,17(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