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波羅的海地區(qū)持續(xù)發(fā)酵的“神秘潛艇”事件,讓多個國家陷入“風暴眼”。環(huán)顧出事的波羅的海,它既是俄羅斯面向歐洲的“窗口”,也是美國和北約掌握歐洲“黃金水道”的關鍵,因此相關國家在這片海域明爭暗斗早已是家常便飯,俄羅斯軍事專家甚至認為,波羅的??赡艹蔀椤靶吕鋺?zhàn)最炙熱的前線”。
冷戰(zhàn)時期,推進至易北河-阿爾卑斯山一線的蘇聯-華約大軍令美國寢食難安,而蘇聯解體后,美國迅速通過北約東擴,將“雙海地帶”(即從波羅的海至黑海的中東歐地區(qū))蠶食殆盡,尤其在波羅的海方向,那里從過去的“蘇聯內湖”一下子變成“北約內湖”,俄羅斯僅保留列寧格勒州(含圣彼得堡)和加里寧格勒州兩處完全孤立的出海口。
波羅的海沿岸有瑞典、俄羅斯、丹麥、德國、波蘭、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9個國家。這些國家除了瑞典、芬蘭和俄羅斯外,其他6國都是北約國家。更令俄羅斯不安的是,美國竭力撮合北約國家強化對波羅的海的兵力部署,并為此提供大量援助。上世紀九十年代,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三國脫離蘇聯獨立,2004年3月正式加入北約,無形中令俄羅斯的“戰(zhàn)略緩沖區(qū)”嚴重萎縮。除了波羅的海三國,北約還積極加強波蘭的海防軍事實力。2008年,波蘭從挪威康格夫斯堡公司購買NSM導彈,部署在比鄰加里寧格勒州的倫堡基地。而加里寧格勒州是俄波羅的海艦隊大本營。俄軍事專家指出,倫堡與加里寧格勒州的波羅的斯克港相隔只有100多公里,波蘭岸艦導彈陣地投入運轉,今后俄艦隊經波羅的海、北海到大西洋的通道將被徹底堵塞。
美國持續(xù)在波羅的海三國建立軍事基地、雷達站和情報系統(tǒng),加強對俄羅斯的監(jiān)視。同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還在波羅的海地區(qū)系統(tǒng)部署了反導系統(tǒng)、反潛系統(tǒng)和水下聲吶系統(tǒng)。在烏克蘭危機后,北約與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地區(qū)都加強了軍事存在,并頻繁舉行針鋒相對的軍事演習。
除了水面上進行高強度軍演,水下力量也是各方比拼實力的重要手段。由于該水域比較淺,不適合核潛艇活動,所以是常規(guī)潛艇的天下。目前,在波羅的海水下游弋的不僅包括沿岸國的潛艇,還包括本地區(qū)以外的北約國家常規(guī)潛艇。?笪摘自《福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