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和陳曉娟,一個是國企的機械工程師,一個是銀行職員,結婚時就是很讓人羨慕的一對。1994年,兒子劉凱悅出生,讓這個小家庭變得更美滿。都說小寶寶是甜蜜的負擔,但他們的兒子剛出生時就特別難帶。孩子經??摁[,這種鬧不是一般孩子的鬧,他的精力旺盛到24小時都可以玩不停,家里人被他折騰得吃不消。兒子不太正常,可是又查不出病因,劉華夫婦無處訴苦,心上像壓了塊大石頭,隨著孩子長大,這塊石頭也越壓越重。
2002年底,一個名為“藍天下的至愛”的慈善活動搞得轟轟烈烈,好心人抱養(yǎng)福利院的孤殘兒童成了一時的風潮。電視報紙上常常會有這樣的報道。考慮到家里的實際情況,劉華夫婦希望能收養(yǎng)一個和兒子一般大小的女孩,性格文靜,這樣可以平衡兒子多動的個性,說不定在女孩的影響下,兒子的情況也會慢慢好轉。另外,他們還有個隱藏的想法,兩孩子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如果將來能發(fā)展成一對戀人,親上加親,兒子就真的有照顧了……
隨后,劉華夫婦和福利院聯系。福利院的工作人員被他們的善舉所感動,向他們推薦了一個女孩,“4個多月,沒有殘疾,很健康。工作人員說,”你們可以先抱回去試養(yǎng),如果不行再退回來?!坝辛诉@句話,劉華夫婦就很放心地把女嬰抱回了家。他們給孩子取名婷婷,意思是將來亭亭玉立,美麗可人。朋友鄰居知道這事后,都夸劉華夫妻心地善良,已經有了個兒子,還收養(yǎng)一個棄嬰,真是不容易,將來一兒一女,好人有好報。大家在婷婷的身上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期望,沒有人預計到撫養(yǎng)一個小寶寶所帶來的麻煩和問題。
劉華父母和兒子媳婦同住多年,自從婷婷到來后,兩位老人經常顧此失彼。好幾次,陳曉娟加班9點多回到家,發(fā)現兒子連晚飯都沒吃,她心里很不舒服。她跟劉華商量,希望把婷婷送走。沒想到,劉華的父母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他們以死相逼,堅持不同意送走婷婷。陳曉娟選擇了妥協,但要求二位老人必須把婷婷帶回家去養(yǎng)。
2003年6月,劉華夫婦去民政局辦理了收養(yǎng)手續(xù),法律上,他們成了婷婷的養(yǎng)父母。
婷婷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和他們住在一套狹小簡陋的老公房里。父親對劉華說:”收養(yǎng)婷婷總是件好事。我們是想積點德,希望凱悅的病能一天天好起來。“但這些年,劉凱悅的情況并沒有好轉,而是變得更糟糕。2011年,劉凱悅高考的前夕,也許是精神壓力變大,他的情緒比以前更加多變,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每次發(fā)脾氣都把家里砸得亂七八糟,有一次他竟然還舉起了菜刀要砍人,這把劉華夫婦嚇壞了。他們帶著兒子去看醫(yī)生,劉凱悅被診斷為間歇性精神分裂癥。這個出乎意料的結果,讓劉華夫婦傻眼了……想到兒子近期的表現,他們不敢想象兒子的將來會怎樣,也不敢想象自己的將來會怎樣。
讓人難過的事一樁接著一樁。2012年8月,劉華的父親被診斷出胰腺癌晚期。爺爺過世后,婷婷繼續(x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日子比之前更艱難了。年逾八旬的奶奶有白內障,幾乎看不見東西,但還是每天堅持給婷婷洗衣服做飯。為了給婷婷多一些零花錢,她還起早貪黑,去馬路上撿汽水瓶子。劉華每次看到,心里都是酸酸的。他原以為祖孫倆相依為命的生活,會讓14歲的婷婷變得更懂事,但看起來并沒有,婷婷很少幫奶奶做家務,拿到零花錢也只是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從來想不到奶奶。清明節(jié),劉華帶著婷婷去給父親上墳,小姑娘默默地站在一旁,一言不發(fā),連哭都沒有哭。這件事讓劉華很難過。婷婷對爺爺如此冷淡,一點沒有感恩之情,這讓他想不通。難道這就是所說的養(yǎng)不家嗎?
對于今后的生活,劉華完全看不到希望。現在的他在一個建筑工地上打工,包吃包住每月5000元。十幾年前,他賺5000元一個月,已經算高薪收入,可以富裕到收養(yǎng)孩子。可是現在,這點錢真的算不上什么。除去兒子每月的醫(yī)藥費,給婷婷的學費,剩下的只夠他勉強地生活。是這個社會變化太快,還是他的命運不濟,劉華自己也不知道。劉華每晚睡覺前,眼前都會出現一個很大很大的黑洞,今后的生活,他不敢想。曾經劉華最喜歡聽人家說一句,好人有好報,可現在別人和他說的最多的就是,人生無常,事與愿違。?笪(王慧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