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2007年,當中國作家們正在為得不到諾貝爾文學獎而著急上火時,瑞典文學院卻以“她用懷疑、熱情、構想的力量來審視一個分裂的文明,她的史詩性的女性經(jīng)歷”為由,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88歲的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
聞訊趕來的媒體記者紛紛詢問萊辛此時此刻的感受,但她的回答,卻令所有來訪者大跌眼鏡。她說:“我感到從未有過的困擾和疲倦,對于別人來說,或許獲得這個獎項是莫大的榮耀,對于我卻恰恰相反,它純粹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p>
她接著說:“這是因為,從此我恐怕無法再安靜地繼續(xù)寫作,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陷入無休止的接待采訪者或出席各種會議,而且那筆150萬美元的獎金,也像一顆定時炸彈,我必須盡快處理掉。如果不盡快散盡這筆錢,也許會在某天早上就會被稅務官給拿走?!?/p>
能獲得諾獎當然值得慶賀,但對這位88歲的偉大作家來說,榮譽和錢財并不是最重要的,寫作才是一輩子“非做不可的事”。如果榮譽和錢財影響到了她的寫作,無疑就是一場“災難”。
萊辛的純粹和達觀,是她用一顆追求藝術的心靈,在閱盡滄桑后的大徹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