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夕
今年初夏,到成都看望一位多年的好友。成都是出了名的旅游勝地和美食之都,來到這里必然要大肆地游覽吃喝一番,才對得起自己的眼睛和味蕾,也不辜負(fù)其盛名。只可惜來的時間不巧,此時肚里已經(jīng)有三個月大的寶寶,自從有了這個小家伙以來,日常飲食盡量清淡,偏偏成都菜、小吃又多是辣味,各種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勾引著人的味蕾,讓人直流口水卻又不敢下口,這種折磨真是讓我的成都之旅愉快的心情大打折扣。然而,在辣味之外,那香甜而略帶酸味的菠蘿蜜讓我這個準(zhǔn)媽媽念念不忘。
到了成都,休息一天后,考慮到我脆弱的身體狀況,朋友只能領(lǐng)我在市內(nèi)逛逛。“拜武侯,泡錦里”,幾乎是每個外地游客的必備行程。錦里依托武侯祠而建,是成都著名商業(yè)古街之一,這里不分淡旺季,每天都是人流不息。懶散地走在古街上,排排大紅燈籠和明清仿古建筑散發(fā)著古樸的氣息,初夏的錦里柳色青青,與紅色的古建筑相得益彰。工藝品店、美食店、酒吧是各地古街的必備元素,我管這叫做古街模式。不同的是錦里有著濃郁的三國文化氣息和四川民俗特色。
錦里的小吃街狹窄而擁擠,街道一邊是狹小的門面,一字排開,販賣各種小吃,游客們爭相排隊;另一邊是一排簡易的木制矮桌矮凳,矮桌周圍圍滿了黑壓壓的頭,游客們正低頭津津有味地吃著美食。見這氣氛熱鬧,我也不甘人后,選了個清淡口味的,沒排多久隊,就買到了菠蘿蜜。金燦燦的顏色,熱氣里飄著糯米的清香和菠蘿的酸甜,舀一勺放進嘴里,米飯香甜軟糯,酸酸甜甜的菠蘿肉粒更是讓人胃口大開,一碗菠蘿蜜沒多久就見底了,吃得有些意猶未盡。
接下來旅居成都的短暫日子里,每每跟朋友一起吃飯,她總會詢問我想吃什么,我的回答要么是“隨便”,要么是“菠蘿蜜”。起初朋友眼一瞪,鄙視地說道:“瞧你就這點出息!”后來她也就習(xí)慣了,而且突然覺悟了:孕婦愛吃酸,菠蘿蜜酸酸甜甜,正符合準(zhǔn)媽媽的胃口,而且菠蘿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糯米有暖胃健脾之效,兩者都是開胃的食物,難怪我吃的時候胃口大開,想的時候垂涎欲滴。自從朋友認(rèn)定了菠蘿蜜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孕婦愛吃的美食以后,總是隔三差五、不辭辛苦地從建設(shè)路的住處跑到文殊院去給我買。濃濃的友情加上香甜的美食,美味不僅在舌尖,更融進了心里,溫暖而香甜。
毋庸置疑,菠蘿蜜成了我此次成都之旅的一個符號,象征著一段美好而特別的回憶。跟家人分享了我的小滿足以后,媽媽決定經(jīng)常為我做。她開始找食譜,菠蘿蜜原本屬于泰國菜,但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許多東西已經(jīng)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傳播到了世界各地,經(jīng)過本土化,成為了當(dāng)?shù)厝讼矏鄣拿朗?。它的核心在于借菠蘿的那股酸甜,所以飯的形式可以多樣,按照個人的喜好添加不同的輔料,我愛吃的那種是最簡單的。
四、五月份正是菠蘿上市的季節(jié),每次買菜或是閑逛,媽媽總會拎回幾個菠蘿,然后專門為我單獨蒸一碗菠蘿蜜。菠蘿蜜最不好做的是,要將菠蘿從葉子下方三厘米左右切下,再用水果刀沿著皮轉(zhuǎn)圈深切,將果肉掏出來,形成一個“空碗”。菠蘿的皮帶刺,而整個過程必須是手拿著完成,雖然用毛巾包裹住,但難免會不小心扎到手。接下來是把蒸好的米飯與菠蘿肉粒、葡萄干、核桃仁等一起拌勻,裝進碗中壓平,蓋上蓋子,蒸上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我在旁邊看她興致昂揚地忙著,頓時感到親情的溫暖包圍著我。孕婦難免胃口不好,媽媽只希望我多吃點,她就開心了,親情就是這么簡單和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