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上元等
歲在甲午,仲夏之初,我們迎來了黃埔軍校建校九十周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的喜慶日子。九十年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毅然改組國民黨,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實現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創(chuàng)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革命軍官學校——黃埔軍校。一批批革命軍人從這里成長起來,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奮戰(zhàn)、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
六十五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了新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廣大黃埔同學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繼續(xù)發(fā)揚革命軍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在兩岸交流方面,兩岸黃埔同學排除種種艱難險阻,通過各種渠道、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著接觸和往來,為打破兩岸長期隔絕狀態(tài)、開啟兩岸交流交往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
三十年前,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經中共中央批準,黃埔軍校同學會宣告成立。長期以來,黃埔軍校同學會始終堅持“發(fā)揚黃埔精神,聯絡同學感情,促進祖國統(tǒng)一,致力振興中華”的宗旨,大力宣傳“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各項對臺政策,全面履行黨和國家賦予的職責,在團結教育祖國大陸黃埔同學、廣泛聯絡臺灣及海外黃埔同學方面,發(fā)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推進中國和平統(tǒng)一大業(yè)進程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廣大黃埔同學雖年事已高,但仍滿懷熱情,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建言獻策、貢獻力量的同時,強化“天下黃埔是一家”的理念,不斷深化兩岸退役軍人組織和退役將領交流,積極促進海峽兩岸交流交往,為推動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進程進一步發(fā)揮了獨特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全面闡述了中國夢,極大鼓舞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公約數,顯示出了空前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兒女歷經百年滄桑始終不渝追求的目標。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需要兩岸同胞一起來圓。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兩岸黃埔同學理應相互扶持,共同參與到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來,讓中國夢與臺灣同胞的夢、民族夢與個人夢交匯共鳴,成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主旋律。在歡慶母校九十華誕之際,我們真誠地呼吁兩岸黃埔同學大力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強化黃埔情緣,促進兩岸文化認同,融洽兩岸同胞親情,推動“兩岸一家親”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與海內外中華兒女一道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我是一名黃埔老兵,有著深厚的黃埔情結。我出生于1924年,有幸與黃埔軍校同歲。在抗日戰(zhàn)爭和家庭的影響下,我于1941年4月考上了黃埔軍校,畢業(yè)于黃埔軍校本校第十八期炮科。我今年已是九十歲的耄耋老人了,仍應以弘揚黃埔精神、促進兩岸交流為己任,愿與廣大同學攜手并肩、共同奮斗,積極投身于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事業(yè),為鞏固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實現國家的完全統(tǒng)一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為黃埔十八期生,今年90歲,現任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