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金民
案 例
5歲的小曼喜歡與人分享,熱心待人,但有些過頭。只要有小朋友來家里玩,他就把家里儲藏的零食全搬出來分發(fā)給小朋友們,吃不完的零食還弄得到處都是。媽媽氣得罵他“你這孩子怎么這么不愛惜糧食啊,真是敗家子”。
在幼兒園里,有小朋友的書弄丟了,他就把自己的書給小朋友;有小朋友本子寫完了,他就把自己的本子給小朋友。一次,他的好朋友方方與一個小朋友爭吵,對方仗著自己身高體壯的優(yōu)勢把方方打倒在地。小曼看見好朋友方方遭人欺負,就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用棍子把對方的手打傷了。小曼的媽媽被“請”到學校,沒想到熱心的兒子會惹出這樣大的事來,最后媽媽帶著他登門向對方家長道歉,事情才平息。
分 析
孩子熱心助人,主動與人分享,就會受到周圍人的歡迎,能贏得好人緣。但凡事都有個度,孩子如果熱心過度,就會好心辦壞事,給別人帶來不良后果,給家庭帶來損失,給自己的成長帶來陰影。當別人缺少物品時,小曼總是慷慨地拿出自己的東西,無限度的大方會加重家庭經(jīng)濟負擔,而且會養(yǎng)成糟蹋物品的不良習慣,稍有不慎,就會變成揮霍無度的“敗家子”。 小曼看見好朋友方方遭人欺負,就不顧后果,替朋友兩肋插刀,結果把人打傷,這個“熱心”長期下去就會形成暴力傾向,會給別人帶來危害,也會給自己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危害。
支 招
如果孩子不熱心助人,會在人際交往中遭到排斥,如果過于熱心,又會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危害。那么,家長應當怎樣正確引導呢?我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弄清動機,區(qū)別對待
如果孩子想借“大方”贏得好人緣,家長要引導他健康交友,讓他認識到靠物質籠絡的友誼并不長久,真正的友誼要靠雙方互幫互助。如果他想借“熱心”在伙伴中樹立威信,家長要引導他化解摩擦,而不是“以暴制暴”,拉幫結派,那樣會產(chǎn)生新矛盾。
不能粗暴否定
孩子熱心過度,家長不要訓斥或懲罰孩子,因為有許多時候他的動機是好的,那樣,孩子的善心就會遭到否定。不妥之處,家長要幫他分析,讓孩子的思維變得豐富起來,正確引導,幫他尋找正確的方法。當孩子看見小朋友打架,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及時告訴老師或家長,讓大人來解決。
要教孩子有限助人
家長要指導孩子做減法,有些“熱心”可以刪去,那些“出力不討好”的熱心可以刪除,那些“有心無力”的熱心也要刪去。家長要引導孩子選擇性助人,自己能做好又不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事(不會影響伙伴間的友誼,不會給自己或家人帶來危害的事)可以幫。自己想幫卻又無法解決的,可以請家長、老師、警察等來幫忙。
家長不要無限“埋單”
對孩子的熱心過度,家長不要無限“埋單”。比如孩子為了拉關系,用自己的物品去籠絡別人,當他的物品送出去后,家長不要孩子送一次就給他買一次。因為這樣會給孩子造成依賴心理,孩子會養(yǎng)成揮霍無度,不珍惜物品,不尊重家人勞動成果的壞習慣,長大后,不會理財,不會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