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碧拼娙肆谠皇住督分休p著筆墨,記述了一個信息:蓑衣,由來已久,至今已“穿”越千年。
蓑衣編織,在仕本村已有上百年歷史了。然而如今在仕本村內(nèi)還在堅守的藝人不過三四戶人家,大都年勢已高。80歲的李光鈴老師傅,是其中一位。
13歲時繼承父輩技藝,走針縫線制蓑衣,如今已有67個年頭。老伴陳友林嫁到他家后,跟著他也學(xué)了幾手編蓑衣的手藝,老兩口夫唱婦隨、堅守至今。在老師傅的記憶里,每年春節(jié)一過完,村里的蓑衣工匠們就成群結(jié)隊挑起行囊,走南闖北,挨家挨戶給人制蓑衣?!澳菚r,上門制作蓑衣,東家包吃管住,如似座上賓。編完一件蓑衣后,再轉(zhuǎn)到下一家,一年能編上七八十件蓑衣。直到快過年了,才揣著鼓鼓的腰包,陸續(xù)回到村里休整?!?/p>
據(jù)李師傅介紹,蓑衣制作分上衣、下擺兩截,有10多道工序,皆為手工制作。完成一件蓑衣,一般要花費4至6天時間,需棕櫚片100多張。一根比筷子略小的引針,一盒用桐油浸過、用來潤滑引針的棕絲,這就是編織蓑衣的工具。制作蓑衣時,先要抽棕絲,用釘耙梳理成片的棕絲,再抽絲,搓捻成棕絲繩備用。編織時,先做領(lǐng)子,這是最難也最耗時的一道工序,它決定整件蓑衣能否成型、結(jié)實。制作時,將片狀的棕絲按衣領(lǐng)的形狀疊起,再用棕絲繩細細縫起來,需耗時約兩天時間。衣領(lǐng)制成后,再一片片拓展編出肩部、背部。然后制作蓑衣下擺,拼接成一件蓑衣。
“制蓑衣,看似簡單,做起來極難。”如今李師傅也是難得露上一手。“穿蓑衣干活的都不見了,誰還來買蓑衣!”現(xiàn)在只有客人訂購了,他才會去編,一年也就十來件,大都拿去當(dāng)演出道具或作為工藝展品。更多時間里,他則為寺院制作工藝簡單的棕墊,在穿針引線間,回味往昔的似火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