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剛(第二采油技術服務處)
2008年我區(qū)油井因偏磨腐蝕造成的作業(yè)頻次達357井次,占全部作業(yè)的55.2%。其中由于腐蝕造成油桿斷、節(jié)箍斷、滑桿斷和光桿斷等桿故障作業(yè)170井次,占腐蝕造成作業(yè)總井次的47.6%;由于腐蝕造成油管破、尾管穿孔等管故障作業(yè)達119井次,占腐蝕造成總作業(yè)井次的33.3%,由于固定凡爾腐蝕造成泵故障井次達68井次,占因腐蝕造成總井次的19.1%。2008年全區(qū)由于腐蝕嚴重油井更換油管46528m,更換抽油桿47029m,盡管降低了部分油井因管桿腐蝕導致的作業(yè)頻次,效果較好,但管桿投入量較大,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管桿的腐蝕矛盾。
目前地面集輸管線腐蝕程度隨著原油含水的不斷上升日趨嚴重。 2008年集輸管線腐蝕破漏頻次達到高峰期,由于管線腐蝕破漏全區(qū)共組織更換管線117次,累積更換管線長度達32km(其中單井管線更換86次,更換管線21km;站內及長輸管線更換31次,更換管線11km)。隨著原油含水的不斷升高,加之管線服役時間的延長,管線腐蝕破漏日趨嚴重,管線更換量不斷增大,原油泄露損失嚴重,管線腐蝕破漏嚴重制約著作業(yè)區(qū)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09年3份在元西一轉等五座計轉站先后實施投加KS-1緩蝕劑進行防腐治理。
(1)井下配套防腐工具
配套下入鋅陽極短節(jié)。 由于工具本身鋅、鎂等材質原因,入井后雖然能起到管桿防腐作用,但油井檢泵周期并沒有延長,如新元東1-11井入井生產83天后因鋅陽極短節(jié)腐蝕絲扣滲漏實施檢泵作業(yè)。該配套技術由于效果不良,未推廣應用。
(2)油管桿全井更換,治理腐蝕嚴重井
09年因偏磨腐蝕井組織全井更換14口,共計更換普通油管19261m,更換抽油桿19口,共計25335m,治理效果較為理想,但投入量過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井筒腐蝕問題,并給作業(yè)區(qū)成本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井口投加緩蝕劑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理措施,從根源解決井筒腐蝕問題,減緩腐蝕速度,降低作業(yè)頻次,延長檢泵周期。
(3)投加緩蝕劑
通過08年20口油井井筒投加KS-1緩蝕劑的較好試驗效果,2009年在元中區(qū)、元東區(qū)和元西區(qū)井筒防腐專項治理技術推廣應用,目前已對82口油井按濃度100ppm投加緩蝕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圖1 (a)井口點滴加藥裝置(b)
防腐治理重點區(qū)塊主要是元東區(qū),元中區(qū),元西區(qū),在井筒治理上主要表現為油管腐蝕穿孔,油桿腐蝕斷,節(jié)箍斷,以及固定凡爾腐蝕等造成的檢修作業(yè)。元東區(qū)檢泵周期比2008年延長106天,管桿因腐蝕原因造成作業(yè)井次下降24井次,元中區(qū)比08年檢泵周期延長56天,管桿因腐蝕原因作業(yè)井次下降20井次,元西區(qū)比08年檢泵周期延長94天,管桿因腐蝕原因作業(yè)井次下降6井次。由此可見,井筒投加KS-1緩蝕劑防腐效果比較明顯,值得進一步推廣引用。
(4)井下智能點滴投加緩蝕劑
針對隔采井井筒腐蝕、結蠟、結垢沒有有效防治方法的難題,2009年6月30日在元西6-41檢泵時試驗下入井下智能點滴加藥裝置,探索常規(guī)隔采井井筒治理的新思路。
原理:儀器入井前根據日加藥量通過軟件輸入儀器工作參數,設置完畢后根據如下組合入井(由下到上):點滴加藥器+盛藥尾管(根據日加藥量及檢泵周期而定)+花管+尾管+軌封+尾管+泵+油管至井口。在盛藥尾管內根據加藥量和隔采周期裝入藥品,上部放入重力式油管柱塞,實現了藥品投加智能化、操作規(guī)范化。
圖2 (a)井下智能點滴裝置(b)井下點滴裝置投加藥品
為了減少腐蝕造成的輸油管線破漏,我區(qū)從2008年11月開始在管線腐蝕破漏最頻繁的5座計轉站內實施了投加KS-1緩蝕劑試驗。
目前計轉站內投加緩蝕劑采用的是在站內安裝體積約300L的加藥箱,利用加藥泵,按照40PPM的濃度采用24小時連續(xù)加藥的方式對站內管線進行加藥。
(1)82口油井井口投加緩蝕劑的投入費用:
①制作加藥箱每套500元,共計62套(其中20套利用清蠟劑桶改造基本無成本)合計費用2萬元。
②每月投加KS-1緩蝕劑3.759t(投加濃度100ppm),KS-1緩蝕劑單價15384.6元/噸,合計藥品費用69.39萬元。
(2)單井投加緩蝕劑后的費用節(jié)余:
①修井作業(yè)次數減少46井次,按目前結算標準每井次1萬元,合計減少修井費用46萬元。
②減少修井占井時間1104h,減少修井作業(yè)影響油量115t,合計減少原油損失42.55萬元。
③更換單井管線數量減少1860米,合計費用19.74萬元。
④管線破漏次數減少11次,對當地環(huán)境污染明顯減少。同時減少原油損失15.94t,合計減少損失4.27萬元。油井管桿投入節(jié)余費用56.02萬元。井筒投加緩蝕劑防腐治療綜合效益費用合計97.19萬元 e、
(1)五座計轉站投加緩蝕劑費用投入:
①加藥流程及加藥裝置改造費用每套5000元,合計費用3萬元。
②每月投加藥品1.572t,年合計藥品費用29.02萬元。
(2)計轉站投加緩蝕劑后的費用結余:
①減少輸油管線破漏次數43次,減少更換管線3.49km,(DN80mm管線80元/米)合計節(jié)省費用27.92萬元。
②減少管線腐蝕破漏引起的原油泄漏損失多達100余噸,合計減少原油損失37萬余元。集輸管網治理節(jié)省費用共32.09萬元。
通過在元城油田在井筒及集輸流程實施投加ks-1型緩蝕劑得到了較好的效果,該項工藝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合計130.09萬元。
目前加藥系統(tǒng)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斷完善。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進入冬季氣溫較低,點滴加藥無法正常運行,只能靠直接從油套環(huán)空內實施沖擊式投加,防腐效果受影響較大。
(2)藥品濃度仍然需要繼續(xù)調整。針對每口井和每個計轉站的腐蝕嚴重程度調整加藥濃度,達到既節(jié)省藥品又能體現防腐效果的目的。
(1)針對目前防腐效果明顯,藥品價格昂貴,投入費用高的問題,繼續(xù)對計轉站內藥品投加效果跟蹤,爭取找到既不影響防腐效果又能節(jié)省藥品的最合理藥液濃度,以減少藥品費用投入。
(2)由于在五座站上投加緩蝕劑的效果明顯,我區(qū)打算在其余3座站(元二計,元東二計,元東一轉)上安裝站內投加緩蝕劑裝置,以便更有效的治理因管線腐蝕破漏造成的原油損失,及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
全區(qū)82口油井和5個計轉站投加KS-1緩蝕劑在油田防腐技術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油井管桿腐蝕破漏修井頻次大幅度降低,單井輸油管線和計轉站輸油管線腐蝕破漏明顯減少,有效減少了管線腐蝕破漏引起的環(huán)境污染壓力和環(huán)境污染糾紛,減少了管線腐蝕破漏造成的原油損失。 針對井口點滴加藥冬季無法運行,我區(qū)采取套管口沖擊式加藥,加藥效果受到影響,其次我區(qū)將繼續(xù)努力現場摸索實踐,探求井下智能點滴加藥效果,解決面臨的困難,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思路開展該項技術的研究。目前以初見成效的防腐技術值得繼續(xù)在全區(qū),甚至全處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