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去年,《爸爸去哪兒》真人秀節(jié)目紅極一時,讓人津津樂道的并非明星們的衣著打扮,也不是風(fēng)景如畫的旅游目的地,而是節(jié)目里爸爸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點點滴滴。隨著節(jié)目的熱播,“爸爸參與育兒”這個話題,越來越受關(guān)注。
街頭小調(diào)查
——爸爸參與育兒的現(xiàn)狀如何?
牛牛爸爸:我平時工作很忙,兒子的日常照料一直都是妻子代勞的。兒子現(xiàn)在大了,會跑會跳了,我周末會抽空帶他出去做運動。
琳琳媽媽:琳琳爸爸會幫我接送孩子上興趣班,有空的時候,還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已經(jīng)算不錯的了。
妞妞爸爸:女兒現(xiàn)在還小,對她好,她也不一定記得。趁現(xiàn)在我還年輕,還是把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多掙點錢,能讓她以后衣食無憂。等她大點了、懂事了,我再多抽點時間陪她玩就是了。
小鑫媽媽:因為我是幼兒園老師,所以老公根本不管孩子,說我是這方面的專家,由我?guī)Ш⒆樱判?。哎,其實,我和孩子都很希望爸爸能參與進來。
小天爸爸:兒子剛出生那會兒,我就幫忙換尿布、洗澡,雖然不是主力,也算是個好幫手了。現(xiàn)在兒子快3歲了,我們是好哥們兒,他有小秘密也會跟我分享。
熙熙媽媽:孩子小時候,他爸工作特別忙,我就獨自挑起了帶孩子的重任。現(xiàn)在孩子2歲多了,我也意識到爸爸參與育兒的重要性,所以,經(jīng)常找機會讓孩子和他爸一起玩,可是,孩子對他爸特別陌生,都不愿意跟他爸一起玩。我都不知如何是好。
馨兒爸爸:女兒太小、太嬌嫩,我一個大男人粗手粗腳的,不太敢抱她,換尿布也怕弄疼她,這些細(xì)致活兒都留給孩子她媽了;我干點粗活兒,出門提包、推嬰兒車,這些可以。
從小小的街頭調(diào)查,不難發(fā)現(xiàn),不少爸爸已經(jīng)開始摒棄“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傳統(tǒng)觀念,他們開始在陪伴孩子方面投入時間與精力,但是在涉及孩子的日常照料方面,以及孩子剛出生那會兒的陪伴,爸爸的缺位還是比較嚴(yán)重的。完全做“甩手掌柜”的爸爸也大有人在。
其實,很多研究表明,父愛對孩子的發(fā)展具有其獨特的作用——
●爸爸如果較多地與嬰兒交往,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認(rèn)知技能、成就動機和自信心。
●爸爸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機會越多、時間越長,孩子的智力就越發(fā)達。
●爸爸往往會和孩子做一些活動量大的游戲,且常常變換活動內(nèi)容和方式,這有助于孩子在面對新環(huán)境的時候降低焦慮感。
●5個月大的嬰兒如果和爸爸接觸較多,他們比起與爸爸接觸少的嬰兒來,更不怕生,對陌生人會有更多的言語回應(yīng)。
調(diào)查中,很多爸爸都有參與育兒的意愿,但有的不知道如何參與,不妨一起來看看下面幾位爸爸的經(jīng)驗分享吧。
我也曾做過全職奶爸
父女小檔案
女兒:小憶,5歲,
爸爸:小憶爸爸,廣告公司客戶總監(jiān)
結(jié)婚的時候,我答應(yīng)過老婆,她懷孕的時候,我會陪她。于是,老婆懷孕后,我就辭職在家陪她。80后的我們自己還是孩子,即將迎來自己的寶寶,喜悅之余,多了一份迷?!獘傻蔚蔚男⊥尥?,要怎么管她的吃喝拉撒睡?
育嬰師培訓(xùn)班里出現(xiàn)了男性
當(dāng)時,和老婆商量后,我們決定孩子將來主要由我們自己帶,兩邊的父母只負(fù)責(zé)幫忙照顧大人、料理家務(wù)。也想過請月嫂,但是身邊關(guān)于月嫂的種種傳聞,讓人有點不放心??磥恚€得自己學(xué)一身帶娃的本領(lǐng),以后也能“鎮(zhèn)得住”老人家?guī)薜睦限k法,能避免不少家庭矛盾。
聽說,失業(yè)期間參加育嬰師職業(yè)培訓(xùn),如果通過考核取得職業(yè)資格證書,還能退還培訓(xùn)費。既然能免費學(xué)帶娃的技巧,何樂而不為?于是,我成了當(dāng)期培訓(xùn)班里唯一的男性。
老師見了我,就樂呵呵地說:“是為了照顧自己孩子來學(xué)的吧?一定比那些為了馬上去就業(yè)的學(xué)得好!”不負(fù)老師所望,我學(xué)了3個月,考核一次通過。
日夜顛倒帶娃忙
小憶出生了,除了喂奶由老婆負(fù)責(zé),其他關(guān)于照顧寶寶的瑣事基本都由我承擔(dān),值晚班,我也當(dāng)仁不讓。剛開始幾天,我?guī)缀跏钦碚淼嘏阒⒆?,她餓了,抱去老婆身邊讓老婆喂奶,2~3小時一次;她吃飽了,一會兒就拉,趕緊得換尿布;有時候拉的臭臭太稀,尿布兜不住,直接淌到背上,那洗澡、換衣服、洗衣服,又是一堆事;寶寶安穩(wěn)了,睡著了,我倒精神了;等我稍有困意,這些事兒又得重復(fù)一遍。
我原來打算,帶寶寶的同時,可以有點自己的時間,再學(xué)點什么,但事實是,一旦把自己交給了她,那就是全部,真心比上班還累。
幸好學(xué)過帶寶寶的技巧,不然一定更加手忙腳亂。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寶寶睡著后,如何移動她還不把她弄醒的抱姿,很實用!用文字描述不清,直接上圖——這可是我老婆格子左左畫的哦!
累不算什么,壓力才最叫人喘不過氣來
在小憶3~4個月的時候,我的父母給了我很大的壓力,他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一個大男人年紀(jì)輕輕在家?guī)Ш⒆?,不去上班,總在我耳邊說張三兒子怎么能干,李四兒子怎么出息。幸好,老婆給了我最大的支持和安慰。
矛盾的解決也很戲劇性,小憶6個月的時候,朋友邀請我去一家公司工作,盛情難卻,我便重返職場。爸媽的抱怨立即煙消云散。我這全職奶爸的經(jīng)歷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當(dāng)然,有付出就有收獲——小憶從沒因為護理不當(dāng)而得濕疹、紅屁股之類的;小憶最先會叫的就是“爸爸”;小憶1歲多,我出車禍在重癥監(jiān)護室呆了半個月,回家后,小憶還認(rèn)得我,一見面就“爸爸”“爸爸”地叫。現(xiàn)在,雖然我工作越來越忙,陪小憶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只要我們在一起,玩什么都不會膩,相信,那份感情,就是在那最初的幾個月里建立的。
父子情,玩出來
父子小檔案
兒子:麻可,5歲
爸爸:麻可爸爸,外企職員
“嘿,哥們兒,飯吃完了嗎?”
“吃完了,你剛下班啊,哥們兒!”
要是告訴你,這樣一番對話是發(fā)生在我和我兒子麻可之間的,你一定會暗想,這對父子怎么如此沒大沒小的,這不鬧著玩嗎?沒錯,麻可今年5歲,回想這些年他的成長,我會驕傲地說,還真是爸爸我一路陪著他玩過來的呢。
說起陪孩子玩,還真是一門學(xué)問。
首先,不同階段有不同玩法。
麻可7個月學(xué)坐,8個月學(xué)爬,14個月會走,18個月開始說話,玩法就得順勢而為。
半歲前,孩子除了在媽媽懷里,就是在嬰兒床這三尺見方的小天地里,無聊至極。這時,我就得發(fā)揮自己“說學(xué)逗唱“的本領(lǐng),充分喚醒孩子對這個初來乍到的世界的興趣:每次爸爸一開口“路見不平一聲吼,說出手時就出手”,麻可就會樂得咯咯笑。有時我會讀上一段唐詩宋詞,讓麻可領(lǐng)略中華文字之優(yōu)美。每當(dāng)我深情朗誦“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時,麻可一定會閉上眼睛沉沉睡去,想必在夢中“附庸風(fēng)雅”了。
麻可會坐會爬以后,活動空間大了,我就發(fā)揮自己的體能優(yōu)勢,和寶貝玩捉迷藏,比賽看誰先爬著搶到皮球是那段時間的必玩項目?,F(xiàn)在一想起麻可在我前面小屁股一扭一扭,爬得飛快,我就不由忍俊不禁。另外,還記得麻可只要看誰倒霉摔跤,就會哈哈大笑,為了滿足他這一興趣愛好,老爸我不知假摔了多少回。
其次,玩一定是一種關(guān)注,一種互動。
麻可獨自玩時,我一般也會在旁觀察,看他的玩法,然后再適時加入,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陪他一起琢磨,完成作品。我倆一起搭過環(huán)線軌道和車站,一起在看完足球比賽后畫出 了足球場地,一起研究說明書后拼好了復(fù)雜的模型,更多時候,我們總是一起分角色扮演,重現(xiàn)電影《汽車總動員》里的賽車場景,或是動畫片《消防員山姆》中的緊急情況。
玩是一種習(xí)慣,一種依賴,更是一種信任。
印象中麻可在家里但凡要玩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爸爸。而我也習(xí)慣了,盡可能推掉不必要的應(yīng)酬,擠出時間陪兒子玩。我倆邊玩還邊聊:玩軌道,聊為什么火車可以在軌道上開而汽車不能;看足球比賽,聊如果裁判犯規(guī)了會得黃牌嗎;給他講圖畫書,聊人死了為什么我們要說“去世”。反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們無話不聊。如今,麻可晚上刷好牙洗完臉上床后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棄媽媽于不顧,鉆進被窩,露出小腦袋,深情地對我說:“老爸,我們聊聊吧!”那一刻,我心里別提有多得意和幸福了。
從“老爸,我們玩玩吧”到“老爸,我們聊聊吧”,看似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變,實則是我們爺倆相互陪伴,一起玩出來的一片父子情深。為了這暖暖的父子情,我愿意一直陪伴下去,只要麻可愿意,我就一直這么童心未泯地陪他玩下去。
媽媽有話說:
說實話,我看到麻可爸爸的文章,還挺驚訝的,沒想到他說起來還一套一套,那么有章法!不過說起麻可和爸爸的情感,倒是真的很鐵。記得有一天麻可對我說:“媽媽,你知道我為什么總和爸爸聊天,不和你聊嗎?那是因為我和爸爸是哥們兒!”你可能會問我,這個時侯做媽媽的是不是會很失落?。科鋵?,我一點也不擔(dān)心,因為在我們家,有一個很自然的分工,那就是爸爸陪玩,媽媽陪睡。白天麻可和爸爸關(guān)系再好,到了臨睡前,他還是會和媽媽甜言蜜語一番。爸爸為了寫這個文章,還把麻可小時候的照片和視頻找出來看,回頭看看爸爸還真能玩啊。我想,每個家庭的親子互動模式可能和他們對育兒這件事的態(tài)度有關(guān)。在我們家有個共識——孩子,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我們共同播種、共同收獲!
家庭里的“挑戰(zhàn)者”
父子小檔案
兒子:莫莫(小老虎),4歲
爸爸:吳沖(大灰狼),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秘書長
說來慚愧,其實我一直自認(rèn)為不是個好父親——當(dāng)巧舌如簧的前投資銀行家“大灰狼”爸爸,碰上新鮮肉感、但頗有脾氣的“小老虎”寶寶,那種全無理性和邏輯的交流方式經(jīng)常讓我陷于絕望的無奈。好在有“小貓兒”媽媽的溫和與耐心,及小老虎前腳挨罵、后腳傻笑的不記仇,居然也有了享樂其中的今天。
這些年,我們陪伴著孩子,三個人一起慢慢地成長,也經(jīng)歷過各種郁悶糾結(jié)甚至爭吵。比如我的死硬理性派,還有小貓兒媽媽的完美主義文藝女青年情調(diào),每每我們期待著一個自以為是的確定性的教育結(jié)果,小老虎卻總會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告:“我可能是不一樣的呦……”
這時我開始追問自己:我對孩子的期望到底是什么?如果我期待他有創(chuàng)造力,那么怎能要求他言聽計從?如果我期待他尊重他人,那么是不是先要給他足夠的尊重?如果我希望他有力量和勇氣去面對無常的未來,那么便要容忍他做出或許不合我心意的決定,并承擔(dān)或許有傷害的后果……
最終,在家庭教育里,我找到了一個“挑戰(zhàn)者”的位置:我總是打破既有的行為與思維模式,而引入新的、更多的可能性。因為,在我看來:可能性即自由。
對于小老虎,我樂于帶他去看更廣闊、更多元的世界,去接觸更多新鮮有趣的事物——身為潛水員,我和小貓兒媽媽甚至合伙把他帶上了巴厘島、還有馬爾代夫的潛水船!同時我更樂于帶他去發(fā)現(xiàn):“事情其實可以做得不一樣?!痹诤退慕涣髦?,我最喜歡說的就是:“還可以怎么樣?”
在我看來,做父母的可能出現(xiàn)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不恰當(dāng)?shù)钠谕约坝纱藢?dǎo)致的緊張,而緊張之下的“行為變形”,幾乎一定會把孩子帶到你所期待的反面——你或許含辛茹苦、或許忍辱負(fù)重,但你的沉重和憂慮一定會映襯到孩子清澈的眼眸中;當(dāng)你憂心忡忡,當(dāng)你惶惑不安,你就在孩子心中埋下了畏縮、悲觀和恐懼的種子。
所以,我希望看到一個自信、從容、有尊嚴(yán)的孩子的成長,而我要做的就是讓我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從容、有尊嚴(yán)。
和孩子一起長大,原本就像是一段未知的旅途。有人從來都只按照旅行團的時間表來行動;有人則愿意做一個好奇而輕松的行者,享受所有的不確定性帶來的驚喜和驚艷——“錯過了火車?那么我們終于可以親近這個城市的夜色了吧……”“丟了錢包?那么是不是有機會實踐賣唱走天涯的兒時夢想?”“一切和想象的不一樣?那樣或許也很好吧……”
媽媽有話說:
不一樣的爸爸,不一樣的育兒
每一個爸爸,他首先得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身份角色。所以不同的爸爸,會有不同的對待孩子的方式,會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長處與弱項——但每一個爸爸,都有可能成為好爸爸。
我就是“大灰狼”爸爸筆下的“小貓兒”媽媽。我得說,這個自稱“死硬理性派”的大灰狼爸爸,其實心底里卻也是個極其柔軟、非常感性的人。只不過,他的柔軟并不表現(xiàn)為,時時陪伴著孩子、呼應(yīng)孩子的需求,諸如此類“看得見、摸得著”的行動——他自己也承認(rèn),對小小孩并沒有太多耐心,在短時間內(nèi)他可以提供給孩子高品質(zhì)、高強度、高濃度的陪伴,不僅能陪著孩子瘋玩,也能很自然地展現(xiàn)他的柔軟與關(guān)切,但時長不可能超過2小時。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不是一個好爸爸。有時候,我們沒有考慮到:每個爸爸都是獨立的、各不相同的人;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的教養(yǎng)也是非常多樣的。
比如大灰狼爸爸說到的,帶孩子去接觸廣闊世界。正是因為大灰狼爸爸,我們才會在小老虎2歲半時就將他帶上一艘又小、又破、又顛簸的潛水船(出乎意料,小人兒適應(yīng)得好極了,而且喜歡得不得了),大灰狼爸爸還帶著他爬上了船頂,并在大浪打來時兩個人一起大聲喊叫——那樣的自由、那樣的勇氣與力量、在那樣的廣闊天地中,正是爸爸帶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在我們家,大灰狼爸爸是各種“可能性”的提供者:帶著孩子上帆船、去體驗航海,帶著孩子去海洋公園、以潛水員的身份為他講解,帶著孩子去爬山、去騎車、去浮潛……
在擴展孩子的世界,在給孩子選擇自由等方面,大灰狼絕對是個特別好的爸爸。一起出去玩時,他從來都是不斷提出:“去看看這個好不好?”“要不要試試那個?”尤其是那些我下意識想要將它們與孩子“隔離”開來的事,譬如帶有矛盾沖突的演出或帶有危險性的活動,他卻是極力要讓小老虎自己去嘗試、去判斷、去選擇——當(dāng)然,他是對的。
特別是,他會很理性地評估危險系數(shù),該規(guī)避的規(guī)避,該保護的保護,該教小老虎自我防護的就教,該放手時就放手。于是漸漸地,我也由最初的疑慮、乃至緊張,到現(xiàn)在的全然安心:我信任他的判斷,信任他這樣做是對孩子更負(fù)責(zé)、更具價值的方式。并且,他的這種方式也會挑戰(zhàn)到我,改變著我的教養(yǎng)方式,讓我變得更靈活、更具彈性,同時也更加放松。
事實上我覺得,應(yīng)該感謝小老虎寶寶的到來,正是在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中,讓我得以更深刻地認(rèn)識到大灰狼爸爸的特點和優(yōu)點,從而發(fā)展出更好的、與他相處的方式(包括處理我們?nèi)齻€人之間關(guān)系的方式)。希望我們都能成為大灰狼爸爸所說的,人生旅途中“好奇而輕松的行者”!
忙忙碌碌中愛的修行
父女小檔案
女兒:依依,5歲
爸爸:馬丁,創(chuàng)業(yè)者
談起育兒,我還是有些慚愧。和大部分爸爸一樣,我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工作上,記得女兒依依才3個月時,我就帶領(lǐng)公司的核心團隊在外地戰(zhàn)斗。周末偶爾推著嬰兒車帶依依出去散步時,我也很少看到有爸爸帶孩子的,所以也就落得心安理得。
改變是在依依1歲以后,依媽拉著我參加每周的親子課,而且經(jīng)常組織家庭育兒會議,我便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依媽的指揮圈,一步一步參與到育兒中了。尤其是依依1歲多的春節(jié),我休了個長假,那豈止是參與啊,簡直就是全職爸爸!依依連依媽都不讓抱了,只讓爸爸抱。從此,我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徹徹底底進入奶爸的行列。
生活點滴中的習(xí)慣養(yǎng)成和性格教育
我希望依依能有好習(xí)慣和好性格,我也知道這些不是一天兩天能做到的,作為爸爸我可以利用自己理性以及視野開闊的特點,做好育兒計劃,在言傳身教中培養(yǎng)依依。
依依1歲后,基本每天都是我來指導(dǎo)她刷牙的,說是她的刷牙“私人教練”也不為過,我用了3個步驟來完成依依的刷牙計劃。
第一步,從不到可以;第二步,從爸爸幫忙刷到自己刷;第三步從“走過場”到“有質(zhì)量”。
一開始確實有難度,依依閉著嘴巴不讓我刷,后來我向依媽請教,用兒歌的方法引導(dǎo)依依,“刷刷牙,刷刷牙,牙齒刷干凈,刷刷牙,刷刷牙,牙齒亮晶晶”,“小牙刷,手中拿,上上下下刷刷牙,里里外外刷干凈,我的牙齒不得病”。刷完牙后,我會檢查:“看看牙齒上還有米粒沒有?”“有。”那就接著刷?!翱纯囱例X上還有肉松沒有呀?”“有。”繼續(xù)……直到依依說“沒”,這個牙齒算是刷干凈了。
作為爸爸,我致力于把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放在第一位,和孩子成為朋友。我認(rèn)為,性格培養(yǎng),是建立在親子關(guān)系之上的,在親子互動中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
和依依說話時,我會放低聲音,蹲下身;回答依依問題時,我會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解釋。在依依做錯事情、沮喪的時候,為了鼓勵她,我常說自己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在依依玩拼圖因為沒擺好而哭的時候,我就故意找不到拼圖正確的位置,逗得依依破涕為笑。
我一直認(rèn)為爸爸對孩子的愛與耐心很重要(當(dāng)然媽媽也一樣),當(dāng)我堅持這么做時,依依同樣也用真誠與愛來回應(yīng)我。有一次,我在打工作電話時,語氣有點急躁。依依感覺到了我情緒的變化,我掛上電話后,依依跑過來說:“爸爸,你別生氣。依依抱抱你,給你揉一揉?!迸畠赫娴纳蟻肀Я吮?,并且用小手撫摸著我的胸。那一刻,我真有被融化的感覺。
奶爸的趣事
有一天早上,我不小心給依依褲子前后穿反了,依依用小手輕輕拍著我說:“爸爸你可真能干呀,給我把褲子穿反了?!蹦钦Z氣語調(diào)與神色的搭配,真的是大人水平。
親子閱讀中的專屬時間
我以前也曾以為,給孩子講故事是媽媽的事,后來發(fā)現(xiàn)爸爸的作用,不可替代。媽媽的導(dǎo)讀有女性的特色,爸爸的導(dǎo)讀具有男性鮮明的特點。所以孩子的睡前故事,成為我參與育兒的重點項目。
記得在女兒2歲多的時候,我曾帶她讀過《爸爸和我》和《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這兩本書,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依然歷歷在目。
《爸爸和我》是一本特別適合爸爸與孩子共讀的書,讓爸爸理解孩子內(nèi)心的無聊,打開爸爸和孩子一起玩的想象力之門。小熊因為無聊,找熊爸爸玩,熊爸爸用一根樹枝在大地上展開了他們的冒險之旅。這本圖畫書的畫風(fēng)出奇簡潔,字的色彩也很淡,挺考驗爸爸導(dǎo)讀的功力。我在帶女兒讀這本書時,配上了《小星星》這首歌(書中有熊爸爸畫星空的情節(jié)),使得這個繪本聽起來非常生動。通過這個圖畫書,我和孩子的心都進入了一個非常寧靜的狀態(tài),生活的節(jié)奏仿佛變得很慢,讓我充分體會到閱讀是一種心的旅程,而不是看圖識字。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是一本經(jīng)典雙語童書,但我最初帶女兒走馬觀花翻過一遍后,她并不怎么感興趣,我想可能是我的講解方法不對。這本書最開始的情節(jié)是:“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我看到一只紅色的鳥在看我。”為了吸引依依的注意,我故意不向后翻,而是向前翻,沒找到紅色的鳥,再看看封面,還是沒有找到??次业教幷业臉幼?,依依哈哈笑個不停,大聲說:“在后面呢。”好啦,成功啦,我等的就是依依的參與。接下來,黃色的鴨子該出場了,我又故伎重演,依依更興奮啦,大聲指揮著:“在后面呢?!庇辛艘酪赖耐耆度牒陀H子互動的氛圍,我們讀得有滋有味??吹綍淖詈?,所有的動物全都登場了,依依不由自主地驚呼:“這么多動物呀!”這本書,我已經(jīng)和依依看過幾十遍了。
我現(xiàn)在可以自信地說,爸爸講故事時體現(xiàn)出來的一些幽默與智慧,是媽媽無法代替的。
隨著依依長大以及我對育兒的深度參與,我發(fā)現(xiàn)自己仿佛伴隨著孩子又重新成長了一遍。這便是女兒的回饋,愛的回饋。
孩子漸漸長大,適合與爸爸一起讀的圖畫書也越來越多——
特別適合爸爸和孩子一起讀的5類書
1.關(guān)于爸爸的故事。(每類配2個書封面,其他可以只放名字)
《我爸爸》
透過孩子夸張的幻想,塑造了一個讓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這個爸爸一天到晚穿著一件長長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過月亮,吃得像馬一樣多,游得像魚一樣靈活……
《爸爸成為爸爸的一天》
“媽媽生了小寶寶就變成媽媽了,那爸爸是什么時候變成爸爸的呢?”“爸爸又不會生小寶寶,為什么會變成爸爸呢?”這可是只有孩子才會問的問題??!身為爸爸的你,想好怎么回答了么?
還有——
《巴巴爸爸的誕生》、《爸爸去上班》、《我愛爸爸》等。
2.父親和孩子一起經(jīng)歷的故事。
《米菲在海邊》
兔爸爸帶米菲去海邊的故事。這是一本“單純化到了極限”的圖畫書,但是,孩子喜歡,你不妨試試。
《皮皮豬和爸爸》
皮皮覺得有一點疑惑。媽媽媽、羊爸爸、驢爸爸、鴨媽媽和狗爸爸都很愛她,但他們說有個人愛她比他們多1,000,000,000倍!那個人是誰呢?
還有——
《爸爸,我要月亮》、《月下看貓頭鷹》、《我們要去捉狗熊》、《團圓》等。
3.科普或充滿想象力的故事書。爸爸的發(fā)散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在陪伴孩子閱讀的過程中能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阿羅有支彩色筆》(阿羅系列)
小男孩阿羅手里拿著一支彩色筆,在他天馬行空的世界里,畫出了自己的無數(shù)夢想。
還有——
《海馬爸爸》、《嗯嗯太郎》、《小小牛頓》、《神奇校車》、《第一次發(fā)現(xiàn)》系列等。
4.冒險、探險類、勇敢題材的書。爸爸身上的果敢氣質(zhì)是媽媽很難給予孩子的,在父親的陪伴下,孩子會把冒險當(dāng)成充滿樂趣的經(jīng)歷。
《小黑魚》
在大海的一個角落里住著一群小魚,大家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是黑色的。有一天,一條兇猛的金槍魚吃掉了所有的小紅魚,只有小黑魚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海里游蕩,又遇到的一群躲在礁石后的小紅魚,為了生存,他不再躲避,讓小紅魚們游成大魚的樣子,而自己來當(dāng)眼睛!就這樣,他們把大魚都嚇跑了。
還有——
《壁櫥里的冒險》、《小天使失蹤了——美術(shù)館奇遇記》、《黑貓警長》等。
5.幽默、好玩、搞笑的書。故事書中的有趣場景,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鬧。這種粗線條瘋玩的快樂感覺和媽媽的細(xì)膩完全不同。
《要是你給小老鼠吃餅干》
一只頑皮、可愛的小老鼠,誰會拒絕給他吃餅干呢?可是小老鼠得了餅干要牛奶,得了牛奶要吸管……一塊餅干,既是故事的結(jié)尾也是故事的開始。孩子們一定會咯咯咯笑著讓你再念一遍。
還有——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皮皮放屁屁》、《嘟嘟和巴豆》系列、《子兒,吐吐》、《打瞌睡的房子》、《大衛(wèi)去上學(xué)》等大衛(wèi)系列等。
或許你還沒有勇氣像小憶爸爸那樣做一階段全職奶爸,或許你家寶貝還太小,不會和你一起玩那么多游戲,或許你也不像馬丁那樣理性有計劃有耐心……
你只是一個平凡的爸爸,一個缺乏育兒知識的爸爸,甚至是一個整天抱怨時間不夠用的爸爸,那怎么參與育兒呢?別急,下面30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只要你一點一點做起來,就行!
1.經(jīng)常抱抱孩子。不要親吻孩子,你的胡渣兒孩子不愛呢。
2.出門前、回家后都和孩子打招呼,不管孩子是否能聽懂。
3.給孩子換尿布。
4.清洗奶瓶,消毒奶瓶。
5.沖泡奶粉,喂奶。
6.給孩子洗澡。
7.給孩子剪指甲。
8.給孩子梳頭,女孩的話,學(xué)著給她扎小辮子。
9.給孩子喂飯。
10.雙休日,為孩子弄吃的。
11.為孩子拍照、錄像,記錄孩子的成長點滴。
12.帶孩子去打疫苗。
13.參與孩子的每次體檢,能直觀知道孩子長大了多少。
14.孩子病了,帶他去醫(yī)院看病。
15.哄孩子吃藥。
16.給孩子講睡前故事。
17.給孩子唱歌。
18.和孩子交換一個小秘密。
19.對孩子扮鬼臉,逗孩子笑。
20.和孩子玩游戲,尤其是那些“力量型”的。
21.你來畫太陽的輪廓,讓孩子用手指蘸著顏料涂色。
22.讓孩子騎在你的肩膀上看風(fēng)景。
23.帶孩子去逛超市。
24.帶孩子出門散步,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去小區(qū)或公園看花花草草。
25.帶孩子出門旅行。
26.在孩子面前,遠離電子產(chǎn)品,為孩子做個好榜樣,不做“屏奴”。
27.出差時,給家里打電話的時候,別忘了讓孩子聽聽你的聲音。
28.為孩子精心策劃一次生日派對。
29.和媽媽去看一場電影、吃一頓燭光晚餐,親密的夫妻關(guān)系是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基石哦。
30.母親節(jié),和孩子一起精心準(zhǔn)備一份禮物送給媽媽,讓孩子體會到你對媽媽的愛。
給媽媽的悄悄話:
沒有人天生就會照料寶寶,爸爸帶孩子的能力也需要培養(yǎng)。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一回生兩回熟嘛,只要給予一定指導(dǎo)、足夠的耐心、充分的信任,菜鳥奶爸很快就會升級為超級奶爸哦!
另外,在育兒這件事上,你表現(xiàn)得越強,爸爸就會越弱。如果,你學(xué)會偶爾示弱,讓爸爸覺得自己做得比你好,他會信心倍增,對育兒越來越有自信,越來越有責(zé)任感。
鼓勵爸爸更多地參與育兒吧,因為你和他一起給予寶寶的愛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