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2)

      2014-06-12 09:28:07朱永新
      時代報告 2014年6期
      關鍵詞:朱永新大學學校

      □:中國教育理論的奠基人是孔夫子,《論語》第一句話就和教育有關,他要我們愉快的學習。但在現(xiàn)實中,教育功利色彩是非常濃厚的,這讓學生、教師、家長都很辛苦。請問您是如何理解教育的?

      ■朱永新:教育的意義是雙重的,一個是對個人的意義,一個是對社會的意義,任何教育都是這兩者的統(tǒng)一體。如果教育能夠很好的將兩者的結(jié)合起來,既能促進人的成長,也能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就是良好的教育。人類之所以重視教育,是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塑造良好的人性與人格,同時幫助社會和諧發(fā)展。

      □:近代以來,中國教育有兩個輝煌期,一個是在民國時代,學者輩出,學術繁榮。一個是改革開放后幾年,社會和教育領域都倡導改革,打破制度制約,人才輩出。90年代以來,經(jīng)濟繁榮,現(xiàn)代化建設成果顯著,可中國教育與這兩個時期相比,在成就上難以比肩。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讓中國教育的品格降低了。

      ■朱永新:民國時期的教育繁榮,有著特殊歷史背景。當時有一大批海外人才回國,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了曲線救國,進入教育領域,這使得教育質(zhì)量得到很大提升。還有就是戰(zhàn)亂的影響,那時的政府沒有精力顧及教育,學校有很大的自主性,不論教學內(nèi)容還是學校管理,都比較自由。教育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才會良好發(fā)展,如果管控太多,教師和學生都會受到壓抑,沒有創(chuàng)造性。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jié)束,整個國家迎來了久違的發(fā)展機遇。鄧小平恢復了高考,很多優(yōu)秀學生進入高校,他們極其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并且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都很有抱負。文革中受到迫害、屈辱的知識分子,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他們的才情得到施展,教師獻身教育事業(yè)。90年代以后,教育出了兩個大問題。一個是應試教育,考試考什么老師教什么,一切圍繞考試。而真正的做人的道理,人的理想,人的激情,人的創(chuàng)造力都給泯滅了。應試教育造成了導致了教育標準化,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統(tǒng)一的分數(shù)、統(tǒng)一的答案,把本來個性十足,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孩子變成了單一思維的人。另一個大問題是教育質(zhì)量下滑,這直接和應試教育有關。

      □:教育改革的一項基本原則是促進教育公平。我國現(xiàn)在的國情是城鄉(xiāng)差距越來越大,教育資源的配置總是“城市優(yōu)先”,人為的制造學生接受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這導致了“出生即不公”的殘酷現(xiàn)實。農(nóng)村孩子實際上無法接受好的教育、進而難以改變?nèi)松\。

      ■朱永新:中國古代的偉大教育家孔子,開創(chuàng)了一個很好的傳統(tǒng),就是教育公平,推行平民教育。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辈豢磳W生的尊卑貧富,孔子都愿意給予教誨。事實上孔門大多數(shù)弟子是出身貧寒的。教育不公是現(xiàn)在最大教育的問題。諸多教育問題無非出在兩方面,一是教育公平,二是教育品質(zhì)。教育公平是讓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品質(zhì)是讓受教育的人得到優(yōu)質(zhì)的教育。當下的中國教育不公,主要表現(xiàn)在東西部、城鄉(xiāng)之間、同一個城市不同學校之間的差距上。城市和農(nóng)村不論在教育公平上還是教育質(zhì)量上都存在著很大差距,并且這種差距還在擴大。教育不公關涉社會的分層與流動,如果農(nóng)村孩子、社會下層民眾不能依靠教育來改變命運,這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古代科舉制,為什么能運作千年之久,就是因為他給社會所有人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民國和解放初期,大學校長是教育家、知名學者,社會賢達?,F(xiàn)在的大學校長,是有行政級別的。少數(shù)名牌大學校長是副部級,一般大學校長是司局級。大學中有些負責行政工作的官員,并無多少學術成就和科研成果就擁有教授身份,同時也制約了學術的發(fā)展。

      ■朱永新:我們希望國家教育部門給學校松綁,不要管得太嚴、太細。比如南方科技大學的朱清時,進行教育改革,他所碰到的阻力就是教育主管部門和體制壁壘。每個學校的課程開設、招生等等,都是教育部門說了算,一些偏才、怪才無法在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中脫穎而出,像文學家錢鐘書,數(shù)學考0分,在今天還能上大學嗎?很多優(yōu)秀的人才是偏科的,希望他語數(shù)外、物理化學都精通,每門都優(yōu)異是不可能的。教育部門喊著全面發(fā)展的旗號干著全面不發(fā)展的事,培養(yǎng)出來的都是平庸的人才。如果沒有教育部門對學校的掣制,我想教育會好很多。談到去行政化,實際就是讓行政權力遠離學術。高校里的行政官員,既擁有行政權力,又擁有學術權力,他們用行政權力支配了學術。而學者受權力擺布,不能自由的教學、做學問,必須依靠官員獲得課題、職稱、獎勵。這樣一來,知識分子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獲得權力上,不會專心學術。所以我主張,行政官員不要干涉學術,不能去參加評教授、拿項目等活動。

      □:儒家的社會改革思想包括“先富后教、富而好禮”。在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我們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上的騰飛,但同指出當今社會價值觀的混亂,尤其是“成功=財富”的價值引導下,無數(shù)人對權力、金錢瘋狂追逐,不顧道德、規(guī)范得追求這種成功。中國的教育,從整體上缺乏超功力的境界和超世俗生活的信仰。

      ■朱永新:教育所做的是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幫助社會走向完善。但在中國,教育的功能扭曲了,時而為政治服務,培養(yǎng)革命接班人;時而為經(jīng)濟打工,培養(yǎng)經(jīng)濟建設的應用人才;時而為考試服務,培養(yǎng)考高分的人。教育搞到最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原先儒家所堅持的教育理想已經(jīng)沒有了,人變得越來越功利化、世俗化。

      □:中國的學校就基本相同,除了校名和所在地不同之外,沒有各自的特色和個性。有媒體對國內(nèi)256所高校的校訓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其中有192所學校的校訓都和“團結(jié)、求實、勤奮、創(chuàng)新?!睘槭裁次覀兊膶W校會“千校一面”,校訓會出現(xiàn)如此嚴重的雷同?

      ■朱永新: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學校沒文化,校長沒思想。校長對于教育沒有長遠、深入的思考,只是跟著人家的樣子去做。在現(xiàn)在的學校里面,一切圍繞考試,分數(shù)是最高標準。我曾專門寫過有關學校文化的文章,批判這種毫無個性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特色教育,是讓每個學生成為他自己,都有個性。真正的學校要有自己的愿景,獨特的價值觀,建筑景觀與眾不同,課程也與眾不同。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評價體系,是標準化的,從中小學到大學,都用相同的考評體系來評價學校。以考試分數(shù)、升學率、招生規(guī)模等指標評價學校的高低是很荒唐的,也就造成了“千校一面”的現(xiàn)象。endprint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的,注重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的培養(yǎng)。近幾年隨著研究生擴招和就業(yè)壓力,學生紛紛讀研,但很大一部分并不熱衷于學術研究,而是為了能獲得高學歷和高薪工作。

      ■朱永新:在中國,是個文憑社會。盡管文憑不能代表人的能力和素養(yǎng),但是一張通行證。用人單位、國家機關在招聘時,就是要看文憑,所以名校的學歷,就業(yè)率高,學歷供不應求。在職位競爭過程中,很多研究生參與進來,用人單位首先看好高學歷者,而不考慮崗位是否需要。這就導致了為學歷而學習,為了獲得競爭職位而讀研的現(xiàn)象。中國需要從高學歷主義的觀念中解放出來,使學歷社會,走向?qū)W力社會。

      □:中國近代有很多學者,是沒有什么學歷的,包括魯迅、王力、錢穆、陳寅恪等大師,但他們?yōu)橹袊幕鞒隽瞬豢赡绲呢暙I。反觀今天的不少學者,學歷越來越高,將自己封閉在狹窄的專業(yè)領域內(nèi),可取得的學術成就卻不高,同時社會責任感喪失。有人感慨說:學者越來越小了。

      ■朱永新: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問題,尤其高等教育,基本上是滿堂灌的教育方式。“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試全忘記。”教室不是對話的場所,不是溝通的平臺,教授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互動,缺乏情感。沒有教學相長,教師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就無法發(fā)揮。西方大學的課程是基于閱讀和討論的,教師先布置學生讀書,之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我們的情況是老師在講,學生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記筆記就可以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就一點點地被扼殺,怎么能夠培養(yǎng)出優(yōu)秀人才呢?怎么會產(chǎn)生大師級的人物呢?

      另外,文理分科制使得教師、學生越來越矮小。學生在中學階段就進行文理分科了,文理生各學各的,不相往來。文科學生沒有基本的科學知識,也沒有科學思維,理科學生對文化常識知之甚少,不關心文學、歷史。文理分科、文理不通就導致了我們的學者和所培養(yǎng)的學生沒有廣闊的視野,只能成為專家,不能成為大家。真正的大師,是那些既具有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的人。如果沒有理想,沒有對信仰,喪失了人文情懷,不論是做科學家還是研究人文學科,都是走不遠,成不了大氣候的。學者一旦只埋頭于自己的研究領域,而不關注社會、人類福祉,也難以成為大師,因為是境界成就了大師,而不單是他的學術成就。

      □:一所大學應有他的理想和精神,有一批有思想的學者。您認為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精神,以及如何重建?

      ■朱永新:大學最可貴的精神是自由精神。蔡元培先生當年執(zhí)掌北大的教育方針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這實際上就是北京大學的大學精神。清華大學的校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強調(diào)的是積極進取和博大兼容的精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精神,是我們理解大學精神的重要門徑。我們講重建大學精神,就要還給大學自由、包容,給大學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權利,讓不同思想、不同學者能夠并存于大學之內(nèi)。現(xiàn)在的大學教授,連招生權利都沒有,他想要的學生進不來,不想要的硬塞給他。真正把大學辦好,落實大學精神,就要給教授、校長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勞、最智慧的民族,理應把大學建設得更優(yōu)秀。但為什么大學質(zhì)量上不去,就是因為缺乏自由精神!改革和解放是同步的,解放了農(nóng)民,我們的農(nóng)業(yè)就發(fā)展了,解放了工人,我們的經(jīng)濟就發(fā)展了。如果解放了教育,我們就會有大批的人才,國民素質(zhì)就會提高。解放教育,天不會塌,國家不會亂。大學是以育人為主的文化機構,要讓它發(fā)揮真正的作用,而不是政治的附庸。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師,都深愛國家,不用擔心他們成為造反派。他們是社會發(fā)展的力量,是傳播文化和創(chuàng)造智慧的主力軍,我們政府當寄予厚望。

      落實大學精神,最重要的是有政策的支持,法律的保障?!陡叩冉逃ā芬呀?jīng)多年沒有修訂,教育法本身也不完善,不能真正有效落實。解決當前的中國教育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法制支撐,所以說教育法制的建設,是當務之急。

      □:看您的履歷,您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先是教學,后來參與教育改革,教育對您的人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是什么讓您對教育保持如此高的熱忱?

      ■朱永新:五十歲時,我寫了首打油詩:人生匆匆已半百,驀然回首雙鬢白,世事沉浮過眼云,惟有教育難忘懷。我對教育充滿熱情,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出身在教師家庭。我的父親是位教師,為教育工作投入一生的精力。此外,我的兩個妹妹也做過教師。之外呢,我讀大學時,學的是教育,后來到了學校做教務長,到了政府管理教育工作。同時,我所在的中國民主促進會,是個教育黨,我們將近百分之七十的會員是來自教育界。從我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我與教育有不解之緣。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不斷提升自我,這也讓我加深了對教育的理解。教育是份崇高的工作,能夠完成我的人生理想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所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中國教育改革是條艱難曲折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作為改革者,將面對種種壓力,您現(xiàn)在的處境如何?改革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朱永新:我現(xiàn)在所發(fā)起、推動的教育改革,在教育史上應該算作有意義的事情。現(xiàn)在全國有32個實驗區(qū),1148所學校,6萬名教師和130萬學生參與了這項教育改革。這樣如此之大的教育改革工程當然面臨很大的困難。首先是人才的困難,這需要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來運作項目的開發(fā),人員的培訓,學校的管理等工作,另外還需要充沛的資金來支持這項事業(yè)。比如我們的網(wǎng)站,教育在線網(wǎng)站,作為整個教育實驗的傳播的平臺,至今沒有專職人員來維護。沒有經(jīng)費,我就自己捐一部分,從朋友那籌借一部分,沒有穩(wěn)定的經(jīng)費來源和網(wǎng)站管理團隊,僅靠我們幾個人,是很難長期做下去的。全社會如果對我們認同,支持我們的事業(yè),工作進度就能加快,我們也能做得更為出色。新教育和其他教育改革不同的特點是我們的團隊和實驗者、關注者、學校一起在探索,不斷在豐富新教育理論。從2002年開始到現(xiàn)在,我們不斷在完善我們的行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拿山東省來說,臨淄的常麗華,用幾年的時間從普通的語文老師成長為齊魯名師。此外,日照、萊蕪兩市也已全面推廣新教育實驗。我對新教育運動,是非常自信的,相信這場運動會為中國教育的改革帶來生機。

      鏈接:

      朱永新,這位1958年出生于中國南方小鎮(zhèn)的教育家,在素有“人間天堂”、“東方明珠”之稱的蘇州、上海度過了他的大學時代,而其所求學的蘇州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都是中國優(yōu)秀的大學。作為最初學習政治教育、繼而研究教育心理學、終獲管理學博士的學者,他長期在母校蘇州大學從事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的教學與研究,并擔任博士生導師。1997年當他成為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并卓有成效地推進了地方教育的發(fā)展之后,他開始被媒介譽為“中國眾多的市長中,學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

      朱永新的教育作品包括:《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中國當代教育思想史》、《中國本土心理學研究》、《我的教育理想》、《我的閱讀觀》、《中國新教育》、《新教育講演錄》、《新教育對話錄》、《走在新教育路上》、《寫在新教育邊上》、《中國教育觀察》、《外國教育觀察觀》、《教育心理學論稿》、《中國教育評論》、《中國教育建議》。endprint

      猜你喜歡
      朱永新大學學校
      剪掉重復多余的
      賣關子,真有趣
      “留白”是個大學問
      “能見大義”的楊明義
      話重要,放前面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奇妙學校
      横山县| 弥渡县| 当雄县| 永德县| 南华县| 井冈山市| 菏泽市| 沅江市| 齐齐哈尔市| 博乐市| 迁安市| 邢台市| 德阳市| 桦川县| 应用必备| 台前县| 沿河| 玉环县| 罗江县| 宁德市| 尼木县| 济宁市| 延边| 德化县| 蕉岭县| 乐至县| 志丹县| 门头沟区| 太和县| 长沙县| 博兴县| 子洲县| 文成县| 翁牛特旗| 宝山区| 滦南县| 永安市| 新昌县| 通河县| 健康|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