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左
如果在中國相聲界論資排輩的話,馬三立無疑是健在者中輩分最大的了。侯寶林該叫他師叔,馬季該喊他師爺,至于姜昆、馮鞏等輩,都該尊他為師祖了。當然新社會不講究這個,我們一般只稱他“馬老師”、“馬先生”或“馬老”等等。
馬先生是相聲前輩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念過私立高中,在今天恐怕要相當于大專了。因而他的相聲別具一格,按行話說就是“文哏”用得特別多,也就是說很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幽默色彩,有些包袱簡直難為他是怎么想出來的。
“……我寫,我寫小說!我上比巴金,下比柳青,超過托爾斯泰,不讓巴爾扎克,外國有馬雅可夫斯基,中國有馬三立!高爾基寫《母親》,我寫《二姨》!短篇,中篇,長篇,稿費,源源不斷,郵局匯款:‘馬三立,拿戳兒!馬三立,拿戳兒!有了錢,怎么辦?我先買一棉帽子戴……”
我看這段描寫真是了不起的意識流!一個人由寫小說想到掙稿費并不新鮮,難得的是他居然仿佛聽到郵遞員喊他領(lǐng)稿費的聲音!尤其馬先生在表演時把那句“馬三立,拿戳兒!馬三立,拿戳兒!”喊得此起彼伏,讓觀眾樂不可支;而最后這位未來偉大作家的理想不過是用稿費買一頂棉帽子戴,這種強烈的反差簡直令人絕倒!
馬先生平時說話也極其幽默,甚至你根本弄不清他是有意還是無意。有一次相聲界在大連開會,他老人家在主席臺上作了精彩發(fā)言:
“……我就說一條兒,咱們到了海邊兒可不準背著領(lǐng)導下海游泳,回頭有個大事小情的可沒人撈你去。咱們得讓領(lǐng)導放心,讓領(lǐng)導高興,領(lǐng)導不高興就是我們犯錯誤……”
事后我和姜昆越琢磨越可樂:“領(lǐng)導不高興就是我們犯錯誤”?那他們當領(lǐng)導的可太省心啦!仔細一想,這不也是中國某些現(xiàn)象的真實寫照嗎?后來有一陣和領(lǐng)導接觸時我們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兒,弄得領(lǐng)導哭笑不得:“部臺領(lǐng)導對這段相聲提出的修改意見你們同意不同意呀?”“同意同意?!薄笆遣皇怯悬c兒勉強,有點兒不高興?”“沒有沒有,我們是怕您不高興,您不高興就是我們犯錯誤!”
摘自《笑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