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鄧小平與安徽的不解之緣(一)

      2014-06-20 22:01:52匡吉平
      黨史縱覽 2014年6期
      關鍵詞:劉鄧劉伯承大別山

      匡吉平

      鄧小平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他把畢生心血和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在他的革命生涯中,他與安徽人民,與江淮大地結下不解之緣。戰(zhàn)爭年代,他轉戰(zhàn)江淮,足跡踏遍皖山皖水。新中國成立后,他心里一直牽掛著安徽人民,先后多次親臨安徽視察,給予安徽人民親切關懷。可以說,鄧小平的名字一直與安徽緊緊相連。

      首赴蕪湖,巡視安徽黨務

      1931年5月間,在中共安徽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的非常時期,鄧小平受中共中央委派,來到安徽蕪湖巡視安徽黨務,改組了中共安徽省臨時工作委員會,開始了他與安徽的不解之緣。

      早在1931年1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管轄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江南省委,改設江蘇省委,并決定在安徽正式成立中共安徽省委。2月15日,安徽省委正式在蕪湖成立,王步文任省委書記。省委成立后,在蕪湖建立了中共蕪湖市委,開展城市職工運動;在安慶恢復了中共安慶中心縣委。省委還派組織員到徽州執(zhí)行建立以屯溪為中心的黨組織系統(tǒng)的指示,開辟皖南工作,同時就組織發(fā)展、工運和農運、兵運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決議,指導各地黨組織開展工作。一時間,安徽的革命活動開展得轟轟烈烈。

      正當全省各地黨的工作在省委領導下有序地發(fā)展時,安徽省委機關不幸遭敵嚴重破壞,全省工作頓失重心。4月6日,由于叛徒出賣,省委書記王步文、常委霍錕鏞等11人被捕,后被押解至安慶監(jiān)獄。5月31日,王步文英勇就義。中共安徽省委一時陷入癱瘓。

      省委遭到嚴重破壞后,省委機關幾個部門負責人商議,決定派省委組織部秘書謝節(jié)之去上海,向中央匯報安徽省委遭受破壞的情況,請求中央派人到安徽指導黨的工作,恢復中共安徽省委領導機構和職能。4月18日,謝節(jié)之從蕪湖出發(fā)到達上海。到上海后,謝節(jié)之將安徽的情況向中央作了報告。中共中央審時度勢,決定由鄧小平作為中央巡視員,謝節(jié)之擔任交通員,一道赴安徽巡視。鄧小平臨危受命,于1931年5月初前往安徽省委所在地蕪湖。

      面對安徽革命的嚴峻形勢,鄧小平沉著冷靜,首先與省委有關方面負責人見面,然后召集他們開會,詳細了解安徽黨內的情況,果敢地提出了處理意見,并在短短幾天內,組建了中共安徽省臨時工作委員會,在新的省委建立之前代行省委職能。

      鄧小平之女鄧榕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寫道:1931年2月,父親是從江西通過黨的地下交通線,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并于4月29日寫了一份《七軍工作報告》。父親向中央請求,到蘇區(qū)去工作,大約在1931年6月間,得到了中央的批準。在去蘇區(qū)之前,約在5月和6月之交,中央派父親去駐在蕪湖的安徽省委巡視工作。

      關于這次巡視的情況,謝節(jié)之在7月20日寫給中央的報告中是這樣說的:“中央認為安徽問題很嚴重,即派巡委筱萍同志隨同我去蕪,調查一切事實,產生了一個臨時工作委員會?!?/p>

      5月底,鄧小平巡視安徽黨務結束后,從蕪湖乘船返回上海。

      這是鄧小平巡視安徽黨務的真實記載,也是他受黨中央的委托,第一次獨立處理一個省的黨務。此時,鄧小平年僅26歲。

      鄧小平這次安徽之行,時間雖短,但為黨中央了解安徽的革命斗爭形勢,摸清存在的問題,整頓安徽黨的隊伍,恢復安徽省委領導機構,使黨的工作得以正常進行打下了基礎;為中國革命在江淮大地蓬勃開展,播下了“星星之火”,而他也由此與安徽人民和安徽革命結下了不了情。

      艱苦跋涉,千里躍進大別山

      時隔16年后,鄧小平又一次來到了安徽。這次他不再是單槍匹馬,而是擁有12萬人馬的劉(伯承)鄧(小平)大軍的統(tǒng)帥之一。

      百年滄桑,多少英雄偉杰珠聯(lián)璧合,演繹千古戰(zhàn)事垂青史;崢嶸歲月,一代劉鄧大軍黃金搭檔,成就萬載威名傳天下。

      這是紀念劉伯承與鄧小平這對世紀偉人的一副對聯(lián)。從1938年劉伯承任一二九師師長、鄧小平任政委開始,這對同志加兄弟的黃金搭檔,在13年生死與共的烽火歲月中,一起轉戰(zhàn)大半個中國,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一個個輝煌勝利。千里躍進大別山,就是劉鄧大軍所向披靡的典例。

      1947年,是解放戰(zhàn)爭的關鍵一年。國民黨軍隊倚仗裝備精良、兵力眾多的優(yōu)勢,向山東和陜北解放區(qū)發(fā)動重點進攻,并占領了延安。此時有人斷言:蔣介石已經穩(wěn)操勝券,共產黨則像過早凋謝的黃花,開始枯萎了。連莫斯科也認為撤離延安的決定是錯誤的。

      然而,蔣介石低估了毛澤東。在當時的形勢下,毛澤東不動聲色地下出了一招險棋:從蔣介石伸來的虎口般的“鉗鉸”處中央突破,三路大軍挺進中原,將主要進攻方向指向敵人戰(zhàn)場上最敏感又最薄弱的地區(qū)大別山,并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劉鄧大軍。

      進軍大別山,自斷后路,向敵人的心臟地區(qū)千里躍進,確是一步險棋。鄧小平說:“我們好似一根扁擔,挑著陜北和山東兩個戰(zhàn)場。我們要責無旁貸地打出去,把陜北和山東的敵人拖出來。我們打出去挑的擔子愈重,對全局愈有利?!?/p>

      1947年6月30日夜,鄧小平和劉伯承率領的12萬大軍,以出乎敵人意料的行動,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隨后又在魯西南大地激戰(zhàn)20多天,一舉殲滅了敵人9個半旅和4個師共5.6萬余人。

      毛澤東看出,劉鄧大軍只有迅速直插東臨南京、西逼武漢的大別山地區(qū),才能全面打亂蔣介石的戰(zhàn)略部署。因此,他要劉鄧大軍“下決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別山”。40多年后,鄧小平回憶說:當時真是困難啊,但是我們二話沒說,立即復電,半個月后行動,躍進到敵人后方去,直出大別山。實際上不到10天,我們就開始出發(fā)了。這一走就是1000里。

      大別山,其主要部分在安徽境內,地跨湖北、河南,由西北向東南,把北部的華北大平原和南部的江漢平原分割開來。這里峰巒重疊、山勢險要。莽莽蒼蒼的山岳叢林、崎嶇蜿蜒的山野小路,構成了極其復雜的地形。

      鄧小平曾這樣描述過大別山:“中原的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正當敵人的大門,其中大別山是大門邊。”“中原形勢決定于兩個山,一個是大別山,一個是伏牛山,敵人最關切的還是大別山,它比伏牛山更重要。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別山控制起來?!薄按髣e山是一個戰(zhàn)略上很好的前進基地,它迫近長江,東面一直頂?shù)侥暇⑸虾?,西南直迫漢口,是打過長江的重要跳板?!薄按髣e山,敵人必爭,我也必爭!”

      中央指示劉鄧進軍大別山,可能有三個前途:一是付出了代價站不住腳,準備回來;二是付出了代價站不穩(wěn)腳,在周圍堅持斗爭;三是付出了代價站穩(wěn)了腳。要從最困難方面著想,堅決勇敢地戰(zhàn)勝一切困難,爭取最好的前途。

      中央還具體指示,劉鄧抓緊時間休整至8月中旬,而后出擊。此時劉鄧的部隊非常需要喘一口氣,可是,蔣介石不讓他們喘息,戰(zhàn)機也不容他們喘息……

      8月7日夜,正當坐鎮(zhèn)開封的蔣介石以30個旅,分路向魯西南合擊時,劉鄧大軍以破釜沉舟的決心,突然甩開敵人,開始了向大別山挺進的戰(zhàn)略性行動。

      從11日夜起,橫貫中原的大動脈隴海鐵路,被劉鄧大軍的腳步聲震動了。連續(xù)3天,各路部隊大都沒有遇到敵人像樣的阻擊。不愿再受國民黨軍欺凌壓榨的鐵路員工,主動留下來,協(xié)助工兵破路,并為輜重部隊過路鋪設便道。一時火光觸天,拉大炮的卡車轟鳴聲、大車輪子的滾動聲、步兵飛速的腳步聲,響徹了原野。

      劉伯承、鄧小平走在中原局和野戰(zhàn)軍指揮部所率的第二、六縱隊中間。13日晚,當月亮遲遲沖出云層的時候,他倆在虞城古心王集附近,跨過了隴海路。

      天氣陰晴不定,時而小雨,時而又烈日當頂,暑氣蒸人。大隊人馬日夜浸泡在汗水、泥濘之中。有人開玩笑說:“當年唐僧西天取經過火焰山,也比不上咱們這陣兒?!钡筷犎試栏褡袷厝罕娂o律,休息時不進村,盡可能吃干糧、喝冷水就大蒜。即使被熟透的西瓜絆倒,也無人拾起來吃。偶爾為救傷病員摘一個來,也要把應付的錢連同致謝的短信,掛在無人的瓜棚里。

      劉伯承、鄧小平每次從因病掉隊的戰(zhàn)士身邊經過時,總是把身邊極少的急救藥品、水或者自己頭上的草帽留給他們。

      8月24日,劉伯承、鄧小平率指揮部和第六縱隊來到汝河北岸時,已有3萬余敵軍趕到南岸堵截,尾追之敵也已迫近,而汝河浮橋卻不斷被敵人的飛機、大炮炸毀,情況緊急。劉伯承堅定地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從這里殺開一條血路,沖過去!”鄧小平親臨河沿,對架橋部隊說:“橋斷了,再修;敵人不讓路,就打!假如沒有這么多的困難,要我們這么多共產黨員干什么!”他決定當晚架橋渡河。

      劉伯承、鄧小平親臨前線指揮,全體指戰(zhàn)員勇氣倍增,踏著浮橋,殺開一條血路,終于在拂曉時分突破敵人的汝河防線,于26日晚抵達淮河。

      淮河是中國南北的地理分界線,歷史上多次攔阻過北方軍隊的南下,此時正處于一年中的高水位期,水流湍急,波濤洶涌,而兩岸渡船早被敵人搜索一空,背后敵人追兵的先頭部隊距我僅15公里,已和我后衛(wèi)部隊接火。

      在一間茅草屋里,劉伯承、鄧小平與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參謀長李達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李達把渡河情況匯報完后,鄧小平當機立斷:“情況十分緊急,時間已不等人!我意請伯承同志先渡河,和際春同志(指張際春,時任晉冀魯豫軍區(qū)副政委、政治部主任)一起過去,掌握已經渡河的部隊,實行展開;李達同志留在這里,繼續(xù)組織渡河,能渡多少就渡多少;我負責斷后!”

      “好,就這么辦!”劉伯承知道鄧小平總是揀艱險的工作,便不容分辯地指示大家,“政治委員說了,這就是命令!分頭去辦,立即執(zhí)行!”他親自帶著一些人分頭探測水路,正巧水位下落,探得有幾處淺河段能夠徒涉,于是當即令千軍萬馬抓緊分路徒涉。

      劉鄧大軍剛過河,上游的洪峰不早不晚地趕來了,一下子把國民黨追兵隔在了淮河北岸。陸續(xù)到達淮河岸邊的國民黨軍10多個旅,齊刷刷地停在了岸邊,造橋、修船,足足忙活了10多天才過了淮河。

      蔣介石得此消息,非常生氣,狠狠地斥責國民黨軍將領:“各部隊行動遲緩不前,屢失良機,任匪軍平安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此為我革命軍人之最大恥辱。各級司令部、部隊長只穩(wěn)打穩(wěn)扎,猬集一團,未能區(qū)分數(shù)縱隊,不敢超越追擊匪軍,旬來無顯著戰(zhàn)果,何能弭除匪患,挽救危亡。特嚴令申誡:如再任匪軍逃遁而至平漢路以西,各級部隊長、指揮官決以縱匪、禍國害民論罪?!?/p>

      淮河兩岸的老百姓為劉鄧大軍順利渡淮而歡欣鼓舞,編出了一則順口溜:劉鄧大軍為民除害,要過淮河水淺三尺;國民黨軍禍國殃民,即便緊接追趕,只落得淮河水深三丈。

      8月27日,劉鄧大軍終于到達了大別山。

      但是,到了大別山,并不等于就能夠立足于大別山。

      鄧小平一到大別山,便于8月27日以中共中原局的名義發(fā)出指示,要求全體人員全心全意地、義無反顧地創(chuàng)造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并與兄弟兵團配合,全部控制中原。在軍事上最初一個月內,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領城鎮(zhèn),肅清土頑。爭取打些小仗,熟悉地形,習慣生活,學習山地戰(zhàn),為打殲滅戰(zhàn)準備條件,但在半年內要殲滅敵人10個旅以上的兵力。

      劉鄧一俟進入大別山地區(qū),立即分遣各部隊迅速向預定地點實施展開。其第三縱隊在司令員陳錫聯(lián)、政委彭濤率領下,奉命挺進皖西,先后解放了六安、霍山、立煌(后改名為金寨)、岳西、舒城、桐城、廬江、潛山、太湖等地。9月,劉鄧大軍經過激烈的作戰(zhàn)和緊張斗爭,建立了擁有百余萬人口的廣大根據地,初步完成了戰(zhàn)略展開。

      在劉伯承、鄧小平的正確指揮下,各部隊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在六安張家店和蘄春高山鋪戰(zhàn)役中,共殲敵1.7萬人。這一勝利表明,劉鄧大軍已經能夠進行大兵團作戰(zhàn),在大別山站穩(wěn)了腳跟。

      到10月底,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建立了33個民主縣政府和軍區(qū)、行署機構,基本實現(xiàn)了戰(zhàn)略展開。

      1947年11月初,劉伯承和鄧小平到達太湖縣劉家畈,召開了第三縱隊旅以上、地方工委和支隊以上領導參加的高干會議。劉伯承、鄧小平分別作了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強調要全力貫徹《土地法大綱》和中原局《關于放手發(fā)動群眾,創(chuàng)建大別山解放區(qū)的指示》。會議決定成立皖西區(qū)黨委、皖西行署和皖西軍區(qū)。

      扛槍的雙手又拿起細小的針線

      轉眼到了深秋初冬季節(jié),大別山的早晚,露寒霜重,山區(qū)還經常陰雨綿綿,陣陣寒風襲人。但劉鄧大軍的官兵們卻還身著過黃河時的單衣,腳上穿著草鞋。如何解決部隊10多萬人過冬棉衣的問題,已迫切地擺在了劉伯承、鄧小平等野戰(zhàn)軍領導的面前。毛澤東對劉鄧大軍的冷暖十分關心,早在部隊剛到大別山不久,他就考慮到了這一問題,致電鄧小平等詢問解決冬天被服的可能性,提出如無法解決,即派第十縱隊護送,或送銀元就地購置。但因大別山遠離解放區(qū),千里迢迢,敵人又進行了嚴密封鎖,一時難以辦到。后來,毛澤東又來電指出:你們全軍冬衣準備,不要將重點放在由后方按時供應上面,而要放在自己籌辦上面;你們如能努力收集棉花布匹,每人做一件薄棉衣或一件棉背心,就能穿到12月或1月,那時后方冬服可能接濟上來。在這種情況下,鄧小平、劉伯承決定全軍一面打仗,一面學女紅,自己動手,解決棉衣問題。他們復電中央軍委:“我們決心自籌棉衣?!?/p>

      鄧小平、劉伯承找來了后勤部的負責人,商量如何打好“棉衣戰(zhàn)”的問題。當后勤負責人向他們匯報有的部隊已經按政策向群眾買了一些棉花、布匹,準備找裁縫縫制棉衣,然后總結經驗再向全軍推廣時,劉伯承語重心長地說:“部隊的主動性和你們的想法都不錯,可是現(xiàn)在又是闖險關,慢騰騰地要不得!只要我們下決心,不要中央和兄弟部隊支援,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用最短的時間解決問題!”

      鄧小平強調說:“對,咱們要靠自己創(chuàng)造奇跡!”

      “棉花、布匹各部隊都動手,看來可以解決,就是大別山的婦女大都不會做針線活,裁縫師傅有些難找?!?/p>

      沒等后勤負責人把困難講完,劉伯承便說:“不能把眼睛只看著人民群眾嘛!我們共產黨人做的是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我們人民解放軍也要有勇氣和信心,去創(chuàng)造任何軍隊沒有創(chuàng)造過的奇跡!我們部隊的指戰(zhàn)員,都是來自工農的子弟兵,他們中間有各種行家能手。咱們在敵后山溝里能辦起兵工廠,能搞大生產運動,能挖窯洞蓋房,出了多少木匠、鐵匠、泥瓦匠,出了多少養(yǎng)豬、種菜、種糧‘狀元?,F(xiàn)在,咱們要把部隊的彈花、漿染、裁縫巧匠都找出來,以他們?yōu)楣歉?,在每個班、排都開起裁縫鋪、被服廠??笜屇袃簼h,人人都來一面打仗、一面學女紅,怎么樣?”一席話說得大家都哈哈笑起來,沒有誰再提什么困難。

      在下達全軍自己動手解決棉衣問題的命令時,鄧小平著重囑咐說:

      “在籌集原料時,一定要注意工商業(yè)政策。就是地主、資產階級的店鋪,也要按價付款。人逃亡者,可留下借條,將來償還?!?/p>

      命令傳下來,各縱隊分頭行動。一縱在蘄春、廣濟,二縱在黃梅、宿松,三縱在皖西,六縱在黃岡,自制棉衣的熱潮在全軍展開。

      棉花、布匹弄來了,質地不一,五顏六色。戰(zhàn)士們動腦筋,想辦法,有的用竹條、樹枝彈花,有的用稻草灰、鍋底灰染色,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接連幾天,鄧小平清晨起來沒有散步,劉伯承也一改晨讀的習慣。在一東一西兩間農舍窗前,劉伯承和鄧小平做著同一件事情——自制棉衣。

      鄧小平手腳麻利,大刀闊斧慣了。他穿上自制的新衣,走到院子中間,對著西屋的劉伯承喊道:看看我的手藝,如何?

      不一會兒,院子里站著一圈直屬隊的干部,劉伯承出來上下打量了一番,反問道:“你自己感覺怎樣?”

      “不錯,地道的手工藝品!”

      劉伯承和眾人仔細一看后,都仰天大笑。原來,鄧小平自制的那件棉衣前襟撅著,后擺吊著,背上還有一個大鼓包。

      劉鄧又從這個連隊到那個連隊,從這個“作坊”到那個“作坊”,親自看望、指導、鼓勵戰(zhàn)士們制作冬衣。

      “這樣不行,棉花要絮勻,壓平。要不,厚的厚,薄的薄,上下會起疙瘩……”

      “鎖扣眼要用捯線,縫口袋要用鉤針,這樣衣服才勻稱、嚴實……”

      有的戰(zhàn)士不解地問道:“司令員怎么什么都會,連縫制衣服也過人三分?”

      鄧小平笑著說:“司令員原是縫紉出身,要不是投身革命,說不定是個好設計師呢!”

      大家齊動手,只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嶄新的棉衣就穿到了南征指戰(zhàn)員身上。大家暖在心里,笑在臉上,度過了大別山最寒冷的冬天。有一首《棉衣歌》,傳頌著劉鄧大軍自制棉衣的動人故事,歌中慨嘆:“此事古今從未聞,千古奇跡出我軍。一切困難皆可度,全在萬眾是一心?!?/p>

      勇于挑起堅守大別山的重擔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區(qū)的戰(zhàn)略展開,如一把鋒利的尖刀,插入敵人的心腹,使敵人惶惶不可終日。與此同時,挺進蘇魯豫皖地區(qū)的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和挺進豫陜鄂地區(qū)的陳謝集團,都已勝利展開,站穩(wěn)了腳跟。三支大軍在中原的“品”字形陣勢已經形成,不僅調動了山東、陜北兩重點戰(zhàn)場的敵軍主力回援,而且迫使敵人把戰(zhàn)線由黃河沿岸移到長江沿岸,把敵人進攻解放區(qū)的戰(zhàn)略后方變成人民解放軍的戰(zhàn)略前進基地,并直接威脅國民黨江南統(tǒng)治區(qū)。

      對戰(zhàn)局的這種變化,國民黨統(tǒng)帥部驚恐不安:既怕劉鄧大軍在中原立足生根,更怕解放軍南渡長江,突破大巴山防線進入四川。

      11月下旬,蔣介石接連召開軍政會議,決定以“王牌”對王牌,由國防部長白崇禧領軍出山,與劉鄧一決雌雄。

      到11月底,國民黨軍隊增加到33個旅,把大別山圍了個水泄不通。一時間,大別山上戰(zhàn)車轟鳴,塵土飛揚。

      戰(zhàn)事險,軍情急,大別山上烽火連天,一夕數(shù)驚。鄧小平由衷地感嘆:“敵人對大別山瘋狂進攻,是垂死掙扎的表現(xiàn),是死亡前的回光返照。大別山是敵人的要害區(qū),敵人越接近死亡,越要拼命爭奪。”

      鑒于大別山之敵占絕對優(yōu)勢,且密集靠攏,難以捕捉戰(zhàn)機,劉鄧決定分兵作戰(zhàn)。鄧小平同中原野戰(zhàn)軍副司令員李先念、參謀長李達組成前線指揮所,指揮大別山內線部隊開展游擊戰(zhàn)爭。劉伯承率后方指揮部隨一縱隊轉移至淮河以北,指揮外線各縱隊。在誰率部堅守大別山的問題上,劉鄧之間曾有過爭論。留在大別山的部隊只有3個縱隊7萬多人,而敵人有30萬人,很顯然,在敵重兵圍攻,地形、供給都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留守大別山,是一副重擔,和中原地區(qū)以及全國各戰(zhàn)場相比,可謂是重上加重。正因如此,劉鄧都堅持要自己留下,讓對方到外線指揮作戰(zhàn)。最后,鄧小平說服了劉伯承,毅然把重擔搶在自己手里。他對劉伯承說:“我到底比你年輕。我留在大別山指揮,你到淮西去指揮全局?!?

      分手的那天,鄧小平冒著雨雪寒風為劉伯承送行。他們并肩步行,走了一坡又一坡,一程又一程。盡管他們把分兵后可能遇到的問題都研究過,但都像有一肚子話要說。劉伯承擔心,一旦敵人發(fā)現(xiàn)有部隊轉到外線去,鄧小平身邊的斗爭形勢會更加險惡,于是又一次提出一定要把警衛(wèi)團給他留下,并叮囑李達特別注意政委的安全。鄧小平則要劉伯承保護“心靈的窗戶”,晚上少用眼睛,并再三囑咐管理處,無論如何要給劉伯承準備一盞美孚煤油燈。直到夜幕降臨,兩人才互相道別。

      留守大別山的部隊,在鄧小平、李先念等的領導下,結合軍區(qū)部隊和人民武裝,采取敵向內,我向外,敵向外,我亦向外,將敵牽到外線,以小部牽制大敵,以大部消滅小敵的方針,適時地集中或分遣兵力,內外線密切配合,粉碎了白崇禧的殘酷圍攻。經過一個多月的作戰(zhàn),共殲敵 1.1萬多人,收復了太湖、英山、金寨、廣濟、潛山、岳西、黃梅、禮山等10余座縣城。與此同時,第十、十二縱隊乘敵主力被吸引于大別山的有利時機,迅速向桐柏、江漢地區(qū)展開,橫掃敵人保甲系統(tǒng)和土頑武裝,占領廣大鄉(xiāng)村,建立起各級人民政權。至12月底,共殲敵 4000 余人,解放桐柏、棗陽、泌陽、唐河、新野、京山、鐘祥、天門、潛江等縣城。這一勝利,威脅到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和大巴山防線,迫使他們不得不急忙從大別山抽調部隊回援,從而有力地配合了主力在大別山的反圍攻斗爭。

      對于這段為時不長但卻終生難忘的歲月,后來鄧小平生動地作了概括:“我一個,先念一個,李達一個,帶著幾百人不到一千人的前方指揮所留在大別山,指揮其他幾個縱隊,方針就是避戰(zhàn),一切為了站穩(wěn)腳。那時六縱擔負的任務最多,在大別山那個丘陵地帶來回穿梭,一會兒由西向東,一會兒由東向西,今天跑一趟,明天跑一趟,不知來回跑了多少趟,調動敵人,迷惑敵人。別的部隊基本上不大動,適當分散,避免同敵人碰面。這樣搞了兩個月,我們向中央軍委、毛主席報告,大別山站穩(wěn)了,實現(xiàn)了戰(zhàn)略任務?!?/p>

      政策對頭根據地才能鞏固

      1947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后,一個熱火朝天的土地改革運動在各解放區(qū)開展了起來。鄂豫皖區(qū)也不例外,區(qū)內各地大張旗鼓地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財?shù)耐粮倪\動。但是,大別山與別的解放區(qū)不同。這里敵情嚴重復雜,群眾疑慮甚多,加之一些地區(qū)的干部又犯了嚴重的“左”傾急性病,在政策和策略上發(fā)生了失誤。凡此種種,非但不利于發(fā)動群眾,反而脫離了群眾,甚至侵犯了群眾的利益。鄧小平及時地察覺了這些問題,并決定進行實地調研。

      1947年的最后一天,鄧小平和李先念一行翻越30多里山路,來到金寨縣漆店區(qū)下樓房村。

      山高路窄,冰封雪飄。接連幾場大雪,把大別山的千山萬壑,溝溝坎坎妝點成一個銀白的世界。

      鄧小平穿著一雙草鞋,拄著一根桐木拐杖,吃力地挪動著腳步。

      這雙草鞋已經磨掉了大半個底,只剩下一圈草幫了。雖然草幫上沾滿著碎雪,戰(zhàn)士們仍可清晰地看見里面不時有鮮紅的血液滲流出來。

      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鄧小平一行才走到了下樓房村。來到這里后,鄧小平一面派人去通知中共金寨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委張延積等人來匯報工作,一面和李先念、李達、段君毅到外面雪地上撿了一些松枝,準備開會時烤火用。

      當時,中共中央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了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黨中央指出,這個報告是整個打倒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集團,建立新民主主義中國時期內,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帶綱領性的文件,要求全黨、全軍進行深入學習,并在實踐中嚴格遵照實施。剛好,這天晚上的新華社廣播電臺將全文廣播這一報告。鄧小平特意把金寨縣委的負責人叫來一起聽聽,以了解黨中央新的方針和政策,指導下一步的工作。

      當張延積、王相卿等人趕到下樓房村時,天已黑了。鄧小平正在專心致志地調整著收音機的頻率,李先念、李達、段君毅等人圍坐在一堆松枝旁,屋子很簡陋,窗子很小,屋里點燃了兩支松油燈,但光線仍然很暗。

      “來來,你們來得正是時候,先坐下烤烤火,聽聽新華社重要廣播,聽完之后再匯報工作?!倍尉阋姀堁臃e等人進來,忙起身打招呼。

      不一會兒,新華社的廣播開始了,那聲音剛勁、渾厚、有力,字字句句凝聚著無堅不摧的力量,在大別山這間昏暗、矮小的屋子里回蕩:

      “中國人民的革命戰(zhàn)爭,現(xiàn)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打退了美國走狗蔣介石的數(shù)百萬反動軍隊的進攻,并使自己轉入了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在中國這一塊土地上扭轉了美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蔣介石的反革命車輪,使之走向覆滅的道路,推進了自己的革命車輪,使之走向勝利的道路。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20年反革命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100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tǒng)治由發(fā)展到消滅的轉折點?!边@激昂、豪邁、振奮人心的聲音,溫暖著房間里每一個人的心。

      鄧小平坐在火堆旁,兩手不停地撥弄著松枝,眼睛卻一直注視著那小小的收音機?;鸸庥臣t了他的面龐,看得出來,他比南下出征時瘦多了。一連幾個月在窮山惡水中打仗、生活,日日夜夜為重建大別山根據地而過度操勞,他眼窩深陷,顯得兩頰的顴骨更高了,那雙深邃而炯炯有神的眼睛略有些倦意。

      新華社的廣播結束了,鄧小平搓了搓手,興奮地對大家說:“毛澤東同志的重要報告,大家都聽清楚了吧,我們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已達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我們已由戰(zhàn)略防御轉入了戰(zhàn)略進攻,只要我們繼續(xù)努力奮斗,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革命的勝利就會很快到來!”

      接著,鄧小平拍著手上的炭灰,對張延積等人說:“先聽你們講講,群眾發(fā)動得怎樣?有什么困難和要求,都可以談?!?/p>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匯報了金寨縣各區(qū)發(fā)動群眾、建立農會和清匪反霸、改造政權的情況。這中間,鄧小平再三提醒大家把情況說仔細點,李先念也不時插話提些問題。大家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寒冷,越說越熱火,把幾個月來的經歷,差不多說了個遍。

      張延積講了他不久前親歷的一件事:上半月敵四十八師“清剿”一區(qū),當時他正在村里工作。敵人突然包圍了村莊,他突圍不成,藏在一個老鄉(xiāng)家。敵人到處搜索,最后找到了這家,百般拷打威逼,要老鄉(xiāng)說出張延積藏在哪里,結果不但大人不說,連兩個不滿10歲的孩子都始終不肯吐出一個字來。敵人無奈,氣惱之下一把火燒了這家老鄉(xiāng)的房子。事后,張延積要給老鄉(xiāng)蓋幾間新房,老鄉(xiāng)堅決不讓蓋,他說只要把蔣介石打垮了,不愁住不上好房子。

      聽了大家的匯報,鄧小平高興地說:“嗬!看來你們這里的工作做得還不錯嘛,你們已經開始扎下根子了?!?/p>

      說到這里,鄧小平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問道:“同志們思想情緒怎樣?從部隊上調來的同志安心不安心?”大家說,剛來時有些同志不安心,現(xiàn)在基本上解決了。

      “這是最關緊要的一條。”鄧小平接著說道,“這一條不解決,一切都無從談起。井岡山時期,毛主席就說過,紅軍有三大任務:打仗、做群眾工作、籌糧籌款。紅軍要是離開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立革命政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這些教導對今天的大別山斗爭,更有它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能不能在大別山站得住腳,會不會被敵人趕出去,決定的一環(huán)便是團結群眾,發(fā)動群眾的工作。”鄧小平把手伸向火堆烤了烤,抬起頭來環(huán)視著大家,說:“你們都是做這方面工作的,你們的一舉一動,都像一面鏡子,群眾就是透過你們來認識我們、我們軍隊的,因此你們要時時刻刻,處處注意自己的行動。”

      說到這里,鄧小平回過頭去問漆店區(qū)委書記江川:“你們那位陳科長把老鄉(xiāng)的牛送還沒有?”

      江川忙回答說,已經由陳科長親自去送還,并當面向老鄉(xiāng)道歉了。

      原來,在兩天前,鄧小平路過商(城)南黑河村,住在一個老鄉(xiāng)家。老鄉(xiāng)說,前一天解放軍在村子里打土匪,把他的牛牽走了。鄧小平問他是怎么回事。老鄉(xiāng)說,牛原先是被土匪搶走了,解放軍一打,土匪扔下便跑,就讓解放軍拾到了。等老鄉(xiāng)去認領時,隊伍已經走遠了。鄧小平答應幫老鄉(xiāng)調查。第二天,鄧小平他們翻過鋸兒齒,走進金寨縣地區(qū),在一戶貧農家宿營時遇上了工作隊陳科長。恰巧就是他們前一天在黑河剿匪,并且確實牽來了一頭牛。鄧小平馬上叫他們把牛送還老鄉(xiāng),并對他們說:“你們怎么不去想一想土匪的牛是從哪里來的?凡事一定要多動動腦筋,對群眾有利的就做,否則就不做。一切行動都要以維護群眾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在新區(qū)工作,尤其應特別注意這一點?!?/p>

      聽完江川的匯報,鄧小平非常滿意,點點頭溫和地說:“這樣就很好,不要認為這是件小事情。嚴守紀律、關心群眾,這是關系到我們能否在大別山立足生根的大事。破壞紀律、脫離群眾,是自掘墳墓。記住這是個教訓。蘇聯(lián)有一本小說《不走正路的安得倫》,你們看過沒有?可以看一看,看看搞地方工作,單憑熱情、武斷蠻干會鬧出什么樣的惡果來!”

      在接下來的談話中,鄧小平詳細了解了金寨各區(qū)發(fā)動群眾建立農會、清匪反霸的情況。尤其是在分田、分浮財、打土豪過程中出現(xiàn)的過“左”行為。

      自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后,為迅速發(fā)動群眾,開始了“急性土改”。有的地方對地主不分大中小,一律亂打亂殺,甚至錯殺了一些紅軍家屬,致使少數(shù)貧農也逃向了敵占區(qū),個別地區(qū)變成了無人區(qū),少數(shù)地方的群眾在地富的挑動下,也拿起武器反對解放軍。

      鄧小平嚴肅地說:“這個問題值得重視。老解放區(qū)和新解放區(qū)不一樣,過去我們在策略上犯了打擊面過寬的錯誤,不但不利于發(fā)動群眾,反而脫離了群眾。今后,在中心區(qū)應暫不動富農的財,在游擊區(qū)暫不動地主的財,務求團結多數(shù),孤立少數(shù)?!?/p>

      李先念接著說道:“群眾發(fā)動起來了,根據地才能堅持。蔣介石、白崇禧拿我們沒辦法?!?/p>

      鄧小平把火撥旺了些,接著說道:“我們已經粉碎了國民黨大規(guī)?!畤?,在大別山站住了。我們艱苦一些,在大別山多背敵人幾個旅,二陳和劉司令員在外線就能多殲滅一些敵人。我想,倘若今后戰(zhàn)略需要,再抽一些主力部隊去外線作戰(zhàn),你們能不能挺?。俊?/p>

      “困難會多些,但能堅持?!?/p>

      “好!承認困難,不怕困難,戰(zhàn)勝困難,這就是共產黨人的品格。有你們這幾句話,我的心里更踏實了!”

      在金寨縣的這段日子,鄧小平一直住在下樓房村。鄧小平在這里度過了來大別山的第一個除夕,也是最后一個除夕。

      1948年1月,鄧小平經過詳細調查和深思熟慮,向中央寫了一份綜合報告,提出了新解放區(qū)土地改革應把握的政策界限,受到了毛澤東的高度評價和贊揚。

      2月24日,遵照中央軍委要劉鄧大軍轉出大別山區(qū)準備打大仗的指示,鄧小平、李先念等率領前方指揮部北渡淮河,在臨泉縣韋寨與劉伯承率領的后方指揮部及中原局會合。歷時半年多的大別山區(qū)的艱苦斗爭宣告結束。

      很多年后,鄧小平回憶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戰(zhàn)略行動,這是毛主席定下的,二野挑的是重擔,種種艱難我們都克服了,完成了任務,還是那句老話,叫做合格。

      后來的史書,對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做出了這樣的評價: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陳毅、粟裕領導下的華東野戰(zhàn)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兵團挺進豫西。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廣大地區(qū)形成了一個“品”字形的戰(zhàn)略態(tài)勢,這就牽制了南線國民黨軍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區(qū)由國民黨軍進攻解放區(qū)的重要后方變成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這是一個對戰(zhàn)爭發(fā)展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的勝利,它帶動了全國各個戰(zhàn)場的戰(zhàn)略進攻,整個戰(zhàn)爭格局從此發(fā)生根本的轉變。(待續(xù))

      (責任編輯:徐 嘉)

      猜你喜歡
      劉鄧劉伯承大別山
      憨二叔“劉鄧”
      大別山的早晨(油 畫)
      清明(2022年5期)2022-09-21 08:37:04
      又見大別山
      黃河之聲(2021年1期)2021-03-29 01:09:34
      劉鄧大軍:搶渡淮河挺進大別山
      文史春秋(2017年11期)2018-01-23 05:21:48
      激戰(zhàn)汝河
      時代報告(2017年10期)2018-01-02 22:09:59
      搶渡沙河
      時代報告(2017年10期)2018-01-02 19:56:32
      再見了,大別山
      老友(2017年6期)2017-06-22 14:36:35
      同處大別山,差別為何這么大?
      劉伯承治校三法
      軍事歷史(1995年2期)1995-08-16 03:15:06
      劉伯承帶兵思想探討
      軍事歷史(1993年5期)1993-08-21 06:17:14
      周口市| 西昌市| 梁山县| 华阴市| 方山县| 甘孜县| 霍邱县| 贺州市| 织金县| 辽宁省| 阳春市| 邳州市| 彭山县| 天镇县| 高雄市| 新乐市| 泰安市| 高唐县| 威宁| 额济纳旗| 漳州市| 六枝特区| 建德市| 开封县| 宽甸| 汽车| 邮箱| 津南区| 阿图什市| 西丰县| 通化市| 涪陵区| 习水县| 江北区| 息烽县| 剑阁县| 都江堰市| 绵阳市| 寿宁县| 包头市|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