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霞+趙瑞峰
摘 要: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其他各項工作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要搞好學校教育,必須要重視和假期班級管理工作。近年來對于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已有了重大突破,逐漸走出了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主義管理模式,然而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之下一部分班主任對班級管理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對班級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存在諸多的誤區(qū)。因此,研究和探索符合現(xiàn)代管理學理念,構建適應新時期學生、教育和社會發(fā)展特征的班級管理模式具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它不僅是學生掌握系統(tǒng)科學文化知識和各項技能的場所,也是學生學習和內(nèi)化社會規(guī)范,學會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積累社會經(jīng)驗和明細做人道理的地方,還是學生實習滿足自我發(fā)展,豐富個性需要的地方??偨Y分析近年來對于班級管理和研究現(xiàn)狀、設計的主要問題以及研究的不足,把握其發(fā)展動態(tài)不僅影響到學校的辦學質(zhì)量更關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對于培養(yǎng)國家合格的后備人才也有著重要意義的。
一、當前班級管理的常見類型
1.“家長式”管理
有很大一部分班主任以“領導者”自居,要求學校完全聽命于班主任,絕對服從班主任的命令,班主任主宰學生日常工作的一起,通管一起學生事務以其樹立的絕對權威來主持工作。一旦學生提出異議是,就被任務是不服從領導的行為就被盲目制止并可能予以相應的懲罰。這種師生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師生之間缺乏明主、平等、合作與交流。
2.“管理式”管理
班主任以“考勤”、“跟班”等陪伴方式來要求自己,事事講究親力親為,這樣無論是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都將自己投入到具體的班級瑣事當中了,讓自己沒有精力去把握班級發(fā)展全局,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更新觀念,進行長遠的思考。學生和班主任之間是一種依賴關系,這種管理模式下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喪失獨立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3.“保姆式”管理
班主任在學生的眼中就是“慈母”的角色。班主任對于每一個學生都關系的面面俱到,不僅關系學生的飲食生活、穿衣打扮也關心學生的前途命運,為每一個學生制定相應的詳盡發(fā)展方案。這種看似無私的春蠶精神卻使很多學生在這種精心呵護之下,獨立意識和心里素質(zhì)越來越差,一旦偏差與計劃便無所適從。這種管理模式常出現(xiàn)在中小學的學校管理當中,是不利于學生的人格和心理成長的。
4.“警察式”管理
班主任秉承著“嚴師出高徒”的教學觀念,習慣于對學生采用“管、壓、打”等辦,對學生運用監(jiān)控、盤問、舉報、懲治等手段進行跟蹤。在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的多是“不要”、“不能”、“不準”等要求,很少會有“允許”和獎勵的情況出現(xiàn)。這種管理模式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同學關系淡漠,整個班級缺乏生機和活力,班級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而這種打壓式管理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中考班和高考班中,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5.“封閉式”管理
把學生封閉在課堂、校內(nèi)、家,這樣的小圈里,不讓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校內(nèi)的活動,生怕分散學生的精力影響學生的主課成績,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怕學生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這樣的管理模式使學生與社會脫節(jié),思想封閉,不利于他們開闊眼界和辨別是非能力的養(yǎng)成。
二、當前班級管理的常見問題
首先是班級管理中學生缺乏自主性,參與班級管理知識一種被動消極的應付狀態(tài),很多時候還可能出現(xiàn)逆反心理和對立情緒。
其次,班級管理的價值取向和基本原則不明確。班級管理是通過一系列的班級活動去優(yōu)化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風氣,從而提高育人活動的效率,保證班級活動的順利開展,保證班級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
再者,班級管理的主體不突出。班級管理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對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班級的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班級管理最終是要實現(xiàn)教師管理學生到學生管理學生到學生自我管理的跨越。所以班主任的設置是為了教會學生自我管理而并非是單純的實施管理。
最后,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法在實踐過程中過于細致,過于嚴厲,過于專制,做了很多本不該自己做的事情,造成管理不當和管理多余,使學生失去了自我管理的機會。
三、對于構建新型管理模式的探討
顯然,在班級管理中存在著一些不符合現(xiàn)代管理學理念,不符合教育特點和時代特征,且違背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做法和現(xiàn)象。班級管理應以教育為核心,以學生的自我管理為目的,適應新形勢、新特點的要求。
1.堅持一個基本原則
從現(xiàn)代管理學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學校應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點的指導思想,同事班級管理也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這要求教師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的目標,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2.在班級管理中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
運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促進班級管理的優(yōu)化:從班級管理的系統(tǒng)角度正確處理好學校和班級,班級和班級,班級和學生以及同一班級內(nèi)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做好榜樣,去影響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在面對個別學生的問題也要及時糾正否則會影響個別學生的發(fā)展以及整個班級的共同進步。
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班級和班級里的學生。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班級管理中,要重視量的積累,腳踏實地。班主任以身作為起到表率作用,對于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糾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用矛盾的分析方法去分析和處理班級事務:要一分為二的去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標準。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首先要看到學生的共性,其次才是看到學生的個性問題。學風建設在一個班級當中應是主要矛盾,那也就是班級管理的工作重點所在。
3、發(fā)揮兩個主題的作用
就班級的地位及作用而言,班級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層,是學生實習個體社會化的基本組織,而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角色和地位該如何定位?就班級教育活動來說,班主任自然是班級活動的主體,而在班級管理活動中,學生猜應該是主體。那么,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起到的是引導和示范作用,學生才是主體,學生的自我管理才是目標。
4、注重和諧教育,正確對待“成績”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是促進學生的全面自主發(fā)展,那么班主任就不能指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應該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去幫助和引導每個學生去實現(xiàn)自我的深化。面對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不能一味的驕縱,每一個學生都是平等的,平等的接受獎勵和批評。在實現(xiàn)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過程中,和諧教育應該受到高度重視。那么所謂的和諧教育最求的又這么幾點:首先是學生自身的和諧——學習氛圍的建設;其次是教師與學生的和諧——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再次是學生之間的和諧——融洽的同學關系。只有和諧的環(huán)境,和諧的關系才能保證和諧的教育,實現(xiàn)班級管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齊雪紅·班級管理[M].武漢大學出版社.ISBN 9787307087125.
[2]張文革. 漫談新型班級管理模式[N]. 房山信息教育網(wǎng).
[3]彭保和. 辯證思維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 思想政治課教學,2013年第8期.
[4]朱軼華. 班級管理“三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總第445期.
[5]楊勇. 高職院校班級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 管理縱橫.
[6]劉培軍. 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J].課程教育研究.
[7]黃艾麗. 創(chuàng)新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校園文學.
[8]楊延偉. 淺議建設自主管理型班級[J]課程創(chuàng)新2013年第3期.
[9]馬曉燕. 淺談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藝術[J]素質(zhì)教育.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