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經(jīng)久不衰的優(yōu)美散文,桃花源在我們的心中是美麗的、快樂的、神秘的。既然桃花源美不勝收,你能選擇其中一個景點(diǎn)描繪一下嗎?
生1:“中無雜樹”描繪出岸邊只有清一色的桃樹,這是多么美麗啊!
生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寫出了春天到來時,樹下的草長得很茂盛,樹上開出了美麗的花,它們爭奇斗艷。
生3:我最喜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句。你看,道路寬敞,四通八達(dá),家家戶戶的房子繞村而建,雞呀狗呀的叫聲都能聽到,這是多么溫馨的場面呀!
生4:我喜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連房屋都規(guī)劃得整整齊齊,這真是一個土地肥沃、美麗富饒的地方。
師:相信此時此刻,大家在心中、在眼前,一定悠然幻化出了如陶淵明所描述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閑適的那一片“桃花源”。桃花源不僅是美麗的,桃花源中的生活也是快樂的,你能看出來嗎?
生5:“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一句是說老人、小孩都生活得很幸福。老人、小孩生活得好,既說明這里的人生活富足,也說明這里民風(fēng)淳樸。
生6:這里的土地平曠,有良田美池桑樹竹子,環(huán)境優(yōu)美。這里的房屋整齊,沒有出現(xiàn)倒塌、破敗的情況。這些都說明他們的生活是安寧美好的。
生7:我從“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也看出了他們的快樂。連家禽都能唱最動聽的歌,這個社會一定是快樂的。
師: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設(shè)計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自食其力,和平恬靜。那么,這個社會存在嗎?
生8:不存在。結(jié)尾處漁人的記號找不到了,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都暗示了這個理想的社會是不存在的。
生9:我覺得這篇文章就像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樣,在現(xiàn)實(shí)中尋找不到這樣的理想社會,于是只能把這種美好的希望寄托在文章中。
師:是的,同學(xué)們?nèi)绻?xì)心閱讀全文,就會感到作者處處在暗示這個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它再美麗,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千百年來,多少人曾描繪了自己心中的理想社會,又有多少人曾為這美好探尋、努力。這份堅(jiān)持,這種努力,值得我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