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艾倫
摘 要:桂林摩崖石刻不僅是廣西重要的人文景觀、寶貴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廣西珍稀的書法藝術寶藏。對桂林摩崖石刻的研究及其應用對于我們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廣西地域書法史的填補和完善,廣西“八桂書風”的構(gòu)建和豐富、廣西高等書法教育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桂林石刻;書法藝術;價值
煌煌大觀的桂林摩崖石刻,素被贊以“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的美譽。桂林石刻始于東晉,興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榮于明清。從唐至清,形制之巨大,堪稱首屈一指。其內(nèi)容涉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件、民族關系等。形式有詩詞、曲賦、銘文、對聯(lián)、圖像等。書體楷、草、隸、篆俱全,為古代書法藝術之林。桂林石刻的主要類型包括摩崖石刻和摩崖造像,其中摩崖石刻共計2240余處,是桂林石刻的主體部分。據(jù)《桂林市志·文物志》90年代的調(diào)查,自南朝至民國時期共有石刻壁書1643件,除無年數(shù)的183件之外,南朝齊1件,隋唐37件,宋代457件,元代28件,明代412件,清代479件,民國36件。其摩崖數(shù)量之多,作品水平之高,可謂是唐宋書法具體而微的縮影。桂林摩崖石刻不僅是廣西重要的人文景觀、寶貴的文化資源,同時也是廣西珍稀的書法藝術寶藏。對桂林摩崖石刻的研究及其應用對于我們自然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廣西地域書法史的填補和完善,廣西“八桂書風”的構(gòu)建和豐富、廣西高等書法教育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1 桂林摩崖石刻對廣西高等書法教育的開拓性價值
桂林自古以來,便以山清水秀聞名遐邇,隋唐時期官吏政要、文人墨客紛沓而至,留下了大量的石刻景觀,這些石刻隨處可見,遍布石壁,尤其是兩宋時期的摩崖刻石無論數(shù)量質(zhì)量均居全國首列?!扒宕鹗瘜W家葉昌熾在其著作《語石》中曾高度評價桂林摩崖刻石:‘唐宋題名之淵藪,以桂林為甲”。[1]桂林摩崖石刻雖然不像西安碑林對是名家之作,但亦不乏上乘之作,尤其是南宋三大家范成大、張孝祥、陸游的書作可謂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因此桂林摩崖石刻不僅是重要的文獻參考資料,也具有寶貴的書法藝術價值。
1.1 將桂林摩崖石刻納入現(xiàn)場教學課堂
充分利用桂林摩崖石刻的本土資源,將摩崖石刻引進教學課堂,“沖破石刻文字只用于歷史研究、旅游觀賞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書法藝術價值”[2]轉(zhuǎn)換廣西地區(qū)高等書法教育的傳統(tǒng)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廣西特色的高等書法教育的新模式,豐富書法教育的教學資源,擴大桂林摩崖的藝術影響力。石刻文字不同于一般的法帖,它直觀、真實、生動,我們在日常的書法教學中不妨將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移至桂林摩崖石刻現(xiàn)場,選取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講解品評,讓學生更加身臨其境的欣賞原作的藝術魅力。如桂海碑林中翻刻的黃庭堅所書顏延之《五君詠》,此行書手卷結(jié)字奇特,長鋒四射,堅如長矛,利若寶劍,凝練有力,消散俊逸,可謂是桂林摩崖中的珍品。再如普陀山下顏真卿榜書“逍遙樓”三字,可反映出顏氏楷書成熟時期的風貌,此三字楷體榜書雄渾遒勁,寬博大度,是難得的石刻佳作。再如龍隱巖《元祐黨籍》為蔡京親筆所書,為現(xiàn)在僅存兩塊于世的其中之一,此碑刻讓我們看到了極其罕見的蔡京書跡。通過大量的欣賞,讓學生深入了解廣西本土豐厚的書法資源,提高他們的審美品評能力。
1.2 將部分優(yōu)秀之作納入臨摹學習的范本
桂林摩崖石刻的內(nèi)容,可謂種類繁多,藝術風格豐富多樣。石刻開幅有高于十余米,寬數(shù)米者,也有小幅不盈尺者,書體上篆隸楷行草一應俱全,并且有著書家各個時期的不同風格作品。這些經(jīng)典之作,都可作為我們廣西高等書法教育中學習臨摹的范本,為我們在書法技法學習上提供更多資源。例如,南宋三大家遺桂摩崖書法都值得我們?nèi)ド钊胙芯浚悍冻纱蟮摹斗冻纱髲退露淬懖⑿颉贰斗冻纱髩靥煊^銘并序》《范成大碧虛銘》《范成大鹿鳴燕詩并記》等作品體現(xiàn)著范氏沉穩(wěn)含蓄、端莊典雅的藝術風格;張孝祥《張孝祥朝陽亭詩(三首)》《張孝祥朝陽亭記》《張孝祥等劉仙巖題名》《題劉仲遠像贊》《張安國冷水巖題名》的遺桂摩崖書法與其存世書法風格又有所不同,具有體格渾然天成、氣度灑脫豪邁的藝術特點;陸游的《陸游詩札》“意”境清遠,堪為其代表之作。在廣西高等書法教學中,可通過大量觀賞的摩崖書作和對優(yōu)秀的作品臨摹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書寫能力,并且拓寬其藝術視野,桂林摩崖石刻對現(xiàn)代書學者提供借鑒與引導作用。
2 桂林摩崖石刻對廣西“八桂書風”構(gòu)建的資源性價值
“桂林摩崖石刻可謂是廣西地區(qū)寶貴的地域性書法資源,它對‘八桂書風的構(gòu)建具有借鑒、指導的價值?!?sup>[3]廣西書法在全國一直處于劣勢,自從“八桂書風”的掀起,以及“廣西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打開了廣西書法的市場,掀起了廣西書風的熱潮。然而對于桂林摩崖書法這樣一大筆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不僅沒有得到全國書法界的關注,更沒有得到當?shù)貢ń绲母叨戎匾?,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與遺憾。廣西書法仍然學習中原書家或是江浙一派的文人書家,并沒有形成廣西地域書風的一支特殊流派,眾多本土摩崖作品都應成為廣西書家的學習藍本,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廣西本土人士應珍惜自己“家門口”的書法資源,才能將書法藝術之路走得更長遠,更有自己的特色與地域性價值。
3 對我國書法史的研究提供彌補、參考性價值
桂林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nèi)涵和史料價值,目前,大多書家學者都停留在對名人書札墨跡方面的研究,卻較少關注歷代文人在各地遺存的摩崖書法。桂林摩崖以其特有的展覽形式、地域環(huán)境,激發(fā)作者創(chuàng)作出多種風格特征的作品,有別于其他書法墨跡的感觀,較具有深入研究價值。尤其是宋代摩崖書法,其風貌多樣:“端雅朗和、方拙蒼郁、雄健率意、遒麗灑脫、渾厚凝重、肅穆謹嚴”[3]且無論何種書體與體勢,包括方圓、欹正、剛?cè)?、肥瘦,巨制與小品等,應有盡有,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yǎng)深厚,為研究宋代書法史提供較有價值的資料。同時,它也是廣西書法史上尤為值得關注的一部分,桂林摩崖書法的發(fā)展脈絡對我們廣西地域書法史的全面構(gòu)建起著重要的彌補和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黎東明.“八桂書風”與書法傳統(tǒng)重建論綱[J].南方文壇,2008(4):90-91.
[2] 陳劍之.桂林石刻書法藝術與新高職的書法教育[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1).
[3] 趙曉嬌.桂林南宋摩崖書法研究[Z].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