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自立
(吉首大學 城鄉(xiāng)資源與規(guī)劃學院,湖南 張家界427000)
房屋建筑學是面向土木工程學生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該課程主要涵蓋三方面的內容:1)民用建筑設計;2)民用建筑構造;3)工業(yè)建筑設計與構造。內容廣、學時緊。教師若按照傳統(tǒng)方法照本宣科地講授,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故而,探討土木工程專業(yè)房屋建筑學的趣味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非常關鍵。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代高校土木工程的學生不再是所謂的“又土又木”的工科生,而是通過QQ、微信、MSN 等方式與外界聯系很密切的新潮現代人。他們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很快,往往喜歡新穎、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元素。面對這樣的教學對象,若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則往往會被他們認為很“out”。 所以,在開展房屋建筑學教學之前,首先要對所教授對象有個準確的定位和了解,才能夠因材施教,吸引學生。
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喜歡求新,求奇。 對新奇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印象特別深刻,對陳舊、老套的教學內容往往是興趣全無。 同時,他們觀察力較為敏銳,批判精神很強,部分學生的關注點甚至延伸到某些細微之處,譬如授課教師的服裝、姿態(tài)、語氣,甚至到一個用錯的詞,等。 此外,他們對事物的想法多多、動手實踐少;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精神,等。這些都是現代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普遍特點。掌握這些特點,教師才能夠靈活施教,既“投其所好”,又“堅持原則”,有利于提升房屋建筑學的教學質量。
對教授現代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的方式選擇上,教師應盡可能選擇并嫻熟地掌握和運用多種現代教學手段,開展多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式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tǒng)教學多采用“一只粉筆+一張嘴”的“填鴨子”式的單一教學方式,很容易使人產生厭倦感。 例如,在房屋建筑學的教學中,需要涉及大量的經典建筑設計的內容。 如果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向學生描述該建筑的種種方面,但由于學生沒有見到直觀圖片,總是很難理解教師所述內容。時間長了,關注度和興趣便容易松懈和分散,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發(fā)展,大多數高校已經擺脫了上述單一的教學方式,普遍采用多媒體教學、視頻教學加傳統(tǒng)黑板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式的改變,能使教師有了跟多的教學手段,即能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相比,現代教學技術具有信息量大、直觀形象、圖文聲影并茂的優(yōu)點。 特別是在PPT 或在視頻中,配上精美壯觀的建筑圖片,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由衷地產生對建筑之美的贊嘆之情。 此外,許多學校在土木工程的專業(yè)教室當中,還配置了教學智能一體機,既能寫,又能放,還能聽,也能展示,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關注,也給房屋建筑學的教學帶來了方便。
案例式教學,是經典的教學手段。通過案例分析,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在實際中的運用實施有個清晰、直觀、全過程的了解。在房屋建筑學“民用建筑設計”部分中,就可以結合國內外的經典建筑,采用案例教學手段進行講授。譬如,就“流水別墅”的設計,可以認真分析其造型特色及其作為“有機建筑”的基本特點,順帶講一些有關流水別墅的趣聞軼事,提起學生興趣。
講授時,首先,要客觀地從造型(平面設計、立面設計、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等方面)作深入地介紹和直觀地展示,進而揭示形式美法則(統(tǒng)一與對比、色彩與質感、虛與實等)在該處建筑中的靈活運用;其次,從流水別墅與自然環(huán)境的高度融合上,分析并讓學生感受其作為“有機建筑”的基本特點(此處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再者,從流水別墅的擁有者考夫曼家族把它無私獻給國家的舉動中,間接地教育土木專業(yè)的學生要愛國。 所以,一個案例下來,不僅僅深入分析了案例本身,而且也間接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建筑之美的敏感度。
在房屋建筑學的教學中,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也很重要。 教師可以以“這座建筑像什么?”為主題,引用國內外著名建筑,引導學生自由展開想象。
比如,以加拿大建筑師卡洛斯·奧特設計的溫州大劇院為例,僅從外觀造型看,該處建筑的正面,學生會覺得它像一條翹首躍出水面、欲跳龍門的鯉魚;側面看,學生則覺得它像一個個張開“臂膀”的貝殼;從上往下看,學生則把它想象成了一條游走于水中的金魚;再換個角度,它又變成了緩緩拉展開的金色手風琴。
再以伍重設計的悉尼歌劇院為例, 有的學生說它像綻放的花瓣;有的則說它像打開的貝殼;還有的說它像升起的風帆;更有人說它像切好的西瓜;也有人說它像剝去皮的橙子……可見,經典建筑帶給人的想象力是無窮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要向學生說明,雖然悉尼歌劇院的造型藝術很突出,但在實際使用中,其作為劇院的實用功能有重大缺陷,例如在聲音的處理上有很多先天不足。再者,也可以趁機向學生補充建筑知識:伍重也曾獲得過建筑學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 2012 年,中國的建筑師王澍也曾獲得這一獎項。 并布置課后習題,即要求學生從網絡上獲取圖文資料,研究和分析王澍的建筑設計風格及特點。
近年來,許多設計院和工程項目技術人員反映,土木工程畢業(yè)生普遍缺乏現代的實際工程經驗。 許多學生在設計時往往是“紙上談兵”,設計出來的作品“中看不中用”。 這也對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學的教學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以往的那種泛泛而談、脫離實際和工程的教學模式是遠遠不能夠滿足當代土木工程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深入需求。當代的土木工程學生迫切需要掌握最新的建筑技術(構造)知識,而部分高校使用的房屋建筑學的教材有的還是幾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早已與現代實際工程脫了節(jié)。這就迫使教師首先要采用最新的、實用性強的教材;再者,教師要關注現代建筑業(yè)界的種種動向,深入了解現代建筑技術和材料在防水、防潮、墻體砌筑等方面與傳統(tǒng)建筑技術和材料的不同,了解未來建筑在材料和技術上的發(fā)展趨勢。
還有,在講“民用建筑構造”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把教學地點從相對封閉的教室轉移到工程施工現場,讓富有經驗的工地負責人為學生講解該項目中建筑的構造知識, 這樣也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新奇性。比如,基礎的類型、承重墻與隔墻區(qū)分、結構體系的選擇、先進技術及材料的運用等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上工地進行實際項目的學習,不僅有利于書本理論知識的實際化,也能教育學生:土木工程的工作環(huán)境相對艱苦,必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準備。
課程設計是土木工程專業(yè)房屋建筑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它對師生雙方都是一次重大挑戰(zhàn)。俗話說,百說不如一練,通過課程設計既能使學生得到徦題真練的機會, 鍛煉學生動手做設計的實際能力,并能幫助學生主動發(fā)現其設計中的不足和學習中的失漏之處,起到亡羊補牢的作用;也能促使教師通過學生們的課程設計作業(yè)發(fā)現很多自身教學上的不足,并提醒之在今后教學中注意累積經驗,引導學生的設計更加科學合理。 學之以用,教之以法,是課程設計的目的之一。
課程設計也是展開師生互動的最好鍥機。在指導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若能以輕松幽默的教學方式(包括語調、語氣)指出學生在設計中的不足之處,不僅能增加自身在學生中的魅力,又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不再顯得高高在上,古板生硬。 同時,課程設計也能大大地增加師生雙方的相互了解,加深彼此在情感上的融合度,使教學氣氛更加輕松活潑,有利于后續(xù)教學內容的良好開展。
房屋建筑學的學習內容,總體來看比較枯燥、沉悶,特別體現在“建筑構造”的教學內容上。 怎樣把生硬枯燥的內容講得有聲有色、輕松幽默,是考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指標。當然,現在的教師完全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采用類比、設問、反問、案例、啟發(fā)等多種教學手段,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地講授,輔之以精心設計的課程設計和工地現場講學。這一切,都是為了營造輕松有趣的教學氛圍,以期獲得師生雙方都滿意的教學效果。
[1]李曉玲.房屋建筑學的趣味教學[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02(4):513-516.
[2]同濟大學.房屋建筑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9.
[3]李必瑜.建筑構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