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任
筆者在出版社工作那幾年,經(jīng)常都會收到一些投稿。稿件質(zhì)量的好壞暫且不談,看得出投稿人對其作品的專注與熱忱。遺憾的是,這些稿件最終都沒能出版,雖然“不適合”出版社定位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投稿方式錯誤更是造成稿件石沉大海的關(guān)鍵。
不了解出版業(yè)的人,可能誤以為“編輯”是一份很優(yōu)雅的工作,每天看看稿件、讀讀書。實際上“編輯”的工作非常忙碌且龐雜,很少有時間能夠坐下來好好看稿子,特別是那些還不確定要不要出版的投稿稿件。
大一點的出版社或許有專門審稿的部門(或配合的人員),小出版社通常忙到喘不過氣來,一個人得當(dāng)很多人用。
或許你會覺得,“怎么可以這樣?”但是,現(xiàn)實就是這樣!
或許你會追問,“出版社是怎么決定稿件的采用與否?”
這通常分兩種情況,翻譯書的部分,信任版權(quán)代理商的推薦清單,從中挑選適合自己出版社的書籍,再找專門的審稿人員幫忙判斷,編輯很少會自己讀完全書再下判斷(當(dāng)然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況,只是少見)。
自行投稿的部分,編輯大多會看此書稿有無附上“出版提案書”。
想要書稿被出版社采用,重要的反而不是稿件本身,介紹稿件與撰寫人的“出版提案書”才是決勝負(fù)的關(guān)鍵。
以一個簡單的比擬來說,就是替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寫一份“履歷自傳”,向出版社自我介紹。把這份自我介紹的書籍履歷寫好,至少比那些只把稿件寄來什么說明都不做的作者,贏得洽談的機會比較大。
那么,書的“履歷自傳”應(yīng)該包含哪些元素?
首先,最重要的是書名,一個好書名勝過千言萬語。書名就是最好的企劃案標(biāo)題,包容整本書的概念與架構(gòu)。
其次是目錄/大綱,你應(yīng)該對于自己要寫的書籍內(nèi)容,有完整的目錄大綱,這份目錄大綱能讓編輯猜得出你想做什么。
寫一段書籍主題的說明介紹,告訴編輯,這本書打算處理什么議題?以什么手法撰寫(小說、散文、詩歌、戲劇、評論) ?打算寫多長?有幾個章節(jié)?誰是你的目標(biāo)讀者(誰會需要買你的書來看) ?市面上有哪些作者的作品跟你屬于同一個脈絡(luò)?你的書籍賣點在哪里(為什么人家要買你的書來讀而不是買別人的) ?
寫一份自我介紹,談一談你在文字撰寫與出版方面的資歷。幾歲的時候覺得自己喜歡寫作?為什么想要寫作?寫過哪些作品?在哪些地方發(fā)表過作品?有沒有得過文學(xué)獎?有沒有誰可以幫你的書稿掛名推薦?你有沒有可以推廣營銷書籍的管道?有沒有死忠讀者支持你出書并且會買書?
至于你寫的稿件,只要給一章左右的份量就可以了,不需要提供整份的稿件,編輯沒空看也還會覺得累,投稿的新人作家則會擔(dān)心自己的稿子被出版社偷用了,這完全沒有擔(dān)心的必要,出版社如果看你的稿子好,寧可直接跟你買也不會再找別人來重寫。
另外,給還沒出過書的素人寫手一個良好的建議,對于編輯提出修改建議時,不要覺得挫折受傷或者被否定。編輯代表的是讀者/市場的眼光,從一本書的呈現(xiàn)架構(gòu)的角度來思考文稿的呈現(xiàn)方式,通常會對作品的鋪陳與表現(xiàn)手法有其見解,就算你不認(rèn)同也不要急著否定對方的善意,應(yīng)該多聽聽編輯的想法,回去思考看看。
記住一點,會嫌的人才會買,如果編輯根本不覺得你的稿件有出版價值,根本懶得給你建議或跟你討論修改方向,直接回絕你就好了!
做好上述幾點,替你的書和你自己寫一份精彩的“出版提案書”,完成出書夢想之路,也許就離你不遠(yuǎn)了!
最后,我也給出版社的編輯先進們提一點建議,不妨統(tǒng)一制作一份出版提案企劃格式,給凡投稿給貴社的寫手填寫,請根據(jù)格式填寫投稿企劃,不愿填寫者恕不審稿,免得看一堆不合投稿體例的稿件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