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峰
摘 要 漆永祥整理的《江藩集》資料詳備,校點審慎,是江藩乃至清代學(xué)術(shù)史研究的重要文獻。但由于種種原因,也存在不少問題。今就文本??狈矫娴囊烧`提出商榷,計訛誤29處,脫誤33處,衍誤10處,倒誤2處,以期有利于《江藩集》的利用和修訂。
關(guān)鍵詞 《江藩集》 ???商榷
分類號 G256.3
Discussion on the Proofreader of Jiang Fan Ji
Gao Mingfeng
Abstract Jiang Fan Ji reorganized by Qi Yongxiang is an important literature on the research of Jiang Fan and Qing Dynastys academic history. There are complete data and discreet punctuation in general. However, the book exists a number of problems due to various reasons. Lets discuss the problem on the proofreader. There are seventy-four problems, which include errors (twenty-nine), lacks (thirty-three), redundancies (ten) and reversal (two). Thes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usage and the reformulation of Jiang Fan Ji.
Keywords Jiang Fan Ji. Proofreader. Discussion.
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漆永祥先生整理的《江藩集》。是書資料詳備、校點審慎,可謂研究江藩乃至清代學(xué)術(shù)史的重要文獻。在筆者查驗、利用《江藩集》的過程中,陸續(xù)發(fā)現(xiàn)該書在文字??狈矫娲嬖谝恍┮烧`之處。今撰文提出,祈請漆先生和學(xué)界同仁指正。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江藩集》存在??狈矫娴囊烧`74處,其中訛誤29處,脫誤33處,衍誤10處,倒誤2處。這些問題,多是由整理、刊印者抄不當或排印疏失而造成。
1 文字訛誤
(1)《隸經(jīng)文·明堂議》:《禮記·喪大記》:“君夫人卒于路寢。小斂,夫人髽,帶立于房中?!编崱蹲ⅰ吩唬骸按松w諸侯禮。帶麻于房中。則西房。”[1]4
按:據(jù)阮元??獭妒?jīng)注疏》本《禮記正義》,“帶立”作“帶麻”。依其后所引鄭玄《注》文,亦當以“帶麻”為是。漆氏未校改。
(2)《隸經(jīng)文》卷三《較說》:按《左氏》昭公十年《傳》云:“陳、鮑方睦,遂伐樂高氏?!盵1]45
按:《春秋左傳正義》“昭公十年”“齊惠欒高氏皆耆酒……陳、鮑方睦,遂伐欒高氏”下孔穎達《正義》云:“齊惠公生公子欒、公子高。高生子尾,尾生子良。欒生子雅,雅生子旗,旗是欒孫,良是高孫。孫以王父子為氏,皆出惠公,故曰惠欒、高氏。”據(jù)此可知,“樂”字本作“欒”,形近而誤。
(3)《隸經(jīng)文》卷四《釋車制尺寸》“兵車自較而下,凡五尺五寸”句“自”字后有注云:“漆案:‘自原作‘之,據(jù)《考工記·輿人》改?!盵1]6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本即作“自”,不知漆氏所言何據(jù)。
(4)《隸經(jīng)文》卷四《原名》:國氏人名字子(《公羊傳》),書爵書官爵,從周也[1]6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公羊傳”作“公羊疏”。
(5)《續(xù)隸經(jīng)文·顧命康王之誥辨》:子謂天子諸侯未即位皆稱子[1]8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第一個“子”作“予”。
(6)錢坤《江鄭堂河賦注》:赤水出東北耳取[1]134。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賦注》,“東北耳取”作“東南耳取”。
(7)錢坤《江鄭堂河賦注》:《上林賦》:“洶涌滂■?!盵1]13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賦注》,“滂■”作“砰湃”。
(8)錢坤《江鄭堂河賦注》:所竭忽移,商、周更遞[1]145。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賦注》,“所”作“忽”。
(9)《半氈齋題跋》卷上《群賢小集》:方回《瀛奎律髓》云:“賣書陳彥木,亦曰陳道人,寶慶初,以‘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風楊柳相公橋詩,為史彌遠所黥。詩禍之興,捕敖器之、劉潛夫等下大理獄,鄭清之在瑣闥,上之?!盵1]157
按:據(jù)元方回選評、李慶甲匯評校點《瀛奎律髓匯評》①,“彥木”作“彥才”,“上之”作“止之”,甚是。屬形近而誤。漆氏未校改。
又按:清查慎行于“彥才”后有校語云:“‘彥當作‘秀。”(《瀛奎律髓匯評》第1536頁)可信從。陳起,字宗之,號蕓居,亦號陳道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事見元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中、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四十二等。以“彥才”指稱陳起,僅此一見,殊為可疑。陳起開肆賣書,亦能作詩,因鄉(xiāng)貢第一名,時人亦稱陳起為“陳解元”。清朱彭《南宋古跡考》載:“陳宗之,錢塘人,寧宗時鄉(xiāng)貢第一,時稱陳解元。事母至考,居睦親坊,開肆賣書以奉母。”“四靈派”詩人趙師秀曾稱陳起是“賣書陳秀才”。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二載趙師秀《贈賣書陳秀才》云:“四圍皆古今,永日坐中心。門對官河水,檐依柳樹陰。每留名士飲,屢索老夫吟。最感春(趙師秀《清苑齋詩集》作“書”)燒盡,時容借檢尋?!焙笥蟹交刈⒃疲骸瓣惼鹱肿谥?,睦親坊賣書開肆。予丁未至行在所,至辛亥年凡五年,猶識其人,且識其子。今近四十年,肆毀人亡,不可見矣?!痹凇跺伤琛肪硭氖砟┦珍泟⒖饲f《贈陳起》一詩,后有方回注,即上文所引“此所謂賣書陳彥木【才】,亦曰陳道人,寶慶初,以‘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風楊柳相公橋詩,為史彌遠所黥。詩禍之興,捕敖器之、劉潛夫等下大理獄,鄭清之在瑣闥,上【止】之”云云。由于之前引錄趙師秀《贈賣書陳秀才》一詩,此處方回有“此所謂賣書陳秀才”之語,自然是順理成章的。若作“此所謂賣書陳彥才”,則毫無史料支撐,且行文突兀,與所錄趙師秀《贈賣書陳秀才》詩及方回注文多有不諧。故“彥才”當作“秀才”。endprint
(10)《伴月樓詩鈔》卷上《仆札墨莊述天平之游墨莊有詩憶山中禪客見示仆次韻答之》“淮南子升之不能大于石也”句“之”字下有按語云:“‘之原作‘子,據(jù)《淮南子·說山訓(xùn)》改?!盵1]18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樓詩鈔》,原本即作“之”字,乃漆氏誤認。
(11)《伴月樓詩鈔》卷上《王郎歌并序》:隔院忽聞鐵撥聲,郎疑名呂郎姓王[1]18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樓詩鈔》,“鐵撥”作“皃鐵”,“呂”作“昌”。
(12)《伴月樓詩鈔》卷中《梅窗獨坐憶文洲歸舟遇雪用山谷竹軒詠雪韻寄之》:幸有破臘梅,未花傲夜月[1]205。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樓詩鈔》,“未”作“末”。
(13)《伴月樓詩鈔》卷中《春風有感寄墨莊遠齋》:峰放衙時催蜜課,伎成圍裹竊花權(quán)[1]206-20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抄稿本《乙丙集》、清抄本《伴月樓詩鈔》,“峰”作“蜂”。
(14)江璧《伴月樓詩鈔跋》:予今于公故人處,與予兄筱素搜羅公之舊作,得百余首[1]22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清抄本《伴月樓詩鈔》,第二個“予”作“余”。
(15)顧廣圻《扁舟載酒詞序》:清真典雅,流麗詣婉[1]22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詣”作“諧”。
(16)《扁舟載酒詞·八歸汪大飲泉招同人集東柯草堂送石大遠梅返吳門》:祝布帆無恙,棹回射瀆凍波皺[1]232。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皺”作“皴”。
(17)《扁舟載酒詞·玉簟涼·雨后見新月有感》:愁紅衣亂草,早雨冷蓮房[1]24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草”作“落”。
(18)《扁舟載酒詞·六州歌頭·出古北口有感》:單車出寒,山色馬頭前[1]24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寒”作“塞”。
(19)《扁舟載酒詞·采綠吟》附江藩按語引周密《采綠吟序》云:“余得‘塞垣春,翁為番誤數(shù)字,短簫按之,音極諧婉,因易今名云。”[1]253
按:唐圭璋編《全宋詞》(中華書局1965年版)據(jù)《彊村叢書》本《蘋洲漁笛譜》收錄該篇詞序,“番誤”作“翻譜”,甚是。漆氏未校改。
(20)《扁舟載酒詞·齊天樂·同汪容甫訪江豫來留飲》:淵淵細剖,漸暝色蒼然,月窺虛牖[1]31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第二個“淵”作“源”。
(21)漆永祥《江藩交游資料匯編·江順銘·周易述補識語》:周易述補識語[1]369。
按:此處所引題名“周易述補識語”應(yīng)改作“節(jié)甫老人雜著識語”。該《識語》主要敘述江藩的生平學(xué)行以及刊刻《節(jié)甫老人雜著》的緣由、經(jīng)過等,并未提及《周易述補》,且《識語》中有云:“補其殘缺,重修而匯萃之,顏曰《節(jié)甫老人雜著》?!睋?jù)此可知,該《識語》乃為《節(jié)甫老人雜著》(含《周易述補》四卷附清惠棟撰《易大義》一卷、《國朝漢學(xué)師承記》八卷、《國朝經(jīng)師經(jīng)義目錄》一卷、《國朝宋學(xué)淵源記》二卷《附記》一卷、《隸經(jīng)文》四卷《續(xù)》一卷,計五種二十二卷)而作,非僅為收入《節(jié)甫老人雜著》且位列第一的《周易述補》而作,故當題作“節(jié)甫老人雜著識語”才是。其致誤原因,當是因《識語》亦居《節(jié)甫老人雜著》卷首,以至漆氏誤題“周易述補識語”。
(22)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淵淵細剖,漸暝色蒼然,月窺虛牖[1]376。
按:漆氏未對整理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所用底本加以說明,但據(jù)《江藩集》所附《炳燭齋雜文續(xù)補·與焦理堂書一》后注明的出處——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版《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第122冊第598頁,可知整理《江子屏先生年譜》所用底本當是《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此本乃影印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今核?!侗本﹫D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淵”作“源”。
(23)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文勤大怒,謂藩與君互相標榜[1]37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藩”作“先生”,“君”作“稚存”。
(24)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每相遇,輒日旰望食,夜分不寢[1]38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望”作“忘”。
(25)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恐魂魄一去,將同秋草[1]385。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同”作“安”。
(26)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海內(nèi)學(xué)者惟先生及顧君千里二三人[1]38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者”作“友”。
(27)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皇情顏忻悅,召傳俞未譴[1]39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顏”作“頗”,“譴”作“遣”。
(28)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惟《續(xù)隸經(jīng)文》粵雅堂及《經(jīng)解續(xù)編》皆無之[1]39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皆”作“并”。endprint
(29)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蠅須館雜記》(計五種,為《槍譜》、《葉格》、《茅亭客話》、《淄流記》、《名優(yōu)記》,見《揚州畫舫錄》)、《舟車筆談》、《舟車聞見錄》十卷[1]391。
按:據(jù)中華書局點校本《揚州畫舫錄》,“茅亭客話”作“茅亭茶話”,漆氏未校改。
2 文字脫誤
(1)《隸經(jīng)文》卷二《公羊親迎辨》:言繼先王之后為天地之主[1]1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言”前脫“此”字。
(2)《隸經(jīng)文》卷四《釋車制尺寸》:注又云:“大穿實五分轂長去二,則得六寸五分寸之二……”[1]5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去二”后脫“去二”二字。再查引文出處,《周禮注疏》卷三十九《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為賢,去三以為軹”下鄭玄注云:“大穿實五分轂長去二也。去二,則得六寸五分寸之二?!笨芍臒o誤。
(3)《續(xù)隸經(jīng)文·用然后郊解》:卜不從,乃免牲,不為失禮[1]9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卜”后脫“郊”字。
(4)《炳燭室雜文·六安州沿革說》:《漢書·孝武紀》:“五年冬,行南巡狩……”[1]10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積學(xué)齋叢書》本、《滂喜齋叢書》本《炳燭室雜文》,“漢書”前脫“考”字。
(5)《炳燭室雜文·與張篠原書》:《朱博傳》,博家貧,小時吏之田,非民田也[1]106。
按:漆氏于“小時吏之田”下有按語云:“《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家貧,少時給事縣為亭長。江藩所引,遍檢《前、后漢書》不得,不知其所據(jù)者何書也?!逼崾稀督贰扒把浴碧岬秸怼侗T室雜文》乃“以《積學(xué)齋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滂喜齋叢書》本”。今查《滂喜齋叢書》本,上引文句作:“《朱博傳》,博家貧,少時給事縣為亭長。又云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據(jù)此,武吏即亭長也。亭長,縣令所屬也。然則豁然表陳者,乃武吏之田,非民田也。”可知漆氏于此處并未校以《滂喜齋叢書》本《炳燭室雜文》,以致未發(fā)現(xiàn)上引大段脫文。
(6)《炳燭室雜文·爾雅釋魚補義》:鰋,《說文》本作“■,鮀也。從妟?!焙我瞇1]12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積學(xué)齋叢書》本《炳燭室雜文》,“從妟”前脫“■”字。另外,此處標點亦誤,依《說文》,“【■】從妟”非《說文》釋“■”之語,故應(yīng)在引號之外。
(7)錢坤《江鄭堂河賦注》:鼉,蛟龍四靈也。故謂之靈鼉[1]142。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藕香零拾》本《河賦注》,“鼉”前脫“黿”字。
(8)《半氈齋題跋》卷上《宋本四書》:又《孟子》今本“古之為市者”,宋本作“古之市也”,與《注》石經(jīng)同[1]15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功順堂叢書》本《半氈齋題跋》,“注”后脫“疏”字。
(9)《半氈齋題跋》卷上《國語》:是本錢士興取宋刊宋庠補音本、明道二年刻本參校,甚精[1]15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功順堂叢書》本《半氈齋題跋》,“明道”前脫“與”字。
(10)《半氈齋題跋》卷上《群賢小集》:壬寅歲,讀《群賢小集》[1]15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功順堂叢書》本《半氈齋題跋》,“壬寅”前脫“至”字。
(11)《半氈齋題跋》卷下《孔子見老子畫像》:據(jù)《隸續(xù)》之說,則孔子后人,南宮敬叔也[1]163。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功順堂叢書》本《半氈齋題跋》,“人”前脫“一”字。
(12)《扁舟載酒詞·鶯啼序》:憎秋到垂楊,夢遠江天,掛帆北去[1]233。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憎”前脫“生”字。
(13)《扁舟載酒詞·暗香疏影》:倚聲之難也如此[1]244。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倚”前脫“嗟乎”二字。
(14)《扁舟載酒詞·彩云歸·記湘云事》:愛河翻割柔腸[1]24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割”后脫“斷”字。
(15)《扁舟載酒詞·彩云歸·記湘云事》:當乍晴乍雨,心情惡如酒,轉(zhuǎn)側(cè)方床[1]24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如”后脫“中”字。
(16)《扁舟載酒詞·采綠吟》:如第七句當填“平入平平”[1]253。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平入平平”作“平平入平平”,漆氏整理本脫一“平”字。
(17)《炳燭室雜文續(xù)補·漢延熹西岳華山碑序》:漢延熹西岳華山碑序[1]271。
按:核校漆氏輯錄此篇文獻之來源——《叢書集成新編》本《漢延熹西岳華山碑考》卷首,“序”前脫“考”字。
(18)漆永祥《江藩傳記資料選編·江鄭堂象贊并序(黃承吉)》:屬伯道之嗟嗣,旁治罔獲先疇,浮沉筲斗[1]282。
按:核校漆氏輯錄此篇文獻之來源——燕京大學(xué)1939年鉛印《夢陔堂文集》卷一,“嗣”后脫“從”字。
(19)漆永祥《江藩交游資料匯編·江順銘·周易述補識語【節(jié)甫老人雜著識語】》:侄順銘敬識[1]370。
按:核校漆氏輯錄此篇文獻之來源——道光九年重修《江氏叢書》卷首,“侄”后脫“孫”字。
(20)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儒林傳稿》既載《續(xù)碑傳集》中筱珊先生一傳,已從刪汰,不識果何意也[1]37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筱珊”后脫“入民國復(fù)為清史館撰儒學(xué)傳余嘗假得其手稿觀之”二十一字。endprint
(21)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居江都[1]372。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居”前脫“后”字。
(22)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二錄》、《三錄》當通其可通者,不可強通其不可通者[1]373。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二”前脫“讀”字。
(23)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受學(xué)于元和惠氏[1]373。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受”前脫“先生”二字。
(24)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此依吳子修《續(xù)疑年錄》年四十七,與《漢學(xué)師承記》合[1]374。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脫“續(xù)疑年錄”四字,本作:此依吳子修《續(xù)疑年錄》?!独m(xù)疑年錄》年四十七,與《漢學(xué)師承記》合。
(25)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示次仲,有先生[1]37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有”前脫“中”字。
(26)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繹其意,疑“豫來”即先生[1]37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意”后脫一“義”字。
(27)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先生又有《秋江聽潮圖》,見汪嫈《雅安詩集》[1]37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汪”前脫“歙”字。
(28)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又“藩于六月間自豫章歸吳……”[1]37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藩”前脫“藩啟理堂先生足下”八字。
(29)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原作錄下:“鼠姑香殘過榖雨……”[1]37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原”前脫“先生”二字。
(30)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且昔年謂笥河師太丘道廣[1]381。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謂”前脫“先生”二字。
(31)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文達于道光乙酉退息里門,殆先一年歸里矣[1]38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于”后脫“丙戌六月調(diào)云南,而先生侄孫順銘則云”十六字。
(32)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侄順銘等請于先生[1]38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侄”后脫“孫”字。
(33)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博覽九流,精史學(xué)[1]38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精”前脫“尤”字。
3 文字衍誤
(1)《隸經(jīng)文》卷四《釋由》:此甲字之倒文,同倒子為使之例,象形也[1]64。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衍一“使”字。
(2)顧廣圻《扁舟載酒詞序》:善用宮律而辭句兼美者,吾友江藩子屏,方今之一也[1]22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衍一“藩”字。
(3)《扁舟載酒詞·采綠吟》:粉香熏到了,搔頭里。歌聲出花園,圍撥琵琶,吳絲緊依稀。詞苦韻凄[1]252。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江氏叢書》本《扁舟載酒詞》,衍一“園”字。
(4)漆永祥《江藩交游資料匯編·江順銘·周易述補識語【節(jié)甫老人雜著識語】》:復(fù)為王文定公延入幕布府[1]369。
按:核校漆氏輯錄此篇文獻之來源——道光九年重修《江氏叢書》卷首,衍一“布”字。
(5)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至周旋窈窕歸周窈窕二韻[1]377。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衍一“窕”字,本作:至周旋、窈窕歸周、窈二韻。
(6)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未及平山堂而返[1]379。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衍一“堂”字。
(7)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從游者若鶩若蟻[1]38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衍“若蟻”二字。
(8)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墨莊寄食江上舍藩家,聞余至揚,偕江來訪,因同至傍花村看菊。明日,因攜之謁揚州太守伊君秉綬,屬為之地[1]382。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衍二“因”字。
(9)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盡以易端谿石硯[1]38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衍一“以”字。
(10)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阮文達《高密遺書·序》云:“黃右原奭言幼讀書,入安定書院,曾賓谷先生異之曰:‘爾勿為時下學(xué),余薦老師宿儒一人與爾為師,乃甘泉江鄭堂子屏藩也。右原以重修禮延之館其家。四年,子屏老病卒。” [1]388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衍“鄭堂”二字,所引曾賓谷之語本作:爾勿為時下學(xué),余薦老師宿儒一人與爾為師,乃甘泉江子屏藩也。查《續(xù)修四庫全書》本《研經(jīng)室再續(xù)集》卷三《高密遺書序》,作“爾勿為時下學(xué),余薦老師宿儒一人與爾為師,乃甘泉江鄭堂子屏藩也”。漆氏若是于此處徑改,亦應(yīng)出校說明。
4 文字倒誤
(1)《隸經(jīng)文》卷四《原名》:畫經(jīng)界使之樹藝,名之曰井田,則共財矣。(《祭法》)[1]66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續(xù)修四庫全書》影印道光元年刻《隸經(jīng)文》,“祭法”在“共財”之后,本作:畫經(jīng)界使之樹藝,名之曰井天,則共財(《祭法》)矣。
(2)閔爾昌《江子屏先生年譜》:遍游齊、晉、燕、趙、閩、粵、江、浙[1]380。
按:核校漆氏整理時所用《北京圖書館珍藏年譜叢刊》本《江子屏先生年譜》,并參校民國十六年江都閔氏刻本,“江浙”作“浙江”。引文出自阮元《定香亭筆談》卷四,據(jù)《叢書集成初編》本,作:遍游齊、晉、燕、趙、閩、粵、江、浙。漆氏若是于此處徑改,宜出校說明。
以上所論,乃筆者校讀《江藩集》的一點淺見,相信會有助于讀者更好地利用、參考《江藩集》,對漆永祥先生修訂、完善《江藩集》,也當不無裨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