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岐山談起《來自星星的你》時,談到了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兩個重要命題:一是,對我們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應該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二是,在各國文化激烈競爭的格局下,怎么讓我們的文化產品立得住、走得出去?
先說說第一道命題。
《來自星星的你》的傳統(tǒng)文化在哪里,點綴劇情的韓國傳統(tǒng)服飾、歷史典故甚至科幻小說,顯然是淺層的。更重要的是,它體現(xiàn)了植根于東亞文化傳統(tǒng)的愛情觀、家庭觀、善惡觀。無論搞笑的女主角還是冷面的男主角,不論家人的和解還是兇手的服罪,都在這個價值框架下進行。很多風靡一時的韓劇,講癡男怨女也好,講家長里短也好,都逃不掉倫理綱常。
雖然國內的電視劇不乏優(yōu)秀之作,從《士兵突擊》到《潛伏》到《蝸居》,或反映現(xiàn)代價值觀,或展示日常生活,但我們的電視屏幕大部分時間被無聊之作占領了。各種怪力亂神、戲說亂彈,各種“驚人”的情節(jié)“雷人”的造型,不斷“刷新下限”。一部正在拍攝的電視劇,讓武則天看線裝書,演員還振振有詞地說,“唐朝有線裝書”。如此荒唐,哪有半點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我們的文化產品,還需要更多的文化沉淀。很多人求新求變,開口閉口“先鋒”“前衛(wèi)”,但一切創(chuàng)新都有基礎?;A在哪里?在中國文化自己的傳統(tǒng)里。丟掉傳統(tǒng),精神上的皈依感很難找到,“先鋒”“前衛(wèi)”也就缺乏后勁。
再說說第二道命題。
不僅是韓劇風靡,近期能與《來自星星的你》相抗衡的,是美劇《紙牌屋》。有意思的是,王岐山認真看過此劇,還曾向官員推薦。英劇《神探夏洛克》《唐頓莊園》也備受歡迎,日本動漫依然有持續(xù)影響力。在美英韓日的流行文化生產線上,不僅生產出偶像明星,還“生產”出滿足中國觀眾的文化口味。
這是文化交融的最新形態(tài),也是文化競爭的現(xiàn)實圖景。在這樣的競爭中,文化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都要跟得上時代節(jié)奏??空I單的“走出去”必然難以為繼;限制引進節(jié)目數(shù)額和播放時段,意義也不大。不論是想滿足文化內需,還是想對外傳播文化,關鍵都在于我們能否以民族性、時代感提升文化魅力。
所以,這兩道命題的答案可以合成一個:我們的文化產品要立得住、走得出去,最重要的是立足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找到我們恒定的價值。韓劇、美劇走紅,不必盲目跟風,不妨研究一下“他山之石”,再雕琢“本土之玉”。如何把我們的價值觀注入文化產品,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塑造我們文化產品中的傳統(tǒng)核心,對接“時代氣質”,把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也打造成流行文化,讓我們的流行文化也傳播出核心價值觀,這才是正途。
(摘自《環(huán)球人物》 楊 凱/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