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南南陽市民發(fā)微博稱,其近70歲的母親赴外地上訪后,被當地“拘禁”于“南陽市臥龍區(qū)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在河南,南陽、駐馬店、鄧州、新鄉(xiāng)等地均建有類似機構,職能多為對非正常上訪人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訓誡、警告和勸導教育”。去年,新鄉(xiāng)居民李勝朵曾被關入該縣訓誡中心,工作人員要求其“簽訂保證書,否則無期訓誡”。廢除勞教制度的輿論歡呼之聲猶在耳畔,“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的牌子卻又悄然掛起,網友稱之為“新型勞教所”——雖然換了個馬甲,功能沒太大改變。
“維權是維穩(wěn)的基礎,維穩(wěn)的實質是維權”——成立“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對“非正常上訪人員”進行“24小時不間斷訓誡、警告和勸導教育”的做法,顯然與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馳。何謂“非正常上訪”?依據的是哪部法律的哪個條款?是否舉凡上訪皆可視為“非正?!保康胤秸袡嘣诜ㄍ庠鲈O新罪名嗎?
財政全額撥款成立“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是如何通過審批的?有沒有經過納稅人的同意,又是否經過地方人大的批準?
我國憲法第37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蹦敲?,“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憑什么對合法公民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訓誡、警告和勸導教育,乃至“無期訓誡”?
從未得到任何法律授權的“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已涉嫌觸犯非法拘禁罪。十八屆三中全會鮮明提出要維護憲法的權威,決不能容許隨意增設秘密機構、隨意擴張拘禁權力。如果地方政府能隨便以“訓誡、警告和勸導教育”之名,對合法公民24小時不間斷訓誡乃至“無期訓誡”,憲法對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保護,鐵定將成一紙空文。
相比“勞動教養(yǎng)”,“訓誡、警告和勸導教育”似乎更顯文雅、非暴力,本質上卻是換湯不換藥,工作人員也許就是原勞教所的原班人馬。不得不懷疑,成立“非正常上訪訓誡教育中心”,是否也有分流、安置原勞教所人員的考慮?在精簡機構裁撤冗員的民意呼聲中,莫名其妙的新機構卻想設就設,到底是慷誰之慨?
(摘自《中國青年報》 舒圣祥/文)endprint
黨建文匯·下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