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升 李謙
摘要:唐代小說對體育運動的展示和描寫,幾乎涉及到了唐代所有的體育活動,如射獵、馬球、角抵、雙陸、長行、圍棋、拔河、秋千等,顯示出唐代體育風貌。而唐前歷代體育的歷史積淀、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繁榮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自由開放的文化氛圍、唐代統(tǒng)治階層的喜好、唐代城市的發(fā)展和繁盛帶來了唐代體育的繁榮和興盛。 關鍵詞:唐代小說;唐代體育;射獵;蹴鞠;馬球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識碼:A
唐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鼎盛時期,在經(jīng)濟、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樣,在體育領域也空前的繁榮興盛,豐富多彩。文學是人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唐代體育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作為“一代之奇”的唐代小說,自然會被小說作者們所關注和描繪。而豐富多彩的唐代體育,也給予了唐代小說一個獨特的表現(xiàn)空間,成為它重要的敘述對象。通過對唐代小說中體育的考察和分析,能夠再現(xiàn)唐代豐富多彩的體育生活,一窺唐人的社會風貌和文化風尚,勾勒出唐人真實而又多姿的原生態(tài)體育生活畫卷。
一、唐代小說中的體育運動
唐代小說對體育運動的展示和描寫,雖然詳略不等,但是可以說幾乎涉及到了唐代所有的體育活動,如射獵、馬球、踏球、白打、拔河、圍棋、劍術、登山、競渡、角抵、武術、秋千、投壺等等。本文難以一一贅述,因粗分為三類,擇其要者,一窺全豹。
(一)競技體育
唐人尚武,多勇武之氣,那些充滿力量、激烈的競爭類運動深為唐人所喜,如射獵、角抵、球戲、蹴鞠等,廣泛盛行,凸顯出唐人積極豪邁、勇于進取的精神。
1.射獵,具有軍事武藝和體育娛樂的雙重性質(zhì)。唐太宗擅長騎射,《酉陽雜俎》載:“太宗虬須,嘗戲張弓掛矢,好用四羽大笴,長常箭一膚,射洞門闔?!?[1] (P558)在唐代,女子也參與到了這一活動中。《唐語林》載:“武宗王才人有寵,帝身長大,才人亦類。帝每從禽作樂,才人必從。常令才人與帝同裝束,苑中射獵。帝與才人南北走馬,左右有奏事者,往往誤奏于才人前,帝以為樂?!?[2] (P758)此則其本意在于諷喻,但是也反映了女子參與射獵的事實。騎射盛行,出現(xiàn)了許多射技高超者。張讀《宣室志》載:“唐林景玄者,京兆人,僑居雁門,以騎射畋獵為己任,郡守悅其能,因署為衙門將。嘗與其徒數(shù)十輩,馳健馬,執(zhí)弓矢兵杖,臂隼牽犬,俱獵于田野間,得麋鹿狐兔甚多?!?[3] (P108)
2.在唐代,球類運動非常流行,主要有蹴鞠和馬球等?!队详栯s俎》續(xù)集卷三載,荊州百姓郝惟諒“武宗會昌二年,寒食日,與其徒游于郊外,蹴鞠角力”??雕墶秳≌勪洝づ藢④娛е椤份d:“時春雨新霽,有三鬟女子,年可十七八,衣裝襤褸,穿木屐,立于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shù)丈。于是觀者漸眾,超獨異焉。” [4] (P7)記敘了一個女子高超的蹴鞠技藝。
馬球,亦稱“擊鞠”或“擊球”,唐代皇帝大多喜愛這項運動?!斗馐下勔娪洝份d:“景云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園亭子賜觀打球。吐蕃贊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請與漢敵。上令仗內(nèi)試之。決數(shù)都,吐蕃皆勝。時玄宗為臨淄王,中宗又令與嗣虢王邕、駙馬楊慎交、武秀等四人,敵吐蕃十人。玄宗東西驅(qū)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吐蕃功不獲施,其都滿贊咄猶此仆射也?!?[5] (P53)唐宣宗也是一位馬球高手:“弧矢擊鞠,皆盡其妙。所御馬,銜勒之外,不加雕飾,而馬尤矯捷;每持鞠杖,乘勢奔躍,運鞠于空中,連擊至數(shù)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手,咸服其能?!?[2] (P633-634)
打球在文人中同樣受歡迎。《唐摭言》云:“咸通十三年三月,新進士集于月燈閣為蹙鞠之會。擊拂既罷,痛飲于佛閣之上,四面看棚櫛比,悉皆褰去帷箔而縱觀焉?!?[6] (P1609)足見唐人對馬球運動的癡迷。
隨著馬球的興盛,出現(xiàn)了由馬球衍變的球類運動?!队详栯s俎》載:“崔承寵少從軍,善驢鞠,逗脫杖捷如膠焉?!?[1] (P614)這是依據(jù)馬球演化而來的“驢鞠”。
3.角抵,也稱“角觝”、“觳觝”,是軍隊中的常見運動?!短普Z林》載:“李相紳督大梁日,聞鎮(zhèn)海軍進健卒四人,一曰富倉龍,二曰沈萬石,三曰馮五千,四曰錢子濤,悉能拔橛角觚之戲?!?[2] (P337)
(二)休閑體育
唐代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帶給唐人平穩(wěn)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狀態(tài),閑暇之余,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享受。這類運動有弈棋、博戲、雜技、兒童戲、投壺、藏鉤、射覆等。
1.棋類有雙陸、長行、樗蒲、圍棋、象棋、彈棋等。唐人好雙陸、長行、握槊之戲?!短茋费a》載:“今之博戲,有長行最盛。其具有局有子,子有黃黑各十五,擲采之骰有二,其法生于握槊,變于雙陸。天后夢雙陸而不勝,召狄梁公說之。梁公對曰:‘宮中無子之象是也。后人心意,長行出焉,又有小雙陸、圍透、大點、小點、游談、鳳翼之名,然無如長行也。鑒險易喻時事焉。適變通者,方易象焉。王公大人,頗或耽玩,至有廢慶吊、忘寢休、輟飲食者。及博徒是強名爭勝謂之撩零,假借分畫謂之囊家,囊家什一而取謂之乞頭。有通宵而戰(zhàn)者,有破產(chǎn)而輸者,其工者近有渾鎬、崔師本首出?!?[7] (P197-198)更有愛之若命者?!短綇V記》卷二百一云:“咸亨中,貝州潘彥好雙陸,每有所詣,局不離身。曾泛海,遇風船破,彥右手挾一板,左手抱雙陸局,口銜雙陸骰子,二日一夜至岸,兩手見骨,局終不舍,骰子亦在口?!?[8] (P1515)
圍棋,高雅安靜,怡情養(yǎng)性,頗為文人雅士喜愛?!队详栯s俎》載:“一行公本不解奕,因會燕公宅,觀王積薪棋一局,遂與之敵,笑謂燕公曰:‘此但爭先耳,若念貧道四句乘除語,則人人為國手?!?[1] (P643)唐代文化政策開明,與周邊國家和民族常有文化交流,體育交流亦是其中一項。《杜陽雜編》中就記載了與日本國交流棋藝事 [9] (P1392-1393)。
彈棋在唐代頗為盛行?!短茋费a》載:“如彈棋之戲甚古,法雖設,鮮有為之,其工者,近有吉逵、高越首出焉。” [7] (P198)
象戲,即今之象棋?!短綇V記》引《玄怪錄》岑順之事,岑順夜夢金象國與敵國戰(zhàn),其“軍師進曰:‘天馬斜飛度三止,上將橫行系西方,輜車直入無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谑枪闹?,兩軍俱有一馬,斜去三尺止。又鼓之,各有一步卒,橫行一尺,又鼓之,車進?!焙蠹胰艘婍槪绊橆伾俱?,為鬼氣所中”,家人掘其室內(nèi),發(fā)現(xiàn)古墓,其中“甲胄數(shù)百,前有金床戲局,列馬滿枰,皆金銅成形,其干戈之事備矣,乃悟軍師之詞,乃象戲行馬之勢也” [8] (P2935-2937)。雖涉神怪之事,卻可見象棋之雛形。
2.古之博戲,名目繁多,賭輸贏,角勝負,或賭錢財,或為娛樂。因其簡便易行,行之甚廣?!吧鐣系娜藷o分雅俗,上起帝王后妃、宮嬪侍姬、國戚王公,下至閭里細民,多有嗜此道而有樂而忘返者” [10] (P446)。
樗蒲,又作“摴蒱”、“樗蒱”?!短茋费a》載:“洛陽令崔師本,又好為古之樗蒲。其法:三分其子三百六十,限以二關,人執(zhí)六馬,其骰五枚,分上為黑,下為白。黑者刻二為犢,白者刻二為雉。擲之全黑者為盧,其采十六;二雉三黑為雉,其采十四;二犢三白為犢,其采十;全白為白,其采八:四者貴采也。開為十二,塞為十一,塔為五,禿為四,撅為三,梟為二:六者雜采也。貴采得連擲,得打馬,得過關,余采則否。新加進九退六兩采?!?[7] (P198)記載了其玩法。唐太宗好此戲?!冻皟L載》載:“王 好博戲,善鷹鷂。文武圣皇帝微時,與 蒲戲爭彩,有李陽之宿憾焉?!?[11] (P84)
投壺,頗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睞?!冻皟L載》卷六載:“薛昚惑者,善投壺,龍躍隼飛,矯無遺箭。置壺于背后,卻反矢以投之,百發(fā)百中?!?[11] (P81)
藏鉤,是一種手指手形變化分勝負的游戲?!队详栯s俎》載:“舊記藏驅(qū)令人生離,或言古語有征也。舉人高映善意驅(qū)。成式嘗于荊州藏鉤,每曹五十余人,十中其九,同曹鉤亦知其處,當時疑有他術。訪之,映言但意舉止辭色,若察囚視盜也。山人石旻尤妙打驅(qū),與張又新兄弟善,暇夜會客,因試其意驅(qū),注之必中。張遂置鉤于巾襞中。旻曰:‘盡張空拳。有頃,眼鉤在張君幞頭左翅中,其妙如此。旻后居揚州,成式因識之,曾祈其術,石謂成式曰:‘可先畫人首數(shù)十,遣胡越異辨則相授。疑其見欺,竟不及畫?!?[1] (P604-605)
射覆,是一種猜物游戲。《杜陽雜編》載,羅浮先生軒轅集,年過數(shù)百而顏色不老,有神通之術,宣宗曾召其入內(nèi)庭,“上遣嬪御取金盆,覆白鵲以試之。集方休于所舍,忽起謂中貴人曰:‘皇帝安能更令老夫射覆盆乎?中貴人皆不喻其言。于時上召令速至,而集才及玉階,謂上曰:‘盆下白鵲宜早放之。上笑曰:‘先生早已知矣?!?[9] (P1393)
斗雞,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動物斗戲。斗雞常常是宮廷宴會的表演戲。《酉陽雜俎》續(xù)集載:“威遠軍子將臧平者,好斗雞,高于常雞數(shù)寸,無敢敵者。威遠監(jiān)軍與物十匹強買之,因寒食乃進。十宅諸王皆好斗雞,此雞凡敵十數(shù),猶擅場怙氣。穆宗大悅,因賜威遠監(jiān)軍帛百匹。主雞者想其蹠距,奏曰:‘此雞實有弟,長趾善鳴,前歲賣之河北軍將,獲錢二百萬。” [1] (P776)
3.竿戲
竿戲,又稱竿木、尋橦,即以長竿為道具,技巧難度較高的表演戲?!睹骰孰s錄》載:“玄宗御勤政樓,大張樂,羅列百妓。時教坊有王大娘者,善戴百尺竿,竿上施木山,狀瀛洲、方丈,令小兒持絳節(jié)出入于其間,歌舞不輟?!?[12] (P956-957)《杜陽雜編》卷中載:敬宗“上降日,大張音樂,集天下百戲于殿前。時有妓女石火胡,本幽州人也,挈養(yǎng)女五人,才八九歲。于百尺竿上張弓弦五條,令五女各居一條之上,衣無色衣,執(zhí)戟持戈,舞《破陣樂》曲。俯仰來去,赴節(jié)如飛。是時觀者目眩心怯。火胡立于十重朱畫床子上,令諸女迭踏以至半空,手中皆執(zhí)五彩小幟,床子大者始一尺余。俄而手足齊舉,為之踏渾脫,歌呼抑揚若履平地。上賜物甚厚。” [9] (P1387)配合音樂,翻飛俯仰,踩踏節(jié)拍,驚心動魄。
4.繩技,即踏索、走繩,使用繩索進行表演的技藝?!斗馐下勔娪洝份d:“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御樓設繩妓。妓者先引長繩,兩端屬地,埋鹿盧以系之。鹿盧內(nèi)數(shù)丈立柱以起繩,繩之直如絃。然后妓女自繩端躡足而上,往來倏忽之間,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側身相過者;有著屐而行,從容俯仰者;或以畫竿接脛,高五六尺;或蹋肩蹈頂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擲倒,至繩還住曾無蹉跌;皆應嚴鼓之節(jié),真奇觀者。衛(wèi)士胡嘉隱作《繩妓賦》獻之,辭甚宏暢,玄宗覽之,大悅,擢拜金吾衛(wèi)倉曹參軍。” [5] (P55-56)
二、歲時體育
唐代節(jié)日眾多,在節(jié)日里,人們會采取多種多樣的運動方式來慶祝,如上元日期間流行觀燈、拔河等,寒食節(jié)期間的體育活動主要有蹴鞠、步球、角力、秋千等,端午節(jié)期間盛行賽龍舟、射粉團、斗百草等活動,重陽節(jié)期間主要有登高、射箭、圍獵等。
(一)拔河
拔河,又名“牽鉤”,是上元日的一項活動?!斗馐下勔娪洝肪砹鞍魏印睏l載:“拔河,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月望日為之。相傳楚將伐吳,以為教戰(zhàn)。梁簡文臨雍部,禁之而不能絕。古用篾纜,今民則以大麻絙長四五十丈,兩頭分系小索數(shù)百條掛于胸前,分兩朋,兩向齊挽,當大絙之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勝,就者為輸,名曰‘拔河。”“中宗曾以清明日御梨園球場,命侍臣為拔河之戲。時七宰相二駙馬為東朋,三宰相五將軍為西朋。東朋貴人多,西朋奏勝不平請重定。不為改。西朋竟輸。仆射韋巨源、少師唐休璟,年老,隨絙而踣,久不能興。上大笑,左右扶起。玄宗數(shù)御樓設此戲,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動地,蕃客士庶觀者莫不震駭。進士河東薛勝為《拔河賦》。其詞甚美,時人兢傳之?!?[5] (P54-55)
(二)秋千
秋千,是寒食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秋千輕捷靈動,凌風飛舉,衣袂飄飄,唐玄宗稱之為“半仙之戲”?!堕_元天寶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jié),競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因而呼之?!?[13] (P1732)
(三)斗草
斗草,又名“斗百草”、“斗花草”,是端午期間流行的活動?!堕_元天寶遺事》云:“長安王士安,春時斗花,戴插以奇花多者為勝,皆用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備春時之斗也?!?[13] (P1737-1738)
三、唐代體育興盛的原因
(一)唐前歷代體育的歷史積淀
中國古代體育的興起源遠流長,各類體育活動的發(fā)展,都經(jīng)歷了一個萌芽、演變到逐漸成熟的過程,從最初先民生存的現(xiàn)實手段漸變?yōu)樯鐣Y儀、娛樂等多種精神訴求。唐前體育的發(fā)展,歷經(jīng)前幾個朝代積淀,特別是漢代,各種體育項目逐漸發(fā)明,并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演變完善和成熟,發(fā)展出了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如圍棋、角抵、蹴鞠、射獵、博戲等,為唐代體育的興盛和繁榮奠定了基礎。這只待一個歷史的契機就會迎來大發(fā)展,而繁榮穩(wěn)定、文化昌盛的唐代社會則為這個大發(fā)展提供了最合適的成長土壤。
(二)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繁榮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
唐朝建立之后,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內(nèi)平定了地方割據(jù)勢力,對外平定了長期威脅北部、西部邊境的突厥和吐谷渾,采取與周邊各民族和睦相處的政策,實現(xiàn)了安定和平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除了安史之亂和唐后期的藩鎮(zhèn)割據(jù),唐朝基本上維持了長期的和平穩(wěn)定,尤其是初唐到安史之亂之前,經(jīng)歷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國力強盛,達到了古代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巔峰時期。在經(jīng)濟上,唐太宗完成統(tǒng)一后,實行了許多利民政策,歷經(jīng)“貞觀之治”,到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唐代經(jīng)濟狀況達到極盛狀態(tài)。唐人元次山云:“開元天寶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內(nèi),高山絕壑,耒耜亦滿,人家糧儲,皆及數(shù)歲,太倉委積陳腐,不可較量?!?[14] (P140)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唐代穩(wěn)定政治環(huán)境和繁榮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使得精神文化需求和發(fā)展有了最大保障和無限可能。
(三)自由開放的文化氛圍
唐太宗云:“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15] (P6215-6216)又云:“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15] (P6247)這種開明的民族思想也直接體現(xiàn)在對外來文化的接受上。有唐一代,對外來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去華夷之防,在排斥與吸收中同化融合,各個文化領域都深受外來文化影響,體育領域也不例外。如馬球運動,從吐蕃傳入后,迅速接受并發(fā)展成為唐代最盛行的體育活動,連女子都參與到這一運動中。
(四)唐代統(tǒng)治階層的喜好
唐代歷任皇帝都對體育運動有濃厚的興趣,有好射獵者,有馬球者,有好弈棋者,有好樂舞者,有好百戲者,有好蹴鞠者,有好斗雞者,或兼而有之。唐太宗興趣廣泛,射獵,弈棋等皆為其所好;唐中宗主持拔河及漢蕃擊球賽;唐玄宗好圍棋,善擊球,舉辦拔河賽;唐肅宗善擊球;唐順宗好圍棋……可以說,歷任唐代皇帝不僅是體育活動的喜好者,而且還是體育活動的推動者,他們“不僅在政治上解除了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對文娛生活的禁錮,而且皇帝的親自參與亦推進了群眾性文娛生活的發(fā)展” [16]?!顿Y治通鑒》卷第二百九:“上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駙馬武崇訓、楊慎交灑油以筑球場?!?[15] (P6624)陳鴻祖《東城老父傳》寫唐玄宗喜好斗雞,“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chǎn)市雞,以償雞直?!?/p>
(五)唐代城市的發(fā)展和繁盛
唐代政治的和平穩(wěn)定,經(jīng)濟的繁榮興旺,自然帶動了商業(yè)的發(fā)展,進而推動城市的發(fā)展和壯大。城市的發(fā)展,使得市民階層逐步增強,城市不僅僅再是單一的政治中心,其文化娛樂中心的職能開始凸顯。在這種生活狀態(tài)里,不僅是統(tǒng)治階層,而且日益安定和富裕的普通市民百姓也有了更多閑暇時間和更多的旺盛精力,就會產(chǎn)生進一步的精神生活訴求,而城市的職能之一就是娛樂功能,恰恰能提供這一市場需求。唐代著名的城市長安、揚州、洛陽、廣州、益州等,這些城市,商業(yè)發(fā)達,人口眾多,不僅為各種娛樂活動提供了大量的受眾群體和參與群體,而且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應運而生,“唐代是中古時期宗教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全國各地佛寺、道觀林立,廟會和戲場作為一種專門的娛樂場所迅速的發(fā)展和成熟起來?!?[17]長安城中出現(xiàn)了專供娛樂的場所“瓦肆”,唐代統(tǒng)治階層甚至專門從全國各地選拔各類人才,將他們征召至長安,從事各種技藝表演。
綜上所述,作為社會生活的反映,唐代小說題材豐富多樣,體育也是其內(nèi)容之一,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此關注較少,從體育的角度去觀照唐代小說,會對其有更加全面的認識。以唐代體育的角度來說,體育作為小說的題材內(nèi)容,豐富了小說審美對象,較之于那些枯燥呆板的文獻資料,能夠使我們對唐代體育有更為形象直觀的認識。
參考文獻:
[1](唐)段成式.酉陽雜俎[M].曹中孚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宋)王讜.唐語林校證[M].周勛初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
[3](唐)張讀.宣室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唐)康駢.劇談錄[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
[5](唐)封演.封氏聞見記校注[M].趙貞信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5.
[6](五代)王定保.唐摭言[M].陽羨生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唐)李肇.唐國史補[M].曹中孚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宋)李昉,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61.
[9](唐)蘇鶚.杜陽雜編[M].陽羨生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0]徐連達.唐朝文化史[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11](唐)張鷟.朝野僉載[M].恒鶴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2](唐)鄭處海.明皇雜錄[M].丁如明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3](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M].丁如明校點//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丁如明,李宗為,李學穎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4]楊家駱.新校元次山集[M].上海:世界書局,1984.
[15](宋)司馬光.資治通鑒[M].(元)胡三省注.北京:中華書局,1956 .
[16]王雪飛.唐朝繁榮的城市文化娛樂生活及對今天的啟示[J].大連大學學報,1997,(5).
[17]王永平.唐代長安的廟會與戲場——兼論中古時期廟會與戲場的起源及其結合[J].河北學刊,2008,(6).
(責任編輯 李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