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貴寶
馬歷來被人們崇敬、喜愛。畫家畫它、文人寫它、偉人騎它、馴馬人馴它、雕刻家雕它,與馬相關(guān)的名作、故事、成語、傳說更是不計其數(shù):《昭陵六駿》、《八駿圖》、王亥馴馬、伯樂相馬等。
我屬馬,故此更愛馬,愛草原上奔馳的馬、愛徐悲鴻畫的馬、但更愛雨花石中呈現(xiàn)出的馬。那是神來之筆的繪畫,大自然的饋贈,也是我一生的收藏嗜好。在這馬年之際,介紹五匹與“馬”相關(guān)的雨花石,助馬年興致!
“棗紅馬”,它是臺灣石友葉一豐先生的得意藏品,此石于1996年選入全國通用電話磁卡封面。紅與白兩色搭配,石下部的紅色呈現(xiàn)出一匹棗紅色的馬,對比強烈,主題突出,堪比優(yōu)良馬種“汗血寶馬”。此石參加了2011年首屆海峽兩岸“雨花情緣”雨花石文化交流聯(lián)展。一位文人觀后贊美此石:“關(guān)云長跨上赤兔馬,馬到功成?;羧ゲ】缟虾寡R,馬踏飛燕。紅色的馬,為中華馱來吉祥!”
“神馬渡江”,石中只有黃黑相見、古樸渾厚的顏色。從整幅畫面構(gòu)圖上看,石的正中有一匹馬,大小適當,半浮水面,昂首奮力踏浪。江水奔流不息,馬的線條流暢、神態(tài)逼真、極具動感。整個石上的圖案渾然一體,馬的形象呼之欲出,活脫脫一幅套色木刻圖。一位詩人觀石后,賦《西江月》:“擊碎金丘萬座,牽來玉蟒千條。任憑艱險路迢迢,如履金光大道。往昔戰(zhàn)功赫赫,今朝凱樂飄飄。笑看彼岸赤旗搖,歡度功成馬到!”此石是王建平先生鎮(zhèn)宅之寶。
“駿馬圖”,它是戎馬一生的田曉蔚先生近期覓到的一枚藏石。黃黑色搭配,石上部黑色部分呈現(xiàn)出一匹桀驁不馴的烈馬,強壯美麗。其頸上披散著長長黑鬃,流瀉著力與威嚴,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四蹄翻騰,仰天長嘯,是一幅力量與美交織的奇異畫面,奔跑的雄姿給人以勇往直前的精神享受。正有那“金蛇狂舞去,駿馬奔騰來”之感。
“白龍馬”,黑與白色描摹成畫,石右邊呈現(xiàn)出一匹溫順白馬。曹慶華先生1998年得到此石時定名為“白龍馬”,閑暇時光還為此石作了一首散文詩《致〈西游記〉中西海龍王三太子》:“去西天的路上吃了不少苦,從來成大業(yè)者必先磨其礪。
“奔馬”,是上海已故資深藏家陳瑞楓先生的藏品,這是一枚難得的瑪瑙質(zhì)地雨花石。石中三色搭配,白色、淡黃與棕色。石正中偏上的棕色部分呈現(xiàn)出一匹奔馬圖,奔騰的姿態(tài)有大家手筆的潑墨畫風格,又像徐悲鴻先生的一幅水墨圖《千里駒》。靜觀此石仿佛聽到那雄渾的馬蹄聲在大地奏出鼓點,亦有悲愴蒼勁的嘶鳴,交織成驚心動魄的聽覺之感。此石在1997年江蘇省美術(shù)館舉辦“中國首屆雨花石大展”展出,一位雅士觀后贊美此石:“天高鵬展翼,路遠馬揚蹄”、“江山盛世春風里,駿馬前程石畫中”。
我喜歡馬,那是因為馬擁有堅定頑強的品質(zhì),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甘當坐騎的奉獻精神。馬年說馬,與石友共享“馬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