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利
【摘 要】石槽村煤礦112202綜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施工時,針對回撤通道斷面積較大,頂板巖性較軟等情況,采用樹脂纖維網(wǎng)、H鋼帶、錨桿、錨索進行聯(lián)合支護,取得效果較好。
【關鍵詞】石槽村煤礦;112202綜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護設計;施工管理
0 引言
石槽村煤礦神華寧煤集團石槽村煤礦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寧東煤田鴛鴦湖礦區(qū),西北距銀川市約70km,西距靈武市約43km,行政區(qū)劃屬靈武市寧東鎮(zhèn)管轄。井田南北長約4.5km,東西寬約7km,井田面積31.4km2。井田可采儲量為596.71Mt,礦井設計年產(chǎn)量為600萬t,服務年限為71年。
1 工作面概況
112202綜采工作面含煤建造以鴛鴦湖背斜為主,背斜軸走向北西14°,由北向南傾伏,背斜兩翼不對稱,西翼地層走向一般為340°~350°,傾角0°~9°;東翼地層走向一般為300°~330°,傾角0°~20°。工作面回風順槽位于鴛鴦湖背斜西翼,主運運輸順槽位于鴛鴦湖背斜東翼。112202工作面為礦井首采區(qū)(11采區(qū))第二個綜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長度為978.55m,平均傾向長度為288.4m,面積27.8萬m2。煤層平均傾角為13°,平均厚度為3.4m,可采儲量為120.3萬噸。采用單一走向長壁綜合機械化采煤法。工作面回采期間采用170架ZY8600/22/45型液壓支架進行頂板管理。工作面于2012年5月15日開始試生產(chǎn),于2013年3月5日開始施工回撤通道。
2 回撤通道設計與施工
2.1 回撤通道斷面設計
為確保工作面液壓支架正?;爻?,根據(jù)工作面液壓支架相關參數(shù)及回撤方案,回撤通道設計走向寬度為3.6m,傾向長度為288.4m,施工高度為3.45m,地坪厚度0.25m,上口倒角尺寸為4m×4m。
2.2 回撤通道支護設計
考慮112202工作面煤層偽頂為炭質泥巖,直接頂為中砂巖,老頂為泥巖,頂板巖性較軟,局部地段頂板較為破碎,且回撤通道控頂面積較大,為確?;爻吠ǖ朗┕ず驮O備回撤安全,通道頂部采用樹脂纖維網(wǎng)、H鋼帶、錨桿、錨索梁進行聯(lián)合支護,幫部采用錨桿配合樹脂纖維網(wǎng)進行支護。具體支護參數(shù)如下:
(1)柔性樹脂纖維網(wǎng)型號:PET400×400MS;規(guī)格:長(m)×寬(m)=63m×18m,共計5片。
(2)通道頂部錨桿型號為Φ18×2500mm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900×800mm,每5根錨桿沿傾向布置一條長度為3800mm的H型鋼帶。
(3)通道幫部錨桿為Φ18×1800mm螺紋鋼錨桿,錨桿間排距900×800mm。
(4)回風順槽、主運順槽超前支護及回撤通道頂板采用錨索梁進行支護,支護所用的錨索均為φ17.8×7300mm鋼絞線,錨索間排距2000×2000mm。錨索托梁采用14#槽鋼加工制作,長度為2500mm。
3 回撤通道施工方法
3.1 纖維網(wǎng)運輸方法
(1)使用無軌膠輪車或礦車將纖維網(wǎng)運輸至風巷超前支護前方卸車,并碼放整齊,以待鋪設。
(2)利用“C”型環(huán)或卸扣體配合繩扣將纖維網(wǎng)與刮板機刮板鏈相連接,啟動刮板機將纖維網(wǎng)逐片運輸至工作面指定位置。
(3)向工作面牽運纖維網(wǎng)前,割最后一刀煤時必須確保工作面煤壁平直,并將工作面浮煤清理干凈,然后將采煤機停至機頭指定位置。
3.2 鋪網(wǎng)施工方法
為保證支架尾梁至停采線范圍內頂板整體性,防止因支架回撤時扇形區(qū)頂板隨支架回撤而下沉,確保工作面設備安全回撤,結合工作面支架相關參數(shù),距工作面停采線14.8m時,開始掛第一道鋼絲繩并鋪網(wǎng),距工作面停采線11.8m時,鋪設第二道鋼絲繩,以后每循環(huán)鋪設一道鋼絲繩,共計鋪設11道。
(1)距工作面停采線14.8m時,工作面開始鋪第一道鋼絲繩并掛網(wǎng)。鋼絲繩兩端與提前支設在上下端頭巷道肩窩處的φ18×2500mm的螺紋鋼錨桿進行連接。
(2)鋪第一道鋼絲繩時,人工將φ24.5鋼絲繩沿工作面傾向展開,將纖維網(wǎng)長邊與鋼絲繩連接,短邊進行搭接,均采用雙股14#鐵絲進行連接,連接間距均為1000mm。纖維網(wǎng)短邊搭接長度為2m,沿走向先連接6道,后續(xù)隨工作面推進逐步進行連接。然后將每個絞盤上的鋼絲繩從支架頂梁懸掛的定滑輪上穿過,再繞過網(wǎng)片與鋼絲繩連接。
(3)鋪第一道鋼絲繩時,每間隔3臺支架緊貼鋼絲繩支設1根錨桿,錨桿安裝時將鋼絲繩壓在托板下方,并采用雙股14#鐵絲將鋼絲繩與錨桿連接固定。
(4)其余鋼絲繩鋪設時不采用錨桿固定,鋼絲繩與纖維網(wǎng)之間每隔1m用14#鐵絲進行連接即可。
(5)第一道鋼絲繩掛完后,工作面割煤時采用分組間隔移架,移架時,先用偶數(shù)(奇數(shù))號支架護幫板挑起纖維網(wǎng),然后拉奇數(shù)(偶數(shù))號支架,待奇數(shù)(偶數(shù))號支架移到位后,逐架將偶數(shù)(奇數(shù))號支架護幫板收回,隨后拉移、升緊支架。依此方法將整個工作面纖維網(wǎng)鋪至頂板,并確保纖維網(wǎng)緊貼頂板。
3.3 回撤通道施工與支護方法
(1)支架梁端距停采線3.6m時,支架停止前移(支架處于最小控頂距),通過采煤機割煤方式施工回撤通道。
(2)割第一刀之前,距支架梁端向煤壁側200mm處,沿工作面傾向在頂板上打設第一排錨桿,第一排錨桿安裝完畢后,開始割第一刀煤。
(3)割第一刀煤時,及時伸出伸縮梁,對頂板進行臨時支護;割煤結束后,及時進行頂部第二排錨桿,脫開支架與刮板輸送機連接,以后每刀煤采用單體支柱、工字鋼等推移刮板輸送機直至停采線。
(4)割第二刀煤時,及時打出護幫板對頂板進行臨時支護,每割20m段,停止采煤機,及時進行通道頂部第三排錨桿支護,支護完畢后,繼續(xù)進行割煤。
(5)割第二刀煤時,解除刮板機與支架連接,采用單體支護或特制的不同長度的工字鋼進行推移刮板機。
(6)割第三、四刀煤時,必須及時進行頂板支護。即根據(jù)工作面頂板巖性,采煤機每割一段,及時停機閉鎖,先采用戴帽點柱對該段進行臨時支護,然后及時進行第四、五排頂部錨桿支護。若頂板破碎、松軟或煤壁片幫嚴重時,應割一架支護一架,及時控制頂板,確保頂板完好。
4 其他注意事項及措施
(1)施工回撤通道前,應加強工作面超前20m范圍內頂板支護強度,以免設備回撤時,巷道原超前支護拆除后,頂板出現(xiàn)嚴重下沉或破碎,對設備安全回撤造成影響。
(2)采用刮板機牽運柔性纖維網(wǎng)前,現(xiàn)場指揮人員必須清楚網(wǎng)片鋪設方法,明確網(wǎng)片牽運方向和每片網(wǎng)片的搭接長度,防止網(wǎng)片牽運方向顛倒或搭接不合理,造成工時浪費。牽運時,必須在工作面上口煤壁拐角處支設叢柱或采取其他措施,避免牽運時纖維網(wǎng)直接與煤壁摩擦造成損壞。
(3)必須根據(jù)工作面長度,選擇長度相符的鋼絲繩,并確保鋼絲繩兩端與錨桿連接牢固可靠,繩卡正反打設不少于4處,繩卡間距為100~150mm。
(4)施工過程中收放網(wǎng)卷時,應由8~10人同時操作,避免單獨作業(yè),因拉力集中造成斷繩或絞盤損壞。
(5)工作面鋪網(wǎng)過程中若出現(xiàn)纖維網(wǎng)撕裂現(xiàn)象,應及時使用雙層鉛絲網(wǎng)進行聯(lián)接修復,補網(wǎng)完成后方可繼續(xù)割煤。聯(lián)網(wǎng)時搭接長度不低于200mm,并用雙股14#鐵絲扣扣相連。
(6)為確保支架回撤時扇形帶的維護,工作面距停采線8600mm(支架長度)時,隨工作面推進,每循環(huán)在工作面上下端頭沿工作面傾向各布置1根長度為4800mm的π型鋼梁,上下端頭各布置6根。
(7)施工回撤通道時,采煤機割一段,停機進行頂板支護,具體每段割煤長度應根據(jù)工作面實際頂板情況而定。
(8)回撤通道施工結束后,對頂板破碎或松軟段應采用單體液壓支柱及π型鋼梁配合支架進行支護,鋼梁一端架設在支架前梁上,另一端在煤幫側支設單體支柱進行支護。
(9)為了減少采空區(qū)漏風和后期采空區(qū)防滅火管理,防止工作面采空區(qū)出現(xiàn)自燃發(fā)火現(xiàn)象,施工回撤通道前,在工作面上下隅角打設一道沙袋墻;回撤通道施工結束后,應及時組織進行工作面設備回撤。
【參考文獻】
[1]《綜采技術手冊》編委會.綜采技術手冊(下)[M].煤炭工業(yè)出版社.
[責任編輯:湯靜]
山東工業(yè)技術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