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秋
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我獨自一人出去散心?;貋淼耐局校涍^一家書店,每每走到這兒,我總是無法抵御書的“誘惑”,于是便走了進去。
這里的書真多??!我走過一排排書架,在“書?!崩飳ふ抑鴮儆谧约旱臅=K于,我的視線鎖定在一本書的封面上,書的名字叫《腦筋急轉變》。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加上書的篇幅不太長,就下定決心站在書店里一口氣把它讀完。
《黃生借書說》中不是有一句“書非借不能讀也”嗎?現在我就來嘗嘗這種“非借不能讀”的滋味。
我倚著書架,找了一個挺舒適的姿勢看起書來。書中的故事十分吸引人,雖然離開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每一個故事無不蘊藏著一個深刻的哲理。
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忽然感到腳已經麻木了,四周看了看,希望找個地方坐下來??蓪τ谶@普通的書店來說,只是一種奢望。我看了看手里的書,“戰(zhàn)績”可嘉——已經看完了三分之二。于是我輕輕地拍了拍雙腿,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把剩下的給“消滅”掉??墒锹槟镜碾p腿向我發(fā)出了“最后通牒”。無奈,我只好把書放回書架,等下一次有機會再來欣賞。
剛走出書店,猛然有一個念頭在腦海里閃過: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應該買下來。于是,忘記了“書非借不能讀也”的“古訓”,忘記了雙腿的酸麻,飛一般地沖向書店……
結果,這本書一直躺在家里的書櫥里,也許是由于學校里的作業(yè)太多,也許是由于家里的事太忙,總之,我一直沒有看過那本書。
直到有一天,老師布置作文《創(chuàng)新的故事》時,我才在書櫥里發(fā)現了那本曾經受寵的《腦筋急轉變》。我坐在沙發(fā)上,沉思了半晌,但始終沒打開書。想想我當初寧愿站著看書忘記腿腳麻木的毅力,想想我飛奔回書店買書的沖動,以及買下書后的置之不理,覺得挺可笑。那本書我不是還有三分之一沒看嗎?或許這三分之一的書里蘊含著更深刻的哲理,能給我以無窮的啟示,可我卻差點兒和它擦肩而過,這令我感到一點慶幸,但更多的是悲傷。
其實,機會也同樣是這樣:它是平等地分給每個人的,但就看你能否抓住它,并把握好它。只要握住了這公正的機會,我們就握住了成功的一半。
【評點】
本文先敘寫買書前“我”不顧腿腳麻木,堅持站著看書的經歷,繼而又記敘了買書而不讀的情況,買書前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通過對比敘述表現出來。如果僅滿足于敘事,文章也就只能僅此而已。可貴的是,小作者在敘事的基礎上發(fā)表議論,表達了要抓住機會,把握好機會的愿望,提升了文章的主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