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新偉
張居正(1525——1582),江陵人,明嘉靖進士,1567年入內閣。
傳說有一個復字對聯(lián)的故事,把張居正從權力的頂峰推向了深淵。張居正和艾自修是同科中舉的兩名進士。艾自修在這次科舉考試中,名列倒數(shù)第一。所以,張居正半開玩笑,半挖苦地題了一聯(lián):
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面
書生背虎榜(末名);流水無心,落花有意。張居正的半副笑聯(lián),被艾自修牢牢記在心里。他處處注意著張居正的言行,打算一朝抓住他的某些把柄,來予以報復。
后張居正官至大學士,當了太師,權勢極大。這時,他有一個致命的把柄落到了艾自修手里,致使張居正身敗名裂。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清早,天蒙蒙亮,艾自修想趕在上朝前拜訪張居正,當來到相府時,聽人說相爺在花園里,便徑直朝花園走去,進了花園門,望見張居正立在假山旁,但眨眼功夫就不見了。艾自修輕腳走到假山旁,見一塊石板下,卡著一塊袍角,正被往內拉扯著。艾自修靈機一動,抽出隨身攜帶的寶劍,割下這個袍角,離開了花園。
這天的早朝,張居正沒有上朝。艾自修心里暗暗生疑,決心弄清石板下面的秘密。于是,他乘張居正外出的一個機會,借故來到這個花園,掀開那塊石板,原來這是一個地道的入口。這地道直通內宮,地道的出口便是太后娘娘的臥室。
艾自修查明了情況,知道了張居正不可告人的勾當,那半幅長期以來要續(xù)而未能續(xù)出的對聯(lián)也就有了眉目。他把作出的下聯(lián)寫在一塊黃絹上,用它包了張居正的那個袍角,呈給皇帝。
皇帝打開絲絹,先見一個袍角,后見絹上端端正正地寫著一行字:
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頓時,皇帝龍顏大怒,要捉拿張居正問罪。艾自修奏道,這事不宜聲張,如果大動干戈,必然震驚全國,于皇家面上也不光彩。于是他獻上了一計。
皇上采用了艾自修的計策,傳出圣旨,欽定臘月初八日為曬袍節(jié)。到時凡京城官員,按品級排列,將朝服統(tǒng)一掛到天壇大院,由禮部派人一一查找破舊的重新?lián)Q過。
圣旨下來,張居正慌了手腳。他深知對待皇帝的賜物,就是對待皇帝的態(tài)度,有著十分利害的關系。他的老婆見他急得團團轉,便去請了個能工巧匠,給他的官袍仿造了一角,才使他定下神來。
張居正仿造的袍角還是被看出。當時,神宗皇帝早已把大權獨攬的張居正看成極大的隱患,總想找個機會除了他,這回算是如愿以償了。當下就定了張居正“猥褻皇恩”的罪名,取下烏紗,剝了官服,削職為民發(fā)配邊疆,永不赦返。
張居正被刺字扛枷,啟程服刑了。艾自修前來向他送行并送他一塊小紙,紙上寫的正是那半副對聯(l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