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殘缺的個性化成長
      ——《飄》中郝思嘉形象分析

      2014-07-14 12:29:37周文娟許建忠
      名作欣賞 2014年30期
      關(guān)鍵詞:希利白瑞德尼姆

      ⊙周文娟 許建忠

      [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 300384]

      殘缺的個性化成長
      ——《飄》中郝思嘉形象分析

      ⊙周文娟 許建忠

      [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天津 300384]

      《飄》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的傾力之作。該書一經(jīng)出版,即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對其研究也是百花齊放,研究總趨勢是肯定郝思嘉這一極富女性主義色彩“巾幗英雄”的經(jīng)典形象。本文基于榮格個性化理論分析,認為郝思嘉的成長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從成長角度來看其自我反思是不徹底的反思。通過分析人格面具(the persona)、陰影(the shadow)、阿尼姆斯(animus) 等原型在郝斯嘉成長中的體現(xiàn),總結(jié)出郝思嘉的心理成長多是在陰影操控下受阿尼姆斯影響無意識不自覺的成長,是由于外部環(huán)境所迫,其根據(jù)大環(huán)境改變自己的人格面具,在此過程中呈現(xiàn)的是非自省不完整的成長,直至最后,郝思嘉看似明白了自己的真愛,實際仍是回到“明天又是另外一天”的寄望中。

      個性化成長 郝思嘉 原型批評 榮格

      《飄》是由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傾力創(chuàng)作的“百余萬言的巨著”。小說本身和改編電影《亂世佳人》在國內(nèi)外的受歡迎程度和引起的反響奠定了其在通俗文學中的經(jīng)典地位。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必然會引各界的研究熱潮。

      在紛繁多樣的《飄》研究分析中,對郝思嘉的心理成長歷程的分析研究也廣受關(guān)注。經(jīng)過對這類研究論文的分析,先前研究大多都是對郝思嘉從戰(zhàn)前的幼稚、任性的少女到戰(zhàn)中的精明強悍、吝嗇貪婪的當家人,并在戰(zhàn)后最終蛻變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者的過程的分析,最后將其定位為“戰(zhàn)斗中的女英雄”,肯定其成長過程。

      在反復研讀小說原文本和相關(guān)研究論文的基礎上,本文認為郝思嘉的確是經(jīng)過歲月和戰(zhàn)爭的錘煉,事業(yè)有成且心理成長了,但是從榮格個性化理論的分析來看,郝思嘉的成長有其不完整的一面。

      一、《飄》研究現(xiàn)狀分析

      在通覽國內(nèi)對《飄》的近四百篇研究文章來看,國內(nèi)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品的內(nèi)容、主題和思想傾向研究 在這一方面,國內(nèi)理論界對《飄》的研究態(tài)度經(jīng)歷了很大的改變。小說在國內(nèi)傳播初期,由于當時國內(nèi)政治大環(huán)境,評論界認為它是一部反動小說(如當時的文章標題:《〈飄〉阻礙了我的進步》等)。直至 1980 年以后評論界開始重新審視《飄》的歷史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此后國內(nèi)學界對《飄》的分析與研究呈現(xiàn)多角度的明顯特點,如愛情婚姻主題、土地意識等等。

      2.作品人物形象和性格研究 此類研究居多,從各個側(cè)面分析比較作品中郝思嘉、媚蘭妮、白瑞德等主要人物形象的人物性格特征。其中對郝思嘉分析的文章所占比例最大。她是眾多矛盾的統(tǒng)一體。

      3.女性批評研究 主要從女性批評的角度探討小說的女性主體意識,贊美小說女性人物形象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識的精神,積極肯定女主人公的獨立意識和對女性自由的追求,暗示婦女自我意識的覺醒。

      4.比較研究 主要分為四個方面:人物形象的平行研究;從敘事角度對作品進行比較,分析該書作者與譯者世界觀、人生觀的不同;對主人公個性和人格的雙重解讀;作品中女性覺醒意識的平行比較。

      5.翻譯版本、譯介研究 主要集中于用翻譯理論知識和語言學知識對國內(nèi)現(xiàn)有《飄》的各種版本和譯介情況的梳理和比較。

      二、榮格個性化成長和原型批評理論

      榮格是瑞士偉大的心理學家和哲學家。他一度曾是弗洛伊德的高徒,后來因為兩人觀點不同而分裂。他批判地繼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在此基礎上開創(chuàng)、形成自己的分析心理學理論體系。他將集體無意識的原型理論用于文藝批評,被稱作“原型批評”。原型批評作為一種研究文藝的途徑和文藝批評的方法,在世界上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榮格的一大貢獻是他提出的個性化(individuation)理論,他認為個性化是一種心理成長過程,即發(fā)現(xiàn)使一個人區(qū)別于同類中其他成員的那些自我方面的過程。實質(zhì)上,這是個認識過程——即個人成長成熟時,他必須有意識地辨認出他整個自我的各個方面,包括不利和有利的兩個方面,盡管完成這種自我認識需要有非凡的勇氣和誠實,但是如果想要成為一個身心健全的人,那么這種自我認識是必不可少的。它與被稱為陰影(shadow)、人格面具(persona)和阿尼瑪(anima)/阿尼姆斯(animus)的原型有關(guān)。

      榮格把畢生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于研究原型,他曾確定和描述過幾十種不同的原型,但主要的原型是陰影、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陰影(shadow)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人格面具(persona)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現(xiàn)出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的認可。阿尼瑪(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又稱為男女兩性意向。阿尼瑪指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尼姆斯指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

      三、郝思嘉的心理成長歷程個性化理論分析

      在郝思嘉的成長過程中,陰影、人格面具和阿尼姆斯是長期相互作用的。

      1.陰影原型的體現(xiàn) 陰影(shadow)是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是一些原始的欲望,與社會常規(guī),與個人理想不相容的情緒和激動,各種使我們感到羞恥,而我們寧愿否認存在于我們身上的東西。它尋求向外部投射,投射的習慣反映于“除我之外,人人步調(diào)都不一致”或“我是這群人中唯一的誠實者”這樣一種態(tài)度。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源泉。

      郝思嘉是固執(zhí)任性、愛慕虛榮、個性強硬、唯我獨尊的,同時繼承了父親的剛愎自用、性急魯莽。這些是她毫無意識的陰影,它們是她每一步行動的指南,是這些性格特點使她屢屢沖破社會常規(guī)而與眾不同。但是,她所做的都是同時代人所詬病的,而且與媽媽的教誨相違背,這些通常不會讓她煩惱很長時間,因為她通過自我辯解為自己的種種行為開脫。郝思嘉沒有正視自己的陰影,她將自己的陰影尋求外部投射,這種投射不是單一對象的投射,她把它投射到她的生活團體的多個成員身上,也投射在夢境。戰(zhàn)前在十二橡樹郝思嘉無意間聽到衛(wèi)哈尼對自己的刻薄評價而媚蘭妮為其辯護時,她卻認為媚蘭妮是“說話拐彎抹角的小傻瓜”,覺得那是媚蘭妮“自以為是的寬厚仁慈”,“夸耀自己勝利的方式,同時又贏得心眼好的美譽”,而這些只不過是她自己常用的伎倆而已。戰(zhàn)后,郝思嘉自作主張購買了鋸木廠并親自巡視鋸木廠,有一次在路經(jīng)河谷貧民窟所在地時遭到襲擊,她滿腹委屈、憤怒和抱怨,抱怨弗蘭克去參加政治會議而不關(guān)心她,沒有得到他的保護和照顧,并在與英蒂爭辯中說英蒂“虛偽透頂”,她將自己的自私和虛偽投射在弗蘭克和英蒂身上。當最后知道是自己一意孤行害死了弗蘭克,“她則退縮著不敢去面對它”,面對的是“亂作一團的恐懼”;而她還沒來得及進一步反思時,又轉(zhuǎn)向另一段婚姻。她大張旗鼓地把自己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攪得一團糟,但全然不知這整個悲劇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她自己造成的。當然,她并不是有意這樣做的。這只是她沒有抑制住的陰影。是她性格中不能自已的部分。這陰影也投射在她的三次關(guān)于霧的夢。不難理解郝思嘉的夢中蘊含著她不能滿足的饑餓欲望,對安全的渴望,對愛和被愛的渴望,同時她的夢也是對自我意識的尋求,這也可以從白瑞德問她在迷霧中尋找的是人還是物時,她回答“我不知道。我從來沒想過”看得出來。自我反思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每每忽略的,從少女時代現(xiàn)實中的她是“根本不知道人的頭腦里是怎么想的,連她自己的都不清楚”,直至白瑞德離開之后她還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有沒有真正了解過誰,并再次拒絕思考這個問題。而別人對她的批評和真實評價只會引起她的反感與憤怒。如嬤嬤說她是“匹套上馬具的騾子”,對此,她耿耿于懷,在蜜月期結(jié)束時拒絕帶禮物給嬤嬤。

      但是也正是這些沒有抑制住的陰影造就了不會被生活打倒的郝思嘉。她的自私固執(zhí)、剛愎自用使她突破淑女樊籬追求衛(wèi)希利,也使她在艱難的戰(zhàn)爭中保住了塔拉莊園,維持了一家人的生存,并不斷改善家人的生活。戰(zhàn)后面對新的完全陌生又極其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她自作主張買下鋸木廠,違背當時大眾觀念自主經(jīng)營,與北方佬做生意,雇用罪犯汲取利潤,同時極具奸商特質(zhì),以次充好,不顧親朋好友的生存條件逼迫還不起債的人還債,只為擴大自己的生意,掙更多的錢。這時的郝思嘉儼然是精明能干的商人形象,也是自私自利、冷酷無情的資產(chǎn)者代表。

      2.人格面具原型的體現(xiàn) 榮格認為 persona 是人們據(jù)此和世界進行交流的適應體系及方式體系。人格面具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現(xiàn)出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的認可。它保證了一個人能夠扮演某種性格,而這種性格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性格。每個人都可以有不止一個面具,這些面具的總和就構(gòu)成了他的“人格面具”。

      郝思嘉是善變的,她的面部表情、心理狀態(tài)是不穩(wěn)定的,所以她的人格面具更為復雜。故事一開始郝思嘉就給自己戴上了深愛衛(wèi)希利的面具,所以在衛(wèi)希利面前的她是不一樣的她,可以為衛(wèi)希利做任何事情,做任何犧牲。某種程度上說郝思嘉的婚姻悲劇就是因為這第一個面具的錯戴而造成的。因為有了這個面具,當衛(wèi)希利和媚蘭妮結(jié)婚變得無法改變時,郝思嘉就拿出另一副面具——與韓查理結(jié)婚。這個愛情面具實則是她不理智狀態(tài)下做出的報復行為。也是其內(nèi)心唯我主義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當韓查理戰(zhàn)死后,郝思嘉之所以哭泣并不是為他的英年早逝傷心,只是“為她逝去的青春而哭”,并依然堅持著對衛(wèi)希利的關(guān)心和癡情。戰(zhàn)爭期間郝思嘉對媚蘭妮的照顧則是她既厭惡又癡情的面具。衛(wèi)希利在回到戰(zhàn)場前表示希望她能替他照顧媚蘭妮,郝思嘉為了遵守這一諾言,強迫自己戴上照顧媚蘭妮的面具。這一面具使得郝思嘉人性美的一面大放光彩,也是日后無論面對什么境地,媚蘭妮都堅定不移地站在郝思嘉這一方的原因之一。與妹妹的未婚夫弗蘭克的婚姻是郝思嘉迫于生計不得已戴上的另一個冷酷無情不擇手段的面具。郝思嘉是看不起弗蘭克的,可是為了保住塔拉,她違背道德地誘騙弗蘭克,轉(zhuǎn)身成為生活的主導者。與白瑞德的婚姻,是郝思嘉看似隨意選擇實則正確的一副面具。正如白瑞德所說他們很相像,郝思嘉與白瑞德的結(jié)合實現(xiàn)了靈魂和面具的結(jié)合。白瑞德可以一眼看穿真實的她,也有能力在她需要的時候伸出有力的幫助之手,更是郝思嘉能袒露心聲的傾述對象。但是由于對衛(wèi)希禮的癡情,郝思嘉并未意識到這一點,等她明白之時也是白瑞德離開之即。

      3.阿尼姆斯原型的體現(xiàn) 阿尼姆斯(animus)也稱“陽性靈魂相”,是“靈魂的形象”,是女人身上存在著的無意識的男性因素。在同一個人身上能找到一些女性特征和一些男性特征??雌饋硗獗砣崛醯呐裕跓o意識深處是十分頑強和堅韌的。

      郝思嘉即是這樣一位女性。她沿襲了父親的豪爽、粗獷、不拘小節(jié)、脾氣暴躁,也繼承了愛爾蘭人的精明頭腦和對土地的熱愛。父親的阿尼姆斯形象無意識間對她的精神產(chǎn)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所以之后在她思考和行動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想起父親的話語,并按照他的方式來行動。開篇父親說,“土地是這世界上唯一了不起的東西……它是這世間唯一永恒的東西……它是唯一值得為之工作、為之奮斗——為之獻身的東西”,每當郝思嘉困惑,生活不順時就想回到塔拉,回到紅土地,獲得活力。在戰(zhàn)爭期間,郝思嘉也是竭盡全力地保全塔拉莊園,即使是不擇手段。當她認為沒有什么可以為之奮斗的時候,衛(wèi)希禮將一小把紅土塞到她手里,告訴她“你愛這東西勝過你愛我,雖然你也許不知道”。塔拉這片土地是她的精神能源,只要塔拉在,她就不會倒。即使是在白瑞德走之后,郝思嘉想到的還是塔拉的畫面,那畫面使她堅強,并使她重新“揚起了下巴”。父親的這一理念成為她堅強的支柱,支撐起了她不斷追求的勇氣和力量。在事業(yè)方面,父親的精明能干在郝思嘉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經(jīng)營塔拉莊園,到開辦鋸木廠,郝思嘉的能力遠非同時期女性能夠相比,甚至超出當時的男性生意人。在愛情方面,父親說“只有性格相近的人結(jié)為伉儷才會幸?!?,在她之后的感情生活中,她也無意識地運用并應驗著這句話,當衛(wèi)希利說“除非兩個人是同類人,要不婚姻是不可能平安無事的”時,郝思嘉潛意識里覺得父親曾說過,只是她并未有意識地去思考,仍處于懵懂階段。等到白瑞德向她求婚時,她已經(jīng)在運用“我們有很多共同點”,并接受了白瑞德的求婚。

      4.個性化成長的不完整 從上述三個方面分析,在郝思嘉的成長過程中,更多地體現(xiàn)了陰影對其人生的操控,她的人格面具也是將社會道德屏蔽被陰影操控的,阿尼姆斯也是自發(fā)的、并非刻意運作的。因此郝思嘉的成長是她的自我在動蕩的外部大環(huán)境刺激下得到全方面展示和發(fā)展的體現(xiàn),而非經(jīng)過高層次的反思實現(xiàn)的,是沒有哲學升華的自然成長。在小說中,郝思嘉是很少深入思考的,較為深刻的一次思考是在弗蘭克死后她對白瑞德的傾述,擔心自己下地獄而進行的偽懺悔,慚愧自己沒有媽媽的美德,懺悔自己太自私,可是在白瑞德為其分析后,她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很快這次懺悔便結(jié)束了。對于郝思嘉想不明白的白瑞德為什么要娶她這一問題,她也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只是“聳聳肩,把這不快給抖掉了,就像她已經(jīng)學會用聳肩把所有不快之事去掉一樣”。正如小說中所說“她從來都不理解她愛過的兩個男人,所以她失去了他們”。正當她開始孤獨地想在這個世界上自己到底有沒有真正了解過什么人時,她再次喊停,“我現(xiàn)在不能想這個”,使用自己慣用的護身符“我明天再去想好了”,終于還是結(jié)束于明天??傮w來看,郝思嘉是在逃避思考的,她逃避對自我、對生活、對愛情真諦的思考。按照榮格的個性化理論理解,個性化是一種心理成長過程,個人成長成熟時,他必須有意識地辨認出他整個自我的各個方面,包括不利和有利的兩個方面。從這個意義上講,郝思嘉的成長是不完整的,因為她沒有深刻地通過思考辨認出自我的各個方面。

      四、結(jié)語

      本文運用榮格個性化理論中的原型分析郝思嘉這一人物形象的心理成長,認為郝思嘉的成長是殘缺不完整的,這一論斷是否有其合理性,仍有待研究者的進一步探討。

      [1][美]瑪格麗特·米歇兒.飄[M].傅東華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9.(文中有關(guān)該小說引文均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2] 萬麗萍.《飄》在中美兩國的接受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6-10.

      [3] 申利峰.榮格原型批評理論述論[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6):51.

      [4] 趙銳.榮格原型批評理論與英國文學作品的互融[J].科教文匯,2008(7):212.

      [5] 王克香.試析《亂世佳人》中斯嘉麗心理成長歷程[J].青年文學家(文學評論),2012(23):57.

      [6] 何元媛.《飄》不去的“亂世佳人”——郝思嘉的心理歷程分析[J].湖南冶金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6(9):378-379.

      [7] 王娟,楊麗瑞,原一川.《飄》中思嘉的霧之夢的解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0(1):73.

      作 者:周文娟,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許建忠,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歡
      希利白瑞德尼姆
      郝思嘉與白瑞德的愛情
      青年文摘(2023年10期)2023-11-18 07:01:55
      生活的“勝利者”
      讀者(2023年3期)2023-02-28 08:24:26
      澳家暴兇殺案與警方“敷衍”有關(guān)
      無辜的《飄》
      金山(2020年11期)2020-12-11 09:08:35
      中西文論對話中的身份重構(gòu)與話語轉(zhuǎn)型
      ——希利斯·米勒中國行的意義
      暢銷書的誕生
      故事會(2009年8期)2018-09-03 00:00:00
      伊拉克前國腳:戰(zhàn)爭改變了一切
      新傳奇(2017年24期)2017-01-29 14:56:29
      解讀《飄》中男主人公白瑞德的愛情
      把黑暗甩在身后
      蛟河市| 安福县| 南部县| 和顺县| 孝昌县| 儋州市| 小金县| 尖扎县| 巴楚县| 安泽县| 广宗县| 镇江市| 汪清县| 丰台区| 乌鲁木齐市| 新蔡县| 涡阳县| 抚顺县| 改则县| 梁平县| 武夷山市| 珲春市| 樟树市| 周至县| 乌鲁木齐县| 周宁县| 紫金县| 泰州市| 张家港市| 荃湾区| 饶平县| 潞城市| 民县| 渭南市| 信丰县| 昭通市| 虹口区| 通江县| 望都县| 太湖县|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