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湘
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彩色圖文書的數(shù)量在不斷增加。好的彩色圖文書不僅使人們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而且使閱讀成為一種愉悅的審美之旅。如何準確地把握“讀圖時代”人們的閱讀心理,藝術地呈現(xiàn)出版主題?如何恰當處理文字和圖片的關系,使二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如何科學合理地管理彩色圖文書的出版流程,確保圖書進度和質量?這些都給圖書編輯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具體說來,彩色圖文書的編輯需要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策劃的整體性原則
彩色圖文書編輯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從前期的市場調研、主題的確定、篇章結構的搭建,到文字內容的錘煉、圖片材料的選配,再到版式的設計、色彩的調整,然后到紙張的選擇、印刷工藝的確定以及成本核算、市場營銷方案的制定等,都需要認真考慮。因此,編輯在策劃之初就得牢牢把握整體性原則,使設計方案更為周全。如一些關鍵問題必須考慮在內:該書的目標讀者群是誰?什么樣的文字風格最能吸引讀者?什么樣的圖文比列、布局是最優(yōu)的?怎樣搭配色彩?整本書的視覺呈現(xiàn)是怎樣的?如何控制印制效果?如何在提升品質和控制成本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該書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在哪?是否有更好的營銷策略?等等。只有將這些問題都納入整體策劃中,才能對重要問題都有基本的判斷,并針對不同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預案。
二、選圖的精準性原則
彩色圖文書的配圖是為了充分利用視覺符號對讀者的吸引力和沖擊力,實現(xiàn)內容傳遞的最大化、形象化、藝術化。研究表明,如果文檔的圖形覆蓋率達到20%,該文檔的被關注程度將提升15%。如果這些圖形以彩色的方式出現(xiàn),該文檔的關注率將上升50%。由于圖片的介入,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速度和記憶能力將提升78%。彩色圖文書要充分利用圖片的這一優(yōu)勢,遵循精準性的選圖原則。
一是圖片和文字的契合度要高。圖片內容必須服務于主題,或充分準確地說明主題,并引發(fā)思考。如果確實很難找到直接表達主題的圖片,也可以適當采用與文字內容和主題有間接關聯(lián)的圖片,增強畫面感,實現(xiàn)圖文書的“可視性”,但這種方式要適度。
二是確保圖片使用合法。編輯首先要熟悉版權知識,解決圖片的授權問題時,尤其需要了解圖片的使用范圍、使用次數(shù)、尺寸及作者署名等相關問題,確保合法使用。要避免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免費下載的、著作權歸屬不明確的圖片;避免采用翻拍、掃描的方式使用著作權人發(fā)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照片。
三是確保圖片的真實性?,F(xiàn)代數(shù)碼技術的發(fā)展給圖片的編輯修改提供了方便,同時也使大量PS出來的假圖片大行其道。這就要求編輯不斷提高識別真假圖片的能力,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辨別:影像是否合乎情理;光源是否統(tǒng)一;景深是否符合成像規(guī)律;重要標志與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是否合理;物體的陰影是否統(tǒng)一;主體邊緣是否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主體與周圍環(huán)境在角度上是否有“矛盾”;等等。
四是確保圖片的清晰度和表現(xiàn)力。首先,選擇圖片時考慮圖片的清晰度,如分辨率、對比度、明暗層次及掛網(wǎng)疏密問題等。其次,還需要考慮圖片的表現(xiàn)力,如在服務主題的大前提下,盡可能挑選有情、有趣、知識性強、有時空感覺的畫面。
三、設計的審美性原則
圖文書追求的是美的閱讀。好的設計,既要做到文字清晰、流暢,有節(jié)奏感;又要通過優(yōu)美的版式設計、合理的圖文布局營造出舒適的閱讀氛圍,使讀者獲得賞心悅目的閱讀體驗。因此,設計中要遵行審美性原則。
一是形態(tài)美。圖書的形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圖書的開本,所以彩色圖文書對開本的選擇較為嚴格。開本的選擇上要“量體裁衣”,根據(jù)圖書的性質、字數(shù)和用途等因素選擇開本對于圖片分辨率高、視覺沖擊力大的圖片,還可大膽選擇異形開本,使圖片效果更為突出。
二是質感美。不同的紙張會有不一樣的質感, 表現(xiàn)出不同的效果。同時,圖書印刷質量的好壞, 也與紙張質量的優(yōu)劣和選用是否恰當有密切的關系。編輯需要了解常用紙張的特性,根據(jù)圖書內容和對印刷效果的要求選擇合適的紙張。
三是布局美。圖文書設計的重中之重是合理處理圖文的關系,充分體現(xiàn)布局之美。如設計上遵循“統(tǒng)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tǒng)一”的原則,同時,通過圖文結構的調整,形成一種愉悅的節(jié)奏安排。也可以充分地利用圖片與正文的關系以及圖片的大小、視覺效果等,靈活使用“接近式”和“距離式”的排法。如在內容允許的前提下,可將文字與不同色系的圖片、厚重話題與輕松話題適度交叉,使讀者在閱讀時有張有弛,獲得更為舒適的閱讀體驗。
四是色彩美。色彩是圖文書的基本元素之一,彩色圖文書的色彩美,主要體現(xiàn)在色彩搭配的和諧、呼應之美。可以通過以下辦法體現(xiàn)色彩的相互呼應,比如,在頁眉、天頭、地腳上采用相同色彩(或色系)的色塊加以呼應,達到“一呼百應”效果;又如,彩色圖片和黑白圖片混合使用時,可以通過給黑白圖片加底色,解決其與彩圖色彩上的沖突,由此形成整體感和協(xié)調感。
四、審讀的細節(jié)性原則
彩色圖文書的審讀要求嚴格,除了完成傳統(tǒng)意義上對文字進行觀點、篇章結構、語言表述等方面的審核外,另外一個審讀重點就是圖片、版式、顏色的審讀問題,涉及的要點較多,尤其需要把握好細節(jié)性原則。
一是審核圖片內容和品質。如進一步審核圖片與文稿的內容是否存在內在聯(lián)系,是否夾雜政治錯誤,是否涉及版權問題等;檢查圖片的清晰度是否夠;確認修圖、校色工作是否到位;等等。
二是審核圖注。檢查圖注與圖片內容是否一致;圖注的長度是否合適;圖注字體字號是否全書一致,位置是否統(tǒng)一等。
三是避免常見排版差錯。如檢查圖片位置、順序是否正確,是否有重復、倒置、矛盾的;圖文的距離是否合適;調整版式后是否出現(xiàn)了新的差錯等。
四是檢查出血設計。彩色圖文書一般會考慮圖片是否出血的問題,如印刷成品邊緣全白色, 無圖文, 為不出血;有圖文, 為出血。一般出血的印刷成品圖文,應向外延伸3mm,以免露白。
五是檢查跨頁版??紤]到印刷和后期制作中存在著變數(shù), 文字的組合稍有錯位便會影響閱讀,因此設計時盡量不在跨頁上安排文字,如確實需要文字跨頁, 應把字距間隙作為跨頁縫邊。如圖片跨頁,其主體要避開中縫。此外,跨頁圖的設計要考慮裝訂因素, 在訂口預留3mm 左右的裝訂位。
五、管理的科學性原則
彩色圖文書的制作過程是對項目運作的全程管理,環(huán)節(jié)多、問題多、要求高,編輯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xié)調和溝通能力,并遵循科學性的管理原則。
一是溝通到位、銜接有序。對于彩色圖文書的編輯來說,將“齊、清、定”的書稿交到出版部門僅是出版工作的開始,之后還必須參與指導并審定版式設計、修圖、調色;對成本進行核算,確定印刷色數(shù);根據(jù)圖書內容和圖片質量,參與印刷來料、印制工藝的確定工作;下印廠,對印刷效果進行把關;制定營銷方案;等等。因此,編輯一定要充分考慮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周期,制定科學合理的進度安排表,并與出版部、排版公司、印廠、發(fā)行部門溝通到位,確保每個環(huán)節(jié)順利銜接,科學完成。
二是熟悉流程、應對有策??茖W管理的前提是熟悉流程,編輯要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重點進行把控,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shù)、應對有策。以圖片的整理流程為例,其順序和各階段的要點編輯都要清楚:確定圖片來源(反轉片、數(shù)碼照片、印刷品、手繪原作、買版權書所附的光盤)→登記、編號、寫圖注→確定圖片在文稿中的位置,做出標記→進入電腦排圖文版式,確定圖片位置、尺寸→出TIF圖片→修圖→調色→出審校樣→出彩樣→校色→調色,最后出藍樣。只有嚴格按照流程制作,才會減少差錯,提升圖書質量。在制作過程中可能會不斷遇到一些新的問題,但只要編輯沉著應對、刻苦鉆研,多向經(jīng)驗豐富的美編和印制人員請教,基本上都能化解,從而確保圖書編輯出版工作的順利推進。
(作者單位系黨建讀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