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愛旅行,從中學時代打工賺錢背包旅游,到現(xiàn)在一年兩三次旅行,足跡踏遍大半個地球。除非當?shù)氐那闆r必須參加旅行團才能去,否則我都會盡量選擇自助旅行的模式,切切實實地去體驗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觀和文化,得益良多。
旅途中最美的是人情。90年代初的北京,在巴士上問路,一車子乘客七嘴八舌一起熱烈地出謀劃策,下車時一車人和我們揮手道別;綠皮的長途火車上解答乘客們對香港的好奇,萍水相逢的旅伴在中途站買水果送我們這些窮學生解渴;在德國瑞士邊界小站錯過了轉(zhuǎn)乘的火車,轉(zhuǎn)車復(fù)雜,德語不靈,一對會一點英文的夫婦主動幫我查詢好附近車站的時刻表,帶我回家喝茶賞花,還開車送我到下一站;日本京都街頭找隱蔽的古老餐廳,語言不通,對方用盡各種卡通和身體語言,最后親自把我們帶到目的地……世事變遷,每每吸引我故地重游的,都是人情依然溫暖的地方。
旅行讓人敬畏自然和歷史。蒙古草原夏夜漫天的銀河星辰,第一次讓我看到何謂浩渺蒼穹;西藏高原去珠峰路上,陽光、暴雨、山洪、冰雹、彩虹,一天四季,天色變化之快叫人嘆為觀止;茫茫太平洋航行數(shù)天,大海浩瀚無垠,碰到另一艘船如他鄉(xiāng)遇故知的喜悅;奔騰億萬年的河流硬是沖刷出大峽谷數(shù)百米高的懸崖,站在崖邊腳軟發(fā)抖心慌;親手觸摸著埃及和希臘神廟殘留石柱的感動,從高處看著吳哥窟森林日落的神秘,站在古羅馬斗獸場想象當年的血腥,初見泰姬陵被她的美麗震撼……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在歷史面前的短暫,叫人不得不收起驕傲,放下執(zhí)著,審視自己在滾滾紅塵中被放大的自我。
旅行教會人互相理解。在英國湖區(qū),寂寞的老太太獨自經(jīng)營小旅店,喜歡和客人聊天解悶,和女生們分享女子和家庭的教誨,家庭觀念和慈祥的中國老奶奶并無二致;東南亞的小島上,酒店有專職人員為住客捕撈海鮮,富饒寧靜的水域,一根樹枝能抓一大串蝦,不用魚餌都可以釣大石斑,大部份時間他們都悠閑地曬著太陽,埋頭苦干努力賺錢那一套在上天豐厚的賜予面前,顯得有些可笑;奧地利鄉(xiāng)村美麗如天堂,冬夜里漫山遍野點著篝火,原來是全家在山上扎營,慶祝冬至的習俗,同一個節(jié)日令異鄉(xiāng)頓生幾分親切;90年代的東歐,生活貧窮物質(zhì)缺乏,人們誠實友善,次序井然。西非小國的人民樸素得體,快樂有禮,某些地域,堅實的信仰基礎(chǔ)比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更有文明的說服力。
抽離日常,深入接觸不同地域,信仰、文化、風俗、人們的真實生活,看見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思考人為什么活,反思自己應(yīng)該怎么活。開闊眼界,充盈精神,用心體驗,改變?nèi)松?,這就是旅行對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