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女孩在高二時戀愛了,早戀的溫度把她的心融化了,她迷失了方向,以為戀愛就是人生的全部。她和男孩雙雙相約,考同一所大學,可以在大學校園里繼續(xù)他們的愛情。
可是等到估分出來以后,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了,男孩子的成績差強人意,勉強只夠上一所二流大學。而女孩的成績還不錯。報志愿的關(guān)鍵時刻,她作出了一個很出人意料的選擇,為了能和男孩在一起,她決定放棄心儀的大學,而去報男孩的那所大學。
她的決定讓父母大為惱火,開始苦口婆心地勸說,權(quán)衡利弊,女孩心硬如鐵,不為所動。
那幾天,家里的溫度降到了冰點,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濃郁的化不開的心事,各路人馬都被女孩的父母搬來勸說女孩,可是不管大家說什么,女孩都不聽,倔強而固執(zhí)。最后女孩賭氣之下,一個人去了南方一所遙遠的大學。
事過境遷,早戀的小火苗熄滅了,女孩卻因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與自己心儀的大學擦肩而過。雖然事情的結(jié)局不是最壞的結(jié)果,可是那段心智錯亂的選擇,既傷害了父母,也傷害了她自己。僅僅只過了一年,假期放假,她從南方回來,又回到從前的樣子,開朗、自信,有幽默感,她的理智回來了。與從前不同的是,她的話比從前少了許多,整個假期都在打工、學習,接觸社會。
說起那段過往,她笑,說:“不走彎路,那叫人生嗎?”這句話讓我沉思了許久。我們總是告訴孩子,有些彎路不能走,總是以我們過來人的經(jīng)驗去阻止他們,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當初父母何曾不是這樣阻止我們,而我們聽了嗎?當我們用我們的人生經(jīng)驗去阻止孩子時,他們會聽嗎?這真的像一個咒語、一個怪圈,我們都在這個咒語和怪圈中走著自己的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和認識這個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撫摸和丈量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積累和體會人生的經(jīng)驗,哪怕撞到了南墻,折回來再重新開始。
有些彎路,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jīng)之路,別人無法替代你去感受,在彎路中積累足夠多的經(jīng)驗和能量,才能支撐人生框架,才能成長。成長就是一次一次地摔倒,一次一次地受傷,不斷地摔倒和受傷之后,傷口結(jié)痂就是一次次的蛻變和成長。張愛玲在《非走不可的彎路》中說:“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煉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走彎路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一條彎路上走到黑,走在彎路上卻不知道那是彎路。當我們積累了足夠多的人生經(jīng)驗時,就會盡可能地避免走彎路,就會認清哪一路是我們應(yīng)該走的路。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黃河九曲十八彎,歷經(jīng)劫難,最后才滾滾入海。
成長是傷口上開出的花兒,而彎路是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那是成長所必須付出的學費。
(編輯/張金余 李景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