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四小學,甘肅白銀73 0 9 0 0)
生命教育,是喚起生命意識,培養(yǎng)生命智慧,追求生命價值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種價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種存在形態(tài)。點化和潤澤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長期以來,我國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學生對“死”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樁樁血案告訴我們,引導學生走出生命的誤區(qū),教育他們關(guān)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欣賞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建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已成為學校教育不可忽視的課題。如何讓生命教育更好的發(fā)揮作用,讓人生更加精彩呢?我認為,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尊重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它是一種品質(zhì)。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價值追求,首要的意義在于對人的尊重,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對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唯一性的尊重。大思想家盧梭在《懺悔錄》中說:“大自然塑造了一個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這句話揭示了一條永恒的真理,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作為教育者應當把學生的個體差異當做最珍貴的財富,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獨特性,有著豐富的個性和完整性,是多元化的存在。因此,充分尊重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把生命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也正是教育的精髓所在。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關(guān)注學生內(nèi)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間,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尊重差異、善待差異,在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同時,注重個性發(fā)展。要堅信沒有個性的教育必然是失敗的教育,我們要在尊重的基礎(chǔ)上,把專制的課堂民主化,封閉的課堂開放化,死板的學科內(nèi)容生活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挖掘教材的隱性價值,才能利用好、處理好突發(fā)的生成資源,才能構(gòu)建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的活力課堂。尊重生命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zhì)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為此,學校在制定教育計劃、策劃教育活動時,一定要遵循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在充分尊重學生教育需求的基礎(chǔ)上來設計、來謀劃。要凸顯生命教育,在教學與活動中重視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注重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關(guān)注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意志品格和積極樂觀的健康心理,讓學生的生命在相互尊重、相互信賴的氛圍中競相綻放,感受并收獲人生之美好。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一語道出愛的力量,愛可以創(chuàng)造一切。生命教育強調(diào)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教育是溫情的陪伴,陪伴者首先應該是教師。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是一個擁有完整的人格,富有愛心的人。要想達到這一要求,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再學習,樹立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才能真正關(guān)愛生命,呵護生命之花的成長。課堂是實施生命教育的主要陣地,有關(guān)愛的課堂才是安全的課堂,學生在上課時心理和身體上都獲得了一種放松和快樂,體會到生命的愉悅;有關(guān)愛的課堂才是溫暖的課堂,師生間鼓勵的話語,期待的眼神,等待的耐心以及積極的評價溢滿教室,體味到生命的溫情;有關(guān)愛的課堂才是真正開放的課堂,師生間的暢所欲言,學生的自主權(quán)和主動性得到尊重,學生提出的觀點、創(chuàng)意和合理要求得到教師足夠的關(guān)注、認同甚至欣賞,體現(xiàn)了生命的活力四射。擁有了愛,生命就擁有了陽光,就會使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涌流,智慧之花盡情地綻放。當一個人得到他人的愛時,他同樣也會學著去愛別人,他的生命質(zhì)量就會得到真正的提升。在愛的包圍中,生命之樹就會茁壯成長,生命之花就會燦爛開放,生命之火就會熠熠燃燒,生命之水就會歡暢奔流,生命世界將呈現(xiàn)出光彩奪目的景象。
體驗,是用自己的生命來驗證事實,感悟生命,留下印象。在英國小學的生命教育課堂上,殯葬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或護士會告訴小學生人死時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并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替換的方式,模擬一旦遇到如父母因車禍身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體驗一下突然成為孤兒的感覺,幫助學生體驗遭遇損失和生活方式突變時的復雜心情,學會在非常情況下對情緒的控制。我們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也應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的機會,直面生命,讓生命撞擊生命,讓生命變得更堅強。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級各類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設施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生命技能訓練和體驗。通過對與人生老病死有關(guān)場所的了解,如觀看醫(yī)院的育嬰室、養(yǎng)老院、殯儀館等,引導學生理解生與死的意義,珍愛生命,關(guān)心他人;通過情景模擬、角色體驗、實地訓練、志愿服務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在遇到突發(fā)災難時的人道主義救助精神。學校的班團隊活動、節(jié)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活動、興趣小組活動也可以結(jié)合學生現(xiàn)實需求,在了解學生需要的基礎(chǔ)上,組織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動,譬如利用晨宣活動與唱響校園活動對學生進行陽光生命教育;通過野外生存、游泳、火災逃生等模擬演練,鍛煉學生的生存能力;通過參觀禁毒所、艾滋病展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使學生在場景式生命教育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痛苦和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戰(zhàn)勝苦難中才會有樂趣,才會有生機,從而能夠更加欣賞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義和質(zhì)量。學校只有拓寬生命教育活動渠道,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才能使學生敬畏生命、欣賞和善待生命,才能使生命教育觸及學生靈魂,才能使校園里笑聲瑯瑯,書聲瑯瑯,歌聲瑯瑯,才能讓校園生活成為每一個人多姿多彩的終身美好記憶。
人人都擁有生命,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珍惜生命,懂得欣賞生命的多姿,享受生命的快樂和幸福。學校教育承載著生命教育的主要責任和任務,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用愛心呵護生命,用真情感動生命;用生命的溫暖,光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喚醒智慧的潛能——在生命教育的園地里,諦聽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