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是歌手》歌王爭霸賽半決賽的舞臺上,韓磊以一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征服了對手,征服了觀眾評委,獲得了當(dāng)期比賽的冠軍。而那首動人心弦的經(jīng)典老歌——《在那遙遠的地方》余音裊裊,把人們帶回到許多年前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者王洛賓老師那個美麗的年代,聆聽那美麗的故事。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她那粉紅的笑臉,好像紅太陽,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p>
這首傳唱近60年的經(jīng)典老歌,讓幾代中國人如癡如醉。歌中那“遙遠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傳說中的“好姑娘”卓瑪是否如歌中所唱的那樣美麗?
1941年春天,中國電影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鄭君里,率攝制組千里迢迢來到金銀灘草原,拍攝一部影片《祖國萬歲》。當(dāng)時,攝制組邀請了正在西寧教書的王洛賓參加拍攝。攝制組在青海湖畔開機,鄭君里請當(dāng)?shù)赝跚舻呐畠核_耶卓瑪扮演影片中的牧羊女,王洛賓扮演牧羊女的幫工。王洛賓穿上了藏袍,跟著卓瑪趕羊群。拍攝的工作早出晚歸,王洛賓在電影世界里過了3天真正的牧羊人生活。此時,卓瑪正是情竇初開的17歲少女。她把頭發(fā)梳成了十多條小辮子披在身后,兩只大眼睛閃耀著大膽而熾烈的光芒。那時金銀灘上有個說法:“草原上最美的花兒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薩耶卓瑪?!?/p>
因劇情需要,導(dǎo)演安排王洛賓和卓瑪同騎在一匹馬上。王洛賓起初很拘謹,他坐在卓瑪身后,兩手緊緊抓著馬鞍。卓瑪和王洛賓就這樣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馳騁著。
黃昏牧歸,卓瑪將羊群輕輕點撥入欄,夕陽下的卓瑪亭亭玉立,晚霞的余暉映照出卓瑪?shù)膫?cè)影……王洛賓癡癡地看著被晚霞浸染了的卓瑪。卓瑪轉(zhuǎn)過身,拴好羊欄,那張緋紅的臉正對著王洛賓——一個26歲的青年。卓瑪眼中跳出了火苗,她舉起手中的牧鞭,輕輕打在王洛賓身上,然后轉(zhuǎn)身走了。王洛賓木然地站在柵欄旁,癡癡地望著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瑪,輕撫著被卓瑪打過的地方。這個俏皮、美麗又奔放的藏族姑娘,在他身上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鞭。
王洛賓徘徊在卓瑪父親的帳房外,氈窗落了下來,將卓瑪和王洛賓分隔在兩個世界里。第二天清晨,攝制組離開了青海湖,要回到西寧去。卓瑪和她的父親騎著馬,一程又一程地送,一直送到一個小坡上,方才停住了。王洛賓騎在駱駝上,不住地回頭張望。隨著駝峰起伏,駝鈴叮當(dāng),王洛賓心中的情感化為詞曲,借助哈薩克民族的曲調(diào)唱出了不朽之作——《在那遙遠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拍攝之后的第二年,王洛賓又從西寧來到了金銀灘草原。這一次他給同曲乎千戶帶來了石頭眼鏡、皮袍等禮物。王洛賓這次來的主要目的是采風(fēng),收集、挖掘、整理民歌曲調(diào)。
當(dāng)時,王洛賓和卓瑪每天天不亮就騎著馬出門,到了天黑的時候才匆匆趕回住所。雖然夜已深,但王洛賓仍借著昏暗的酥油燈整理收集來的曲譜。有時候,卓瑪還給王洛賓請來草原上的歌手,當(dāng)面給他演唱各種民間曲調(diào)。在農(nóng)歷七月下旬,王洛賓還和卓瑪趕到青海湖邊觀看一年一度的祭海儀式。在這個莊嚴隆重的祭海儀式上,各族牧民表演了他們精湛的歌舞,讓王洛賓大開眼界。
在藏語中,薩耶有保佑之意,卓瑪是仙女的意思。不知道薩耶卓瑪是否真是仙女,但在她的那一皮鞭下,王洛賓寫出了《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傳世之作,為他以后成為“西部歌王”打下了基礎(chǔ)。這次采風(fēng)歷時三個月,王洛賓和卓瑪走遍了金銀灘草原的各個角落,結(jié)下了深情厚誼。采風(fēng)結(jié)束了,王洛賓返回西寧。再次回到金銀灘,與卓瑪縱馬馳騁,遨游草原,也就成了王洛賓深埋在心中的愿望。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
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
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拋棄了財產(chǎn)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她動人的眼睛
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她去放羊
我愿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圖、文選自網(wǎng)絡(lu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