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這條智能高速公路將五個設計理念融為一體。節(jié)能發(fā)光:在高速公路分隔線上使用光致冷光粉末,該材料可在陽光下進行充電,晚上就可發(fā)光照亮公路,并持續(xù)長達10小時。交互感應式的路燈:全部靠風能驅動,只有車子靠近燈柱才會發(fā)光,車子離開,燈就會逐漸熄滅,不會浪費不必要的電力,而且有利于解決特定的交通狀況。溫度應答動力學漆:能使透明的冰晶體在駕駛員面前無所遁形,如果天氣很差并低于一定的溫度時,這項技術就會用雪花圖案提醒駕駛小心下雨、下雪導致的路面濕滑。此外,智能公路還具有充電功能,設置環(huán)保電動車的專用道,在道路瀝青下加裝一系列感應線圈可為汽車充電,解決電動車因為充電問題而無法開太遠的問題。
高速公路的夜間照明在世界都是一個未能攻克的難題,問題的關鍵是大量的能源消耗以及高成本低利用率的性價比。同時,高速路上的警示標志通常是電子信息屏,門架式、懸臂式、立柱式等附著式的信息屏造成巨大的空間和建筑材料的浪費。盡管設計看似科幻,但這個項目已經超越了純概念的范疇,集成了20多項專門技術,希望通過綠色科技提倡安全駕駛,同時也讓高速公路更有趣。該設計在荷蘭設計大展上獲得了“最佳未來概念”獎,部分概念將于今年引入荷蘭,并實施在埃因霍溫附近的公路上,預計5年內在荷蘭所有的高速公路推廣。
新技術條件下的互動設計,沖破了傳統(tǒng)印象中不同設計領域之間的一些壁壘,也有了更多可能。今年34歲的羅斯加德曾經就讀于藝術和建筑兩個專業(yè),如果藝術設計是為了追求與人互動、表達更多意義,羅斯加德瞄準了“建筑實驗專業(yè)”,就是為了通過技術,讓建筑設施與環(huán)境和人類更友好、更智能地互動,并讓它成為一種商業(yè)需求。從他過去的作品中不難看出,紛繁世界不斷為他提供靈感,而他熱衷于運用科技賦予自然以人性,更顯實用主義。
你很難定義他是個做藝術設計的,還是做科技產品的——在智能高速公路之前,他還發(fā)明過幾十件藝術品、公共裝置和創(chuàng)意設計等:包括互動發(fā)光的舞臺地板,利用人們跳舞時產生的動能來發(fā)電;能感應到心跳的女裝,心跳加快時衣服會變透明,被命名為“親密”,他還曾考慮過將它設計成可以測謊的感應西裝,專為政治家和銀行家們設計;感應式的“水晶石”,內都嵌有LED燈,人們用手觸碰到水晶石,其中的芯片就會通過感應到水晶石熱量的變化,散發(fā)出微弱的磁場,磁場會使水晶石中的LED發(fā)光,用于自閉癥兒童的治療。這些項目每個在技術上的研發(fā),都要花費一年左右的時間。
所有作品中最能代表他設計理念的,是曾在世界各地展出的作品《沙丘》——這個交互景觀裝置,看起來就像一些高高低低的蘆葦,由數(shù)百個LED光纖管組成。裝置內部有麥克風和傳感器,能捕捉參觀者的移動或者聲響,并做出反應,輸出至電子元件,該輸出有70%基于參觀者的行動,而其余的30%則取決于參觀者發(fā)出的聲響。根據(jù)人們不同的活動,它的燈光有128種變化。沒有所謂的“開”和“關”,完全由專門開發(fā)的軟件所控制,是一個隨人而動的景致?!渡城稹愤€被荷蘭鹿特丹所采用,政府在馬斯河畔建起60米的裝置,替代了路燈,整個項目的耗電量只有60瓦/小時。
他的作品曾經在倫敦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以及東京國家博物館展出。5年前羅斯加德在荷蘭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現(xiàn)在這個工作室也來到上海。他的工作室中有一半是設計師,一半是工程師,工程師中有專注于材料工程的,也有專注軟件工程的。現(xiàn)在他把更多的設計精力放在中國——北京成了“霧都”,羅斯加德衍生出了一個整治霧霾和創(chuàng)造詩意風景連接起來的故事。他希望接下去找一個北京的公園進行實驗,利用電子真空吸塵器的原理,將空氣中的霧霾沖出一個大洞,讓陽光照射進來。受夠了霧霾天的羅斯加德感到“當你走進那個公園時,一定好像按下了快進鍵,看到北京純潔的未來”。那些被收集之后的霧霾也有一個科技又藝術的歸宿——把霧霾中的碳壓縮之后,可以得到人工鉆石戒指!
記者:“智能的高速公路”對現(xiàn)代人有什么意義?
羅斯加德:不斷建起的建筑物讓人們覺得在環(huán)境中被孤立,為什么不能把馬路修建成動態(tài)的樣子,成為未來的符號?人們總有一種“自定義”的欲望,想要讓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符合個性化特質。一條能夠產生能量的馬路能夠為路燈供電,以此創(chuàng)造出互動式照明設施。這更加節(jié)約能源,也變得更加詩意。我們不想給道路添加任何硬件,不需要LED燈光,不需要微型芯片,也不需要光纖。不管在法國、荷蘭還是比利時,政府因為無法承擔電費而關閉了一些區(qū)域的路燈,因而增加了4%的道路傷亡。這證明了這類技術充分滿足市場的需求,作為設計師,我的使命不是再去設計一個路燈,而是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環(huán)境更加為社會考慮,更加自適應、更加安全。我們現(xiàn)在把過多的投入放在汽車本身,讓它們更加安全、炫目,市場有這個空缺需要彌補。
記者:如果把智能高速公路與傳統(tǒng)高速公路進行比較的話,具有價格優(yōu)勢嗎?
羅斯加德:如果單獨只看數(shù)字的話,智能高速公路比傳統(tǒng)的高速公路要貴很多,但是如果你把那些高速公路的傳統(tǒng)組件計算進去,例如燈光、顯示器、維護費用,并且在很長一個周期,智能高速公路就非常有價格競爭力。除了價格之外,還要看到新技術的附加值,尤其是它的技術和社會價值進行衡量時自然會更高,例如當?shù)缆房梢詾殡妱悠囘M行充電的時候。
記者:你是如何構思出智能高速公路這個設計過程的?
羅斯加德:雖然我不懂公路,但我知道未來的公路應該是什么樣的,我把這個公路實驗描述成一個升級版的現(xiàn)實。在研究這個智能公路項目時,我首先讓設計師和工程師們研究了水母,看它們怎么在深海里通過自身產生電流,然后用大自然的方式來思考。于是,除了給電動車充電的功能,還有夜間發(fā)光、氣象情況顯示等功能,讓開車的人與汽車、公路、照明以及自然都有了互動關系?,F(xiàn)在這個方案只是在一段數(shù)百米的路段進行實驗,因為成本仍然太高,但技術和資金都是次要考慮的,因為這些總有解決辦法,只要敢去想象。
記者:互動是你一直強調的,這樣做對于智能高速公路的意義在哪里?
羅斯加德:比如《沙丘》,沒有人時,它會進入睡眠狀態(tài),變得溫柔而黯淡;當你一旦走進《沙丘》,燈光會立刻亮起來,猶如是你動作的延伸。然而,要是你制造出一大堆噪音的話,它會變幻出瘋狂的燈光,猛烈地閃爍。曾經有一位老婦人在《沙丘》現(xiàn)場模仿了狗叫聲,而且不止一次,有那么好幾次非常響。我問她為什么這樣做,她說家里有條小狗,她非常好奇當小狗叫的時候,沙丘會做出怎樣的反應。我有時候會問自己,在這里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演員?把我的每件作品逐漸“人格化”,這正是我想要的。
記者:對你來說,建造智能高速公路的最大挑戰(zhàn)在哪里?
羅斯加德:設計“可持續(xù)高速公路”的過程中,我們與汽車制造商、輪胎制造商、天才青年、政府部門以及投資方之間的合作非常緊密。設計出技術和詩意合二為一的風景,然后想方設法去實現(xiàn)它,這才是一場完整的游戲。對我們來說,重要的并非“復制-粘帖”,而是“復制-變形”,一邊學習、一邊將創(chuàng)新融入設計中。并且,這種創(chuàng)造不會過分在意價格,而更多地會聚焦到如何創(chuàng)造出可持續(xù)的實際價值。
記者:你非常強調城市可以變得更加友善、與人互動,如何定義設計師在城市環(huán)境改變中的作用?
羅斯加德:我們生活在一個從模擬向數(shù)字化轉變的世界,而科技在當下對我們如何看待自己、與朋友交流、感受生活方面,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科技跳出電腦屏幕,我們怎樣將科技作為一種工具,用以創(chuàng)造新的作品和全新社交互動形式?這也正是設計師的作用:將媒介與信息連接起來,將科技與意識整合為一體,打造可持續(xù)、設計優(yōu)良的城市。
記者:你最近的項目更多是針對中國,為什么?
羅斯加德:居住在上海后我發(fā)現(xiàn),設計的精髓應該是在實質上改善人們的生活而并非推出更美的一盞燈、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等。我們的作品最終通過不同的渠道走進人們的視線,比如博物館、智能高速公路和現(xiàn)在的霧霾治理項目,我們所追求的就是把科技人性化,讓科技風景化。智能高速公路所呈現(xiàn)出的是一片既不耗能、又頗具詩意的風景,這也是北京霧霾項目集科技與美麗于一體的出發(fā)點。解決霧霾困擾不能只靠一個政府,無論是誰,無論身在何方,都可以參與解決。當人們走進沒有霧霾的公園,看到我創(chuàng)造出的那塊藍天時,他們就會明白擁有純凈的空氣不是一種奢望,而是一個能夠實現(xiàn)的夢想。
記者:有人拿你與特斯拉電動汽車的創(chuàng)始人伊隆·馬斯克相比,你怎么看?
羅斯加德:我是誰?設計師?藝術家?數(shù)學家?還是像《紐約時報》說的“一個有經營計劃的嬉皮士”?我就是一個慕道士,也是一個企業(yè)家,在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的最大可能。每個設計師的DNA里都已經有了一個特性,那就是還常態(tài)以新奇,想出有針對性的方案,然后和別人一起努力實現(xiàn)它。設計與商業(yè)的融合是很重要的,馬斯克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把我和馬斯克相比,我們對創(chuàng)意都有著相似的癡迷。但我更多時候是一個企業(yè)家,極度渴望將其實現(xiàn)。你得拿出切切實實的結果給人看,這樣設計才更有意義。如果北京霧霾項目到2014年中期仍然沒有眉目,那我就會“轉移到”其他城市去嘗試,比如成都和深圳。所以,我想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給特斯拉汽車充電的智能高速公路,他們會感覺自己同時置身于現(xiàn)在和未來。
記者:你如何預測環(huán)境交互的未來發(fā)展?
羅斯加德:我很好奇,當科技對人的影響范圍跳出計算機屏幕的范圍,而出現(xiàn)在墻壁、身體以及城市景觀中時會是什么樣子?!罢嬲腇acebook廣場”或者“智能高速公路”會是什么樣的景象?這些話題激發(fā)了我對探尋交互而可持續(xù)新世界的靈感?,F(xiàn)在重要的是使我們的感官適應發(fā)展變化著的環(huán)境,調節(jié)好與自然間的關系,和它發(fā)生一種再聯(lián)系。在同自然界交流時,我們需要一種“新語法”,因為以往的交流方式已經被各種形式的高科技媒介所解構。未來,“互動”還會和人的健康結合起來。比如可以貼在手上的指示系統(tǒng),可以告訴你身體各類元素的含量和健康狀況,是最人性化的工具,而不是一個巨大的、讓人從上而下產生疏離感的系統(tǒng)。這關乎人們的認知、情感、行為、生活需求,需要設計師和藝術家提出更多的建議、想象,并且創(chuàng)造出新的感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