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幸玉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直接的思維方式。幼兒期是人一生中對語言掌握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由此看來,從小進行語言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吨改稀分兄赋觯骸罢Z言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符號系統(tǒng),幼兒語言習得的過程,是通過日常交流,在自然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本民族語言的發(fā)音、理解詞義、學習組詞成句、表達思想的過程。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讓孩子多聽、多說、多看,并適當?shù)貙憣懏嫯??!币脒€孩子一個五彩斑斕的語言世界,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中“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那就需要我們教師、家長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樂說、會說的語言環(huán)境。
一、結合經驗,讓興趣成為語言發(fā)展的孵化器
《指南》中說到:“幼兒在群體中愿意主動表達,說明他們對討論的話題感興趣;不愿意主動表達,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討論的內容不感興趣,或不會回答,或羞于開口?!蔽覀兌贾?,孩子的記憶以直觀形象為主,只有孩子真正經歷過的事情,有經驗的事情,他們才會牢記不忘,才會感興趣,并大膽地來表述,那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是孩子語言講述和表達的活水源泉。同樣,生動有趣的講述活動也可反應生活的多個側面,幫助孩子提升經驗,成為孩子走進生活、實踐生活的陣地。
如在小班主題《親親一家人》活動中,我們就以家庭生活為內容進行了一次講述活動。家是每個孩子最為熟悉的環(huán)境,是他們最溫馨的港灣,家長是孩子最親近、最可親的人。在活動中,教師在《我愛我家》的歌聲中,讓孩子們拿出全家福的照片,讓大家邊聽歌邊欣賞照片,在感受那份濃濃的親情的同時,教師引導孩子來說一說和家人們在一起的事情。因為是說自己最熟悉的親人,孩子們一下子來了興趣,摒棄了以往的羞澀和膽小,爭先恐后地說了起來。如:陪爺爺奶奶去散步,聽媽媽講故事,和爸爸做游戲等等。雖然是小班的孩子,語言還是那么的稚嫩,表達還不是那么的準確,甚至是斷斷續(xù)續(xù)、顛三倒四的,但氛圍是如此的輕松,孩子表達的欲望是那樣的強烈。就是這樣一種結合孩子生活的交流活動,一下子就把孩子們深埋在心底的語言給喚醒,思維也被激活。
二、走進自然,讓生活成為語言發(fā)展的催化器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即活教材?!碧招兄瞐說過“生活即教育”?!吨改稀分幸蔡岬剑骸耙盐照Z言交流情景,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學會傾聽?!?/p>
在大班主題活動《春天和夏天》中,我們帶著孩子在校園、在田間地頭尋找春天,讓孩子們說說春天的小河、春天的花草樹木……陽光下,孩子們盡情地想象著、歡笑著,美好的語言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在桃園里,我們讓孩子們畫桃樹;在恬莊古街,我們讓孩子欣賞并臨摹美麗的古建筑;孩子們一邊繪畫一邊與同伴交流,相互評論著對方的作品,共同分享著彼此的快樂。
在這樣積極的交流環(huán)境中,孩子的傾聽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孩子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評價美的能力。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把活動搬出教室,讓校園、社區(qū)和大自然成了一個大課堂。在這樣的自然風光中,那真實而自在的生活如一個個催化器,不但開啟了孩子們的主動交流的閥門,更是開啟了他們的心智,陶冶了他們的情操,發(fā)展了他們的個性,還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三、利用天性,讓游戲成為語言發(fā)展的助推器
好玩、好動、好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綱要》中指出:“游戲應成為孩子最基本的活動?!薄吨改稀分袑懙剑骸敖涣鞯膬热菀N近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設置懸念、內容復述、動靜結合的游戲活動,積極鼓勵和評價等方式給孩子帶來聽的樂趣、聽到的收獲?!比绻岩v述的內容通過玩玩演演表現(xiàn)出來的話,那妙趣橫生的游戲活動就更能有力地成為孩子講述的助推器。如在《去做客》的活動中,上課前,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動手把教室布置成了一個溫馨可愛的“家”。上課時,老師問:“小朋友,你們喜歡做客嗎?”“你是怎么去做客的呢?今天老師要邀請你們到我家來做客,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就這樣,老師把要講述的內容遷移到了孩子們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了,然后讓幾個孩子上臺表演,引導孩子明白到別人家做客時要怎么做。之后再讓孩子們分組去“外婆、叔叔、阿姨”等家里去做客,角色由孩子們自主商量而定。由于這樣的游戲貼近生活,又符合孩子們善于模仿、喜歡角色游戲的特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興致高漲,他們一個個饒有興趣地主動參與其中,主動地開口與人交流,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也樂此不疲。這樣的活動形式,使得孩子們在自由自在的動態(tài)語言環(huán)境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為他們在今后的交往中增添了勇氣和信心。
四、創(chuàng)設情境,讓童話成為語言發(fā)展的加速器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睂τ趦热萦腥?、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的童話作品,我們的孩子往往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童話里的形象有著一種本能的喜愛和親近。如果把活動創(chuàng)設成為孩子們喜愛的童話世界,讓他們置身其中,身臨其境,就會誘發(fā)他們說話的欲望。
如在上《小蘋果樹請醫(yī)生》這個活動時,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著課件:在一片美麗的蘋果樹林中,一棵小蘋果樹和一棵老蘋果樹,她們在高興地唱歌……孩子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當課件中出現(xiàn)老蘋果樹發(fā)抖時,幾條蟲子鉆到她肚子里時,老師問:“老蘋果樹怎么啦?發(fā)生什么事情了?你能幫忙想想辦法嗎?”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他們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在觀看、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了整個故事中各種形象的對話。接下來,老師又讓孩子扮一扮,演一演整個故事,而演的時候就要求孩子們“說”要清楚,“聽”要仔細,“演”要認真。在這樣的情景中,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孩子也興高采烈地投入其中,他們演著、說著,快樂之情溢于言表。
這種把活動情景化、游戲童話化的方式更適合這些3-6歲的孩子,正如《指南》中提到的那樣:“唯有抓住孩子聽的興奮點,精心設計的語言交流的情境,才能喚起他們聽的欲望,交流才會變得更精彩?!苯涣鲀叭皇钦Z言講述的助推器,它們在不經意間喚起了孩子們聽的欲望,表達的欲望也被進一步地喚醒。在這樣充滿幻想和愉悅的氛圍中,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地做到想說、敢說、樂說和會說,隱教育于無痕中,也真正達到了寓教于樂這一效果。
(江蘇省張家港市飛翔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