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英
學生在寫作中,常常感到絞盡腦汁卻無話可說。為什么會這樣呢?關鍵在于遠離了生活,缺乏生活的感動與積淀。
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長輩包辦一切,上學接送,不會洗衣做飯,不會看醫(yī)購物,不敢接觸社會,甚至分不清親戚稱謂。這樣的生活導致學生有的是情商不夠,對于身邊的人和發(fā)生的事情不敏感,不能從平凡人和事中捕捉到觸發(fā)點;有的是思維定式,就事論事,見山說山,不知道以小見大,見微知著;有的雖情感豐富,對于身邊的人和發(fā)生的事情較敏感,但又表達不清。如此,又如何指望生活中的人和事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劃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時時撥動著學生心靈的琴弦,進而寫出新穎優(yōu)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文章呢?
要讓學生寫出能觸動心靈的文字,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生活意識,增加生活閱歷
朱熹曾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弊魑牡脑搭^活水就是從生活而來。生活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中就會有很多有意義的事。用心感受,深入挖掘,教室里、家里、寢室里總是有感人的事情在發(fā)生:父母的嘆息,老師的無奈,同學的漠視,總存在著;父母的歡笑,老師的憤怒,同學的幫助,也無處不在……生活是復雜多樣的,總會有讓我們動情的東西。只要我們自己用心感受,即使天天在學校,我們也不會毫無閱歷,我們也一定能夠?qū)懗鰞?yōu)美的文章來。
二、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關注真人真事,吐露真情實感
對于每天經(jīng)歷的生活,我們?nèi)粲幸活w熱愛生活的心,就會發(fā)覺它們其實共同構(gòu)成了我們的人生。再平淡的人生,細細梳理,也都有尺水微瀾,也都可感動人心。
看到紅色,我們的感覺是熱烈奔放;看到窗外雨潺潺,會感到愁緒滿懷無處訴;看到月上柳梢頭,會想到伊人在何方……品味生活,細心感受獨特的景致或情感,才能使文章產(chǎn)生不同凡響的效果。比如:形容黑,多數(shù)人會說像墨一樣,也有人說像夜一樣,這都可以,但難免人云亦云,若有人說:像盲人的世界一樣,這就是一種非常獨特又非常細膩的感覺,一下子就感染了讀者。這就是生活源泉的滋養(yǎng)的結(jié)果,當然也有表達技藝的效果。魯迅說“無情未必真豪杰”,古語也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作文要以文字感動他人,喚起他人與我們同感,就必須抒寫真情實感,做到有實感而發(fā),惟真情而發(fā)。只要關注生活,也就不會“坐守糧山愁無米”了。
三、生活就是材料,要學會梳理生活,搜集材料
1.寫作之前明確文章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就是文章的主題,是寫作之前最能感動自己的東西,也是通過文章要傳達給讀者的東西。明確了對自己觸動最大、最能激起寫作欲望的“觸感點”,也就能順利表達文章主旨。簡單的喜怒哀樂的表達,是非對錯的判斷,都可構(gòu)成我們的文章主旨。但是,人是復雜的,生活是復雜的,喜怒哀樂、是非對錯往往是交錯呈現(xiàn)的,高中生要漸漸認識這種復雜性,并把它表達出來,體現(xiàn)自己的思考。
2.選擇材料要“小處著筆”
在寫作時,不一定要寫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們感受獨到,寫出來也是一篇好文章。即便是大作家,也不放過生活點滴,屠格涅夫的《麻雀》,寫了為了救護自己的小麻雀,老麻雀表現(xiàn)出驚人的犧牲精神,它不顧力量的懸殊,“勢如飛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來”,它了解狗是多么龐大的怪物,雖然“驚恐萬狀,倒豎了全身的羽毛,發(fā)出了絕望而哀求的叫聲”,但它還是“兩次投向那齒牙發(fā)光的張大的口邊”。這只老麻雀,多么令人同情,又多么令人尊敬!
3.舊的材料也可以寫出新意
總有一些同學逃不出陳舊的“怪圈”。比如,雨天里的一把傘、病痛中的一片藥、缺席后的一堂課、失敗后的一番話、暗夜里的一盞燈,這“五個一”近乎笑話,我們卻隨處可以看見它的影子。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事,也會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并不是抄襲他人,然而怎么樣避免雷同的尷尬呢?那就要提煉、升華,生活是相同的,感受卻是不同的。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我們也不可能跟別人完全感受相同,更不可能表達也相同。例如《機緣》:“畢老師來到我桌子邊,把我的作業(yè)本攤開擺好,指著一道題——現(xiàn)在忘了是什么題,輕言細語地說:‘這個不能這樣,應該這樣……這樣……當時這道題要怎么做我根本就沒聽懂,看著老師那溫和親切的臉,我的心在砰砰地跳,血幾乎都要沸騰了。”一名同學這樣寫。另一名同學,卻有不同的感受,她說:“我的數(shù)學老師,每次都很耐心地給我們講題,一遍又一遍地講同一個題,給一個又一個同學講。我覺得這總會有些厭煩吧,總會表現(xiàn)出來一種重復勞動的疲憊吧。果然,她憤憤地表示這樣的題課堂上已經(jīng)講過了!怎么都跟沒聽講一樣呢?算了,剩下的同學,我課堂上再講,難道是我沒講清楚嗎?”
四、學會細節(jié)描寫
所謂細節(jié)描寫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或一些富有藝術表現(xiàn)力的細小事物、人物以及景物片段等,加以生動細致地描繪的一種描寫方法,它具體滲透在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
例如:“這藤野先生,據(jù)說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jié);冬天是一件外套,寒顫顫的,……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帶領結(jié)。”(魯迅《藤野先生》)其中對藤野先生極富個性的服飾細節(jié)描寫,反映了他不修邊幅,只顧做學問的性格。
孔乙己買酒,作者用了一個“排”字。這個動作描寫使我們仿佛看到孔乙己把錢一文一文往柜上排成一排的樣子,他是那么細心,那么謹慎,那么認真,生怕多給別人一文,所以要一文一文地數(shù),以便看得清楚,數(shù)得準確。這個細節(jié)描寫,不但極為符合孔乙己寒酸、貧苦的生活處境,也刻畫出了孔乙己這個舊知識分子斯文、纖弱的生動形象。
再如:“姥姥新長的頭發(fā)白了,但發(fā)梢仍是染過的黑色,記得那時我勸姥姥:‘別染頭發(fā),對身體不好!姥姥用手摸著發(fā)梢,小聲說:‘都白了,白了不好看了!”這處語言描寫寫出了我對姥姥的愛,更表達出姥姥年輕愛美的心。
五、遣詞造句要真切、生動、形象
文學語言不同于科學語言,也不同于政治報告,除了準確表情達意,還要求具有可讀性,遣詞造句必須要準確、形象。要準確就得能夠區(qū)分詞義的細微差別,然后用最富創(chuàng)造力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而要使語言生動形象,就得借助各種表現(xiàn)手法。
1.熟練運用修辭手法
高中階段,我們不僅要熟練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格,增強語言的生動性,變抽象為具體,使無形變?yōu)橛行?,對于“反語”“對比”這樣不常用的手法,也要學著使用,來增加表達效果。反語就是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例如,魯迅寫清國留學生的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fā)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睂Ρ染褪前褍煞N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zhì)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
2.靈活運用各種句式,增加語言美感
漢語歷來就講究句式的整齊和變化。無論是七言律詩還是長短句的宋詞,都能在誦讀節(jié)奏上給讀者美的感受?,F(xiàn)代漢語中,整句、散句,長句、短句,肯定句、否定句等都可供學生選擇使用。在寫作時,如注重句式的變化和使用,會使語言多姿多彩。靈活的句式,不僅表現(xiàn)了我們思維的靈活和情感的豐富,也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總之,用審美的眼光審視生活,那么生活處處充滿哲理;用詩意的觀點看待生活,那么生活處處洋溢著詩情;用善感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那么生活處處流淌著感動。著名的哲學家海德格爾說:“人是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的。”我們?nèi)粲迷娨獾难酃饪创?,萬事萬物皆可為詩。山野的鮮花,雨后的彩虹,清晨的薄霧,無不讓人心曠神怡;看淡世俗價值,坦然面對責難,微笑承受負重,無不讓人心胸豁達樂觀;超越庸俗的生活,擁有博大的情懷,揮灑激蕩的熱情,無不讓人激情澎湃。
當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社會,我們用頭腦去思考社會,我們用心靈去感悟社會,怎么可能還感覺到無話可說、無事可敘、無情可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