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鷹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有一次,幾架飛機載著一批美國傘兵前往某處執(zhí)行任務(wù),一名士兵跳傘后因降落傘沒打開墜亡。美國空軍五星上將阿諾德得知此事后,把負責降落傘采購的軍官羅德里格斯狠狠地批評了一通,讓他與降落傘的生產(chǎn)廠家交涉賠償事宜,并更換降落傘的供貨廠家。
可羅德里格斯卻告訴他,那個廠家已經(jīng)是美國最好的,可以承諾降落傘的合格率達到99.9%。遇難士兵使用的降落傘,可能就是那不幸的0.1%。
阿諾德聽到這種解釋后火冒三丈,喊道:“照你這么說,不合格的降落傘害死我們的士兵,還有理了?”羅德里格斯無言以對。
阿諾德命令羅德里格斯敦促生產(chǎn)降落傘的廠家把合格率提升到100%,并且改進質(zhì)量檢測方法。
當廠家老板亞倫得知阿諾德的意見后,起初,他不以為然。在他看來,任何產(chǎn)品的合格率都不可能達到100%,能夠達到99.9%就已接近完美,沒必要改進。
但當羅德里格斯說,軍方將隨機從將要交付的降落傘中抽出一個,讓廠家老板穿上身后,親自從高空跳下去。如果他不采納軍方意見,他們將更換生產(chǎn)廠家。亞倫為了不丟掉美國空軍這個大客戶,只好同意了。后來,奇跡出現(xiàn)了,生產(chǎn)廠家真的把降落傘合格率做到了100%。
單憑人的自覺很難將事情做到極致,只有采取一種有效的約束機制,才能讓其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