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 鼠
大多數(shù)已經(jīng)成功適應城市環(huán)境的動物都相當聰明,例如松鼠和浣熊。無處不在的松鼠更是狡猾——這通過它們的偏執(zhí)體現(xiàn)出來。松鼠常常精心制作大量的食物儲藏室,但是有些食物儲藏室內(nèi)卻沒有一丁點食物,這些食物儲藏室只是為了偽裝。
在美國西部,地松鼠顯示出高尚的利他主義。它們會發(fā)出兩種警報:如果威脅來自空中,地松鼠會“吹哨”,如果威脅來自地面,它們則會發(fā)出“顫音”。
變色龍
波多黎各變色龍是一種常見的蜥蜴,在寵物商店里就可以見到它們的身影。杜克大學的實驗表明,蜥蜴擁有和鳥類、哺乳動物類似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工作人員將波多黎各變色龍暴露于一個藍色圓盤上,盤子下是食物。六只變色龍中,有四只可以通過一種或兩種方法成功獲得食物——通過咬盤子或用口鼻把盤子拱翻。實驗難度加大后,工作人員將食物放在一個有黃邊的藍色盤子下,普通藍色盤子下則什么也沒放。最終有兩只聰明的變色龍通過不斷嘗試,成功找到了食物。
蝙 蝠
恐怖的吸血蝙蝠看起來不像是會協(xié)同合作的動物,然而,它們常常展現(xiàn)出非常優(yōu)秀的社會智力。為了保證群體的健康穩(wěn)定和最佳利益,吸血蝙蝠還能表現(xiàn)出互惠利他主義——幫助其他蝙蝠。
美國生物學家杰拉爾德·威爾金森的研究表明,蝙蝠會分享食物,不管分享對象是否是其近親。
食蚊魚
食蚊魚又被稱作“gambezi”,是一種常常被投放到蚊子重災區(qū)的淡水魚,以消滅蚊子幼蟲。食蚊魚會算數(shù),至少能數(shù)到四。
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的實驗發(fā)現(xiàn),當雌性食蚊魚被雄性食蚊魚騷擾時,雌性食蚊魚會躲到一群食蚊魚中間,而且它總會選擇數(shù)量為4條的一群。這看起來很簡單,但絕大多數(shù)的動物(包括絕大多數(shù)的魚)都沒有數(shù)值概念。
犀 鳥
非洲犀鳥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理解其他語言的動物之一。圣安德魯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非洲犀鳥能夠讀懂戴安娜長尾猴的警告。猴子在發(fā)現(xiàn)有潛在的捕食者時,就會向其他猴子發(fā)出躲避的警告。而且,面對不同的動物如豹子和老鷹,猴子發(fā)出的警告也不一樣。
研究人員注意到,在聽到老鷹即將出現(xiàn)的警告后,犀鳥會分散開。但聽到豹子即將出現(xiàn)的警告后,犀鳥卻不會做出反應,這是因為豹子不會對犀鳥造成威脅。
老 鼠
老鼠之所以是經(jīng)典的實驗動物,不是因為它們常見,而是因為它們的社會結構和人類相似。而且,科學家們傾向于通過考量動物行為與人類行為的相似度來判斷動物的智力。
在一項實驗中,箱子里的老鼠必須了解食物被綁在第四根繩子上。學習這一點之后,無論更換什么樣的箱子,老鼠總能挑選出第四根繩子以獲得食物。
巨 蜥
在多數(shù)人眼中,蜥蜴并不特別聰明,事實上很多蜥蜴的智商的確不高。但和恐龍一樣可怕的巨蜥卻是個例外。
研究表明,巨蜥可以“數(shù)”到六。而且,它們會合作覓食:一只巨蜥引開母鱷魚離開巢穴,其他巨蜥則趁機吃鱷魚蛋。引開母鱷魚的巨蜥之后會溜回來吃蛋。另外,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的科莫多巨蜥似乎能記住動物園的看守人。順便提一下,科莫多巨蜥約長3米,有時會吃人。
烏 鴉
新蘇格蘭烏鴉是鴉科家族的成員,其近親有松雞和喜鵲。烏鴉被認為是鳥類中最聰明的品種,它們制造工具的能力甚至超過了類人猿,它們的解謎技能等同于一個5歲的小孩。
烏鴉是非靈長類動物中唯一能完成“棒和管”難題的動物。在“棒和管”的機制中,一塊食物被放在一個空管的中間,一根長棍子則放在旁邊。為了獲得食物,動物需要使用棍子。烏鴉能輕松、自發(fā)地完成這個任務,而且不需要參照。
蜜 蜂
蜜蜂是擁有最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的動物之一,它們也常被用于研究,但人類對它們的智力了解甚少。最具爭議的話題是“搖擺舞”,當找到食物、返回蜂巢時,蜜蜂會先跳一段舞蹈,然后召集其他蜜蜂去食物源取回剩下的食物。
1973年,卡爾·馮·弗里希博士、康拉德·洛倫茲和尼可·丁伯根因為研究搖擺舞而獲得了諾貝爾醫(yī)學獎。他們認為,舞蹈是一個編碼的消息,蜜蜂根據(jù)舞蹈的角度、速度的搖擺和跳舞的時間,告知同類食物源的方位和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