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習、領會本文的勸說藝術(shù),體味、領悟語言的巨大力量。
2.能根據(jù)不同的場合、對象,講究勸說藝術(shù),做到有效勸說。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語言的力量有多大?古人云: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領會《燭之武退秦師》的勸說藝術(shù),領悟語言的巨大力量?!稜T之武退秦師》主要由三個勸說場景組成,依次是“鄭伯勸燭之武出城退敵”,“燭之武勸秦伯退兵”,“晉侯勸子犯勿擊秦軍”。三處勸說都非常成功,其勸說藝術(shù)值得我們學習體味。
二.討論探究
認真細致閱讀課文,并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相關背景資料,分析三個勸說的場合、對象及主要的勸說方法,分學習小組討論、探究這三個勸說成功的原因。
三.成果展示
第一處:鄭國君坦誠認錯,燭之武臨危受命。
強敵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如何退敵?鄭伯兵微將寡,勢單力薄,勝算甚微,心急如焚。佚之狐向鄭伯推薦燭之武,而且十分肯定地說:“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钡嵅垹T之武出城退敵時,卻遭到拒絕?!俺贾畨岩?,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此話說的也確是實情,據(jù)史書記載:燭之武,考城人,鄭國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重用,在鄭國一直擔任“圉正”(養(yǎng)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燭之武才干卓杰,辯才無礙,但長期不受重用,擔任卑微小官,而且現(xiàn)在老得幾乎走不動。怨不得人家不惱怒,怪不得人家發(fā)牢騷。鄭伯該如何勸說這樣一位平時受冷落,危急時刻又要他冒險出城的風燭殘年的老人呢?
鄭伯話語不多,但其藝術(shù)性不能不讓我們由衷佩服。首先坦誠認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話語坦率實在,毫不推諉掩飾。一個地位尊貴的國君真情向一個地位卑微的養(yǎng)馬官表示歉意,屈尊紆貴的行為,推心置腹的言語,不能不讓燭之武心頭的積怨渙然冰釋。然后鄭伯話鋒一轉(zhuǎn),“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不利是什么,鄭伯沒有解釋,留給燭之武思索。響鼓不用重錘敲,明人無需費唇舌。國與君與家緊密相連。國家滅亡,君主受辱,國土淪喪;百姓遭殃,妻離子散,要么被殺,要么為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你燭之武家豈能例外?作為忠君愛國、愛民愛家的士人,豈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理?鄭伯以亡國破家之悲慘激發(fā)燭之武強烈的愛國心、忠君心、愛民心,愛家心。正是這些真摯、樸實的情感,激起燭之武神圣的使命感,化作他勇敢堅毅的行動,使得他捐棄前嫌,舍棄恩怨,不顧年邁體弱,“夜縋而出”,義無反顧說秦去了。
第二處:燭之武剖析利害,秦穆公欣然退兵。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城濮之戰(zhàn)楚國失敗,鄭國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但晉文公心恨難消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攻鄭呢?這是因為,秦、晉關系一直很好,并且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皶x軍函陵,秦軍氾南”,南北夾擊鄭國。
從戰(zhàn)爭的起因看,鄭秦既無歷史舊賬,也無現(xiàn)實爭端。從攻鄭地點看,晉北秦南,消息互通不暢。從攻鄭的動機看,晉為泄憤稱霸而來,秦為獲利稱霸而動。這些都為燭之武分化瓦解秦晉聯(lián)盟提供了可乘之機。燭之武“夜縋而出”后連夜見秦伯,層層剖析此戰(zhàn)的利弊得失。首先,滅鄭無利于秦,有利于晉。秦伯為什么和晉國結(jié)盟攻打鄭國呢?就是晉國許諾攻下鄭國,晉秦二分其地。燭之武說,越過別國而把遠地當做邊邑,難于管理,這是你知道的,那么滅鄭實際上是替晉國謀利。晉國所謂的許諾,秦晉二分其地,這對秦國來說無異空頭支票一張,真正得利受惠的是晉國。其次,存鄭于秦有利。鄭國受到秦國的存國之恩必然感激秦國,會作為東方道上的主人,為秦國的使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對秦國是有利無害的。最后,滅鄭助晉有害。觀今宜鑒古,要了解一個人的現(xiàn)在和將來,最好看看他的過去。過去,秦國曾熱心助晉,晉國答應過給秦國焦、瑕兩座城池,結(jié)果怎樣呢?晉侯早上渡河,晚上就下令修筑防御工事,說話不算數(shù),過河就拆橋。晉侯的所謂許諾,兌現(xiàn)過嗎?他是一個信守諾言的人嗎?晉侯貪得無厭,東邊的鄭國滅掉以后,下一個滅掉的國家必定是你西邊的秦國。秦伯在燭之武的剖析下,看清了晉侯的真實面目,明白了晉秦攻鄭的本質(zhì),認識到此戰(zhàn)既無利可圖,又無助稱霸。因此高興地與鄭國結(jié)盟并派三個大夫幫助戍守。燭之武站在秦伯的立場上,為其分析此戰(zhàn)的利害得失,成功勸退秦軍。
第三處:晉文公懼背惡名,狐子犯撤圍班師。
秦伯在燭之武的勸說下背棄盟友晉國,私自與鄭國結(jié)盟并派三個大夫幫助戍守,然后撤兵回國。一夜之間戲劇性地秦晉化友為敵,秦鄭化敵為友,這讓晉國大夫子犯異常惱怒。子犯是晉軍統(tǒng)帥,又是晉侯的舅舅,輩分高,說話有分量,他請求趁此攻擊秦軍。秦軍的統(tǒng)帥秦伯有恩于晉侯,在晉侯流亡期間,給予過他幫助,還把女兒嫁給他,支持并護送他回國繼承王位。此時該不該攻擊秦軍呢?如果不能攻擊,又該如何勸說以子犯為代表的請戰(zhàn)派呢?晉侯審時度勢,認為不攻為妥,他是這樣勸子犯的:“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睍x侯認為如果攻擊秦軍會讓他背上“不仁、不知、不武”的惡名。晉侯興師問罪,討伐鄭國,無非是他的霸主地位沒有得到鄭國真心認可,無非想昭告天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但如果一個國君臭名昭著,惡名遠揚,誰還會依附他、認可他的霸主地位呢?秦伯有恩于他,又是他的岳父,如果攻擊秦軍,別人會認為他是一個忘恩負義之人,誰以后還會幫助他呢?秦軍本是自己的盟友,現(xiàn)在反過來攻打盟友,誰還會與你結(jié)盟呢?結(jié)盟而來,共同對付鄭國,如今,沒有攻鄭倒和同盟友打起來了,這不亂套了嗎?這是不符合使用武力時應遵守的道義準則的,傳揚出去,別人認為你沒有武德的。再說,如果真和自己的盟友秦國打起來,秦鄭現(xiàn)已結(jié)盟,自己未必能勝。晉侯認為攻擊秦軍會讓自己背負不仁不義,沒有武德的惡名,所以勸住子犯也領兵回國了。
四.課堂總結(jié)
語言的力量有多大?燭之武層析利弊,秦軍倒戈,晉軍撤圍,兵不血刃,存鄭保民;戰(zhàn)國的蘇秦、張儀口若懸河、舌如利刃,縱橫捭闔,主宰時局;澠池之會,藺相如慷慨陳詞,鎮(zhèn)服強秦,不辱使命;三國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挫敗江東英豪。古人云: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由此可見,語言的力量十分巨大。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勸說別人的情況,如何才能有效勸說,根據(jù)勸說的對象和場合,我們有時可動之以情,用真情去感動人、觸動人;有時可以喻之以利,詳析利害得失去打動人、說服人;有時可導之以名,名譽高于一切,尊嚴勝過生命,用名譽、尊嚴去開導人,勸說人。當然,如能綜合幾個方面勸說,效果自然會更好。
五.實戰(zhàn)演練
假如你的一個同學,沉迷網(wǎng)絡游戲,嚴重影響學習,試分別從情、利、名三個方面進行簡短而有效的勸說。
1.以情動人。陳毅元帥曾說過:“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作為你的老同學,我不能不說你兩句!沉迷網(wǎng)絡游戲,既影響學習,也影響我們朋友關系。你我聊天、運動、學習討論的時間少了,我們曾相約一起考一流大學,共同學習,相互促進,但如果這樣下去,我們的理想怎能實現(xiàn)?你看父母供我們讀書多不容易啊,我們吃的、穿的、用的,哪樣不要花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啊,打網(wǎng)絡游戲糟蹋父母的血汗錢,你心安嗎?毀滅自己的前途,你不心疼嗎?冷落親密的朋友,你心甘嗎?從網(wǎng)絡游戲中走出來吧!
2.以利動人。老同學,不要總沉迷打網(wǎng)絡游戲呀!那要浪費多少錢呀!如果花這個錢對你有益,我也不會勸你的。沉迷網(wǎng)絡游戲,不僅浪費父母的血汗錢,更浪費自己的寶貴青春。黃金有價,青春無價呀!用無價的青春換取短暫的刺激,片刻的麻醉,嚴重影響自己的美好前途,你說這值得嗎?把有限的美好青春用在學習上,為將來的事業(yè)奠基,為人生的騰飛貯能,為美好的未來打拼,那是一件多么有益的事情??!
3.以名動人。沉迷網(wǎng)絡游戲,嚴重影響學習。學生的天職是什么?是學習。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讓我們成為有用之材。一個人對他人有用,就會受到他人的尊重;對社會有用,就會得到社會的敬重;對國家有用,就會得到國家的倚重。我們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有價值、有尊嚴、受人敬重的人,都想成為一個實現(xiàn)自我價值、創(chuàng)造自我價值的人。如果沉迷網(wǎng)絡游戲,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影響學習提高,又怎能成為這樣的人呢?你看沉迷網(wǎng)絡游戲的人,能成為別人仰慕的榜樣嗎?將來能成為社會的精英,人類的巨人嗎?
劉偉,教師,現(xiàn)居湖南攸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