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鳳
談到猛犸,我們的腦子里總會繪出這樣的圖景:3米高、6噸重的野獸在歐洲北部壯觀的獸群中漫步,如天生的霸主般用可怕的獠牙擋開捕獵者。
然而,最新的研究成果顯示,在它們種族生命的末期,猛犸陷入了可怕的危機:長期的近親繁殖,導致它們一出生就帶著難以修復的骨骼畸形,使得它們不得不歷經艱難,才可能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里磕磕絆絆地生存下去。
荷蘭考古學家從北海撈出一具猛犸化石,他們驚奇地發(fā)現,這個猛犸有頸骨。這意味著其頸部曾經連著一塊小肋骨。這種罕見的畸形表明猛犸還有其他骨骼問題。
加拿大維多利亞市卑詩國家博物館所藏的猛犸的頸骨,箭頭所示的位置就是猛犸曾連著一塊小肋骨的頸部。
頸骨也叫頸肋,是一塊頸部肋骨,普遍存在于魚類和爬行類動物骨骼中,在人類身上已經退化,但有一種被稱為“頸肋癥”的疾病還存在,多見于先天性的骨骼畸形,后天外傷、肩部負重等因素也會引發(fā)該癥。嚴重的先天頸肋畸形癥患者90%活不到成年,直接死因并不是頸骨本身,而是由此導致的其他發(fā)育問題,比如,頸骨可能會長在一起,后背的骨骼或許會松散。這種情況通常和染色體異常及癌癥有關。
頸骨異?,F象在北海猛犸種群中有多普遍?帶著這個疑問,荷蘭鹿特丹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古生物學家耶樂·熱尤墨爾領導的研究小組,梳理了博物館收藏的從北海挖掘出的猛犸化石。他們發(fā)現,在9具化石中,3具有肋骨異?,F象。熱尤墨爾說:“這種現象似乎非常普遍。”另一項針對當代大象骨骼的類似研究卻顯示,在21只大象中,僅有1只出現頸骨異?,F象。
與熱尤墨爾一起工作的荷蘭萊頓市生物多樣性中心古生物學家弗里伊特遜·加里斯稱:“頸骨異?,F象表明猛犸懷孕早期曾受過干擾?!睙嵊饶珷柡图永锼箲岩?,頸肋現象如此普遍,表明猛犸在懷孕時經歷過惡劣的環(huán)境,例如疾病或饑荒,也可能是近親繁殖導致的基因缺陷。
熱尤墨爾認為,猛犸的畸形是導致其滅絕的原因。氣候的變化分割了它們的棲息地,導致大量猛犸被分散在各自封閉的區(qū)域。種群數量減少,近親繁殖隨即發(fā)生。遺傳變異的缺失使得猛犸無法抵御來自寄生蟲、疾病和人類的攻擊。加里斯把近親繁殖惡性循環(huán)及其脆弱性描述為“滅絕旋渦”。當然,猛犸的頸肋不能代表整個骨骼,研究者無法確定猛犸是否還有其他的畸形。
遺傳學家艾弗蕾希婭·帕克波羅分析了猛犸的DNA,但還沒有進行新的研究。她認為,這表明猛犸的數量在大約2萬年前就減少了,通過遺傳分析能夠確定近親繁殖是否普遍存在于滅絕前的猛犸中,這樣的研究“現在可以通過技術的方式證明”。
然而,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古生物學家丹尼爾·費舍爾對此表示懷疑。他指出,此項研究涉及少部分猛犸,近親繁殖僅僅是種群數量減少的后果而不是原因。他繼續(xù)說:“毫無疑問,頸肋的發(fā)現表明了一些有趣的自然史。”
位于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羅斯·麥卡菲沒有參加這項研究。他說:“這是一個奇妙的想法?!彼€指出,這個結論正確與否取決于猛犸骨骼的大概年齡,而這些骨骼跨度達2萬年,研究者沒有做碳同位素年齡測定,不能說明這種骨骼畸形大量出現在猛犸滅絕前期?!皼]有經過精確的測試,我們不可能知道猛犸的畸形是只發(fā)生在數量下降的種群中,還是它們以不尋常的特征(而不是無害的特征)堅持了成千上萬年?!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