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敬莉
朋友老孫是位管理學家,不咸不淡的人難入其法眼。他雖有識人眼力,卻口有潔癖,不輕易評價誰。突然有一天,他竟對一個90后的大四學生贊不絕口。
“這孩子行為得體,既禮貌,又懂事,將來一定會有大出息!”老孫不僅僅是簡單地概述性點評,還附以細節(jié)描述:這孩子雖是富家子弟,卻用著區(qū)區(qū)幾百元錢的手機,且一用三年;一個理工男對攝影、剪紙?zhí)貏e癡迷;凡遇學術活動均聞風即往……其實,老孫跟這位叫武明的職場預習生僅吃過一頓飯。老孫本是武明父親的朋友,來京講學時偶遇來聽課的武明,雙方都有意小聚一下。按常理,長者定要宴請侄兒。武明見“做莊”不成,便執(zhí)意主掌點菜權,以至于四個菜碟上桌,最破費的竟是燒茄子。
微表情識人,發(fā)現“潛力股”,我不知老孫竟有如此道行。從行為認知的角度看,這屬于價值觀匹配的即時感知,故而產生“孫氏出息”?!掇o海》解釋“出息”,本義是生息,引申義是成就、上進的意思。作為90后,皆為無數雙成熟眼睛審視的對象,且常遇吐槽不斷。老孫衡量武明出息的指標,是恰如自己當年的如敬畏、謙恭、得體等價值軸。兩人照面,價值靶向一致,不點贊你出息才怪呢。如果老孫是雇主,武明是求職者,那一定是相見恨晚、一拍即合。
設若,武明漫無邊際地搜索掛網招聘方,發(fā)現有家相對合適的企業(yè),想必首先會搜索研判這家企業(yè)老板是否“出息”。
智聯招聘發(fā)布一份《2013中國年度最佳雇主全國公眾外部調查報告》,從上班族集納出的數據表明,對企業(yè)組織管理的關注首次超過了對薪酬福利的關注。這是一個值得企業(yè)主敏感的取向。有人開玩笑說,在職場上大企業(yè)是“高富帥”,中小企業(yè)就是“屌絲”。韋爾奇說,一個企業(yè)組織有無智慧,往往體現在做事的方法上。方法透射著價值觀。放眼周遭,“屌絲”們正在上演著華麗逆襲的劇情:組織管理文化,“仁”者愛人。我靠“軟實力”叫板你“高富帥”的硬牌子,焉知我無勝算?
“獲取生活和工作的平衡”,這是包括像武明這樣的90后上班族,未來三年職業(yè)規(guī)劃的首要目標。這樣的調查結論,是一粒醒腦丹。妥善平衡員工生活與工作之間的關系,將成為有出息的雇主必修的一門功課。做這門功課不屬于“超項經營”,完全可以融入以價值觀為內核的企業(yè)文化建設中。員工對企業(yè)的戀情源自企業(yè)的內生能量。人們常把如夢如幻的美景稱為仙境,心皆向往之。當然,也有心向往而腳無根的一類人。有段子講,一只沒出息的猴子來到仙境,撒下一泡尿,結果被負責環(huán)保的神仙壓了五百年。
出息的企業(yè)優(yōu)化出好環(huán)境,出息的人才自會唱和,這就是吸引力法則?;锇殛P系沒有那么復雜,價值觀互映,如同呼出的氣息,琴瑟之鳴,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