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婷婷
獨自站在風(fēng)雨交加的分岔路口,心里猶豫著不知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猛然間,一縷陽光掠過我的心悸。這時終于明白:我應(yīng)該徑直前行,永不回頭。
夜晚,城市的燈光下隱約有一個身影——蒼老而又孤獨。
每天早晨上學(xué)都能看見有一個老人在垃圾箱里看似翻找著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垃圾箱在他眼中就像是他獨有的“小金庫”。看著他一身破舊的衣服,上面縫了一個又一個補丁,粗劣的衣服將他的胳膊裸露出來,一瞬間,我驚呆了,怎么會有這樣瘦的人!手上的骨節(jié)清晰可見,讓我親眼見到了“皮包骨頭”的畫面。身體下意識地往外挪,直了直身子繼續(xù)向前走,雙手捂住鼻子,但總覺得那股酸臭的味道縈繞于鼻間,胃里的惡心排山倒海般涌上喉嚨,我不禁加快了腳步。
于是,我換了一條上學(xué)的路,這個老人也很快被我忘記。
這件事好像從來都沒發(fā)生過一樣,直至有一天,母親因為家里舊衣服存著太多占柜子,便找了一個收舊衣服的人將它們理走。我也站在門邊,看著老人一直重復(fù)著稱重,打包,再把衣服裝進麻袋,這身影好像在哪里見過,卻無論怎樣都記不起,記憶在這一刻仿佛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怎么追也追不到……老人嘴里一邊嘀咕著一邊繼續(xù)進行他的那幾個動作,我仔細一聽“這些衣服大概還沒穿幾次吧,只不過樣子舊了點,真可惜呀!”聽著這些話,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見他收起了桿秤,緩慢的速度使得每一個動作都像一個個慢鏡頭般在眼前放大,細密的汗珠布滿在臉上。他把手伸進兜里,不知在摸著什么,過了許久只見他才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紙張。我定睛一看,才看出那是幾張一元紙幣。接著,他把錢遞給了母親,拉起已經(jīng)系好了的麻袋從樓梯上往下拖。也許,他真的太虛弱了,走幾步就要休息一會兒,臉上的汗水越聚越多,似乎快要滴落到地上。我目送著他,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樓梯的轉(zhuǎn)角,這才收回了目光,輕輕地關(guān)上門,走回房間,不知怎的竟走到了陽臺,從鐵窗的縫隙往下望。咦?這個老人為什么還沒有離開?他正解開每一個麻袋,低下頭,在麻袋里摸索著,沒過一會兒,他抬起頭,隨之,他手里拿起幾件衣服,這一切和他臉上的笑容無一不落入我的眼睛,也同時刺痛了我內(nèi)心那一塊好像已經(jīng)久久被塵封的地方。
隱約記得,小時候,每當(dāng)我偶爾在街上碰見一個乞討者,總會找出一些東西遞給他們,一個硬幣、一塊餅干,甚至是一粒糖果……
其實,我未曾想過在自己長大的同時心里的那份純凈,天真,博愛……到底是丟失在哪里!殊不知當(dāng)自己長大時,一點一點的從生活中迷失,僅僅學(xué)會了隨波逐流,忘記了平凡的人和事,只記得外在,只記得這最無用的東西!心中的陽光也記不起是在什么時候開始被鎖在心底,久久塵封著。視野里看不見別人,也同樣看不見自己,好像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這到底是怎么了?
或許,缺少的,就是心中遺失的那份陽光。
心中的陽光使多少文人墨客詩意般地生活,黑暗在他們眼中也只不過是偶爾遮住了陽光。只見劉禹錫只身一人“便引詩情到碧霄”,獨自笑看人生,實在難能可貴。試想,又有多少人能如同他那樣灑脫呢!生活中,太多的人心中都充斥著憂傷的往事,有太多的人心中籠罩著黑暗。我們往往是乞求上蒼能夠給予自己一絲陽光,卻全然不知真正的陽光就洋溢在我們心靈深處。傷感的人,呆望曇花而嘆息:時光荏苒,稍縱即逝;豁達的人,嗅著梅花而低吟: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如汪國真詩中所說:“心晴的時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時候,晴也是雨?!?/p>
此時的我們正值豆蔻年華,正是生命里的春天,每一顆小小的心都是一粒飽滿的種子,像剛剛萌發(fā)不久的嫩芽,它們看似脆弱、無助,卻昂首挺立于溫暖的陽光下,這一切都取決于它們的內(nèi)心!
是的,只要心中擁有陽光,生活就不分晝夜。
遠處車子刺耳的鳴笛聲拉回我的思緒,再看看樓下,了無一人!
那位老人,我終是想起了他,這次,我不再會忘卻,永遠,永遠……
(浙江省永嘉縣上塘城關(guān)中學(xué)九·13班)
(薦評人:谷福林 鄭恩進)
【推薦理由】
有時,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便能令文章頓然生色。這篇文章以一個拾荒老人為線索引出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文章的成功之處在于細節(jié)的刻畫,如在描述老人下樓梯的情景時,透過其“走幾步就要休息一會兒,臉上的汗水越聚越多”,使他蒼老的形象躍然紙上。又如當(dāng)作者發(fā)現(xiàn)老人還未離開時,運用大量心理描寫,將作者當(dāng)時的復(fù)雜心理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以當(dāng)今人世間的冷漠反襯“心中的陽光”。然而,作者并沒有就此止步,而是繼續(xù)深入思考,發(fā)出了“只要心中擁有陽光,生活就不分晝夜”的感慨,從而,小事也便擁有了思想的火花與情感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