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職生網絡成癮現(xiàn)狀與心理健康教育對策研究

      2014-08-06 09:55:26梁金慧
      關鍵詞:比率心理健康大學生

      梁金慧

      (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杭州311112)

      0 引 言

      大學生是網絡普及率最高的人群,網絡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日益深遠的影響。一方面,網絡給大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便利與幫助,豐富了大學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大學生也由于使用網絡過度,甚至網絡成癮,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有調查顯示,在大學生中網絡成癮的發(fā)生率為10.0%[1]。2008年,由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制定的我國首個 《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通過了專家論證,這一標準將網絡成癮納入精神病范疇。盡管該標準遭到了不少質疑,但網絡成癮確實對成癮者的身心健康及社會功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害。高職院校學生過度使用網絡現(xiàn)象比較嚴重,每年都有學生因為網絡成癮無法正常完成學業(yè)甚至退學。如何使學生從網絡成癮回歸正途,是高職院校亟需解決的課題。

      1 網絡成癮的界定

      “網絡成癮”也名 “網絡上癮綜合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強迫性網絡使用”(Compulsive Internet Use)或 “病理性互聯(lián)網使用”(PIU: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每個術語都反映了對過度上網 (Excessive Internet Use)性質的不同理解。紐約市精神病學家Ivan Goldberg博士于1995年首次提出 “網絡成癮障礙”這一概念。美國心理學會 (APA)于1997年正式承認 “網絡成癮”研究的學術價值。當前學術界對于網絡成癮的界定代表性研究主要有以下兩類,一類是將它定義為 “個體由于過度使用因特網而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的一種現(xiàn)象”,是 “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它類似于一種病態(tài)的賭博或物質(藥物與酒精)依賴行為 (Yang,1996);另一類是從臨床上將網絡成癮界定為病態(tài)性網絡使用,是一種無法控制或停止使用網絡的強迫性用網行為,并區(qū)分為一般的和具體的網絡成癮,主要與網絡的使用和網絡的內容相關 (Davis,2001)[2]。本研究主要采用Yang對網絡成癮的界定。

      2 使用量表介紹

      采用網絡成癮問卷 (Internet Addiction Test,簡稱IAT)和大學生人格問卷 (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簡 稱 UPI)。IAT 改 編 自Young(2004)親子網絡成癮問卷 (Parent-Child Internet Addiction Test)。①由20個項目組成的量表,以 “從不”<0>至 “常?!保?>來評估網絡使用對日常作息、家庭關系、社交生活、個人健康,以及情緒狀態(tài)的影響。②最低分為0,最高分為100。分值越高,網絡使用導致的問題越嚴重。0~49分:正常上網,尚未沉溺于此;50~79分:存在網絡依賴,已經由于上網時間過多導致了一些問題,應該謹慎對待上網自身以及對家庭和其他成員帶來的影響;80~100分:已經網絡成癮,必須馬上正視并解決這些問題。

      UPI問卷由60個項目構成,其中4個項目是測偽尺度 (lie scale),其余56個是反映學生的苦惱,焦慮,矛盾等癥狀項目。另有4道附加題,主要是了解被測者對自身身心健康狀態(tài)的總評價以及是否接受過心理咨詢的治療,有什么咨詢要求。UPI總分最高為56分,最低為0分。UPI施測者根據不同的篩選標準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可能有較明顯的心理問題,應盡快約請進行咨詢;第二類學生沒有嚴重心理衛(wèi)生問題,該類學生可作為咨詢機構今后關注的對象;第三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3 施測過程

      采用隨機抽樣法,共發(fā)放問卷3 300份,大一學生2 600份,其中男生1 900人,女生700人;大二學生450份,其中男生350人,女生100人;大三學生250份,其中男生180人,女生70人?;厥沼行柧? 190份,大一學生2 497份,其中男生1 876人,女生621人;大二學生393份,其中男生300人,女生93人;大三學生200份,其中男生150人,女生50人。

      4 統(tǒng)計分析

      表1 大一至大三學生IAT得分統(tǒng)計

      由表1可知,大一、大二、大三學生的網絡成癮 (IAT得分為80~100分)比率分別為0.2%、3.3%和3%,大一與大二、大三學生的網絡成癮比率存在顯著差異 (p<0.01),大一學生的網絡成癮比率明顯低于大二、大三學生,大二和大三學生的網絡成癮比率不存在顯著差異 (p>0.05);存在網絡依賴 (IAT得分為50~79分)學生的比率分別為4.1%、10%和8%,大一與大二、大三此類學生的比率存在顯著差異 (p<0.01),大一學生中網絡依賴學生的比率明顯低于大二大三學生,大二與大三此類學生的比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表2 大一至大三學生IAT得分與UPI得分相關情況分析表

      由表2可知,大一至大三網絡成癮 (IAT得分為80~100分)學生、存在網絡依賴 (IAT得分為50~79分)的學生與正常使用網絡學生中UPI一類所占比率分別為61.1%、45.0%和36.1%,大一至大三網絡成癮學生與存在網絡依賴學生中UPI一類所占比率不存在顯著差異 (p>0.05),兩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沒有明顯差異;網絡成癮學生與正常使用網絡學生中UPI一類所占比率存在顯著差異(p<0.01),正常使用網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優(yōu)于網絡成癮學生;存在網絡依賴學生與正常使用網絡學生中UPI一類所占比率存在顯著差異 (p<0.01),正常使用網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優(yōu)于存在網絡依賴的學生。

      表3 IAT得分≥50的學生UPI得分率前10題統(tǒng)計

      從表3可知,網絡成癮學生和存在網絡依賴學生在UPI測驗中反應出來的主要問題是人際敏感性高 (“總注意周圍的人”、“在乎別人的視線”),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較差 (“情緒容易被破壞”、“缺乏耐力”),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認同感低 (“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缺乏自信心”、“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感到自卑”),親子關系問題“(父母期望過高”)和身體倦乏等生理不適。

      表4 IAT得分≥50的學生UPI重點項選擇情況

      由表4可知,與正常網絡使用者相比,網絡成癮學生和存在網絡依賴學生在抑郁和家庭關系上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

      5 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探討

      5.1 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測驗結果反應出容易網絡成癮的學生存在較大程度的興趣缺失,意向薄弱等問題,同時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存在困擾。以預防疾病為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難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必需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熱情和動力,同時,輔以各種行為養(yǎng)成訓練,內外共修,以達到轉化的效果。為此,應研討相應對策,確立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教育方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可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認知改變或者行為療法等,降低網絡成癮者及網絡依賴者的抑郁、焦慮和孤獨水平,增強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

      5.2 注重新生入學教育和學涯規(guī)劃指導

      調查顯示大一學生的網絡成癮比率明顯低于大二、大三學生,可見大一是預防學生網絡成癮的關鍵期。從高中到大學,學生面臨著環(huán)境、發(fā)展任務的巨大改變及自身角色的全面調整,而傳統(tǒng)的教育并未給他們提供準備,因此,很多新生進入大學后出現(xiàn)茫然、焦慮不安的狀態(tài)。在這個階段,及時進行新生適應性教育,讓學生做好投入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準備,同時,對新生進行人生觀和學習目的教育,開展學涯規(guī)劃指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確立新目標,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是至關重要的[3]。

      5.3 提升高職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認同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是影響個體自我調控的關鍵變量。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具有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tài)度及行為的習得,進而影響活動時的情緒。以往的研究和本次調查均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成癮與低自我效能感存在正相關,對自身能力的否定和失控感可能導致學生采取逃避的態(tài)度,在網絡世界中尋找成就感[4]。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發(fā)揮潛能,增加對學習生活的控制感,有助于減輕學生對網絡的依賴。

      5.4 增強高職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本次調查結果和以往的研究均表明,社會支持較低是網絡成癮的原因之一,缺少社會支持易于形成焦慮、抑郁、孤獨等人格特征,這可能是社會支持低者網絡成癮發(fā)生率高的另一原因[5]。首先,家庭支持系統(tǒng)是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同父母的關系是 “人際交往的第一關系”,網絡成癮大學生父母對孩子的內心缺少情感關懷和理解,過分關注孩子的外部成就,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這種高期望給大學生帶來的壓力很大,有不少大學生是為家長而學習,其學習目的不明確,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和對學業(yè)的抗拒、逃避心理。為此,學校應鼓勵和幫助學生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同時,學校也可通過座談、發(fā)放資料、利用QQ和微博等新媒體,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家校聯(lián)合共同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其次,學校要建立有效的校內支持網絡,發(fā)揮老師和同伴的社會支持作用。向全校師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并對其進行基本的助人技能培訓,引導他們對網絡成癮等特殊學生群體進行及時的關注和幫扶,避免其邊緣化。最后,要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尋求社會支持。轉變 “弱者才會尋求幫助”的錯誤觀念,并為學生提供尋求社會支持的有效途徑。

      5.5 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際交往可以起到穩(wěn)定情緒、平衡心理的作用,本次研究表明網絡成癮及存在網絡依賴的學生人際敏感度高,非常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情緒也容易受影響,在人際交往上存在很大困擾。為此,學??梢蕴峁┯嗅槍π缘男睦斫】到逃陀柧?,幫助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心理,掌握人際交往技巧。有關研究和實踐均表明,開展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團體輔導和心理沙龍等活動,對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有明顯的效果[6]。學生在團體中,不僅得到認知轉變和行為方面的訓練,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習、互相提供支持等增強和鞏固訓練效果。

      [1]張芝.不同成癮狀態(tài)大學生網絡使用者的認知心理特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08.

      [2]王克勤.大學生網絡行為偏好與人格特征的關系及教育引導對策[D].南昌:南昌大學,2008.

      [3]蘇興.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破解大學生網絡成癮芻議[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0,24(3):74-75.

      [4]鄒路琦,陳鵬.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網絡成癮的相關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3):30-31.

      [5]陳新,李鳳華,龍理良,等.社會支持與網絡成癮關系的隊列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4):240-243.

      [6]白羽,樊富珉.團體輔導對網絡依賴大學生的干預效果[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7,21(4):247-250.

      猜你喜歡
      比率心理健康大學生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一類具有時滯及反饋控制的非自治非線性比率依賴食物鏈模型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一種適用于微弱信號的新穎雙峰值比率捕獲策略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吐鲁番市| 香河县| 内黄县| 陕西省| 鹤庆县| 深州市| 西和县| 安宁市| 盱眙县| 大城县| 普兰县| 迁安市| 太保市| 固始县| 宿州市| 辽宁省| 黄平县| 正定县| 东辽县| 乌鲁木齐县| 武义县| 遵化市| 美姑县| 应城市| 贞丰县| 泰宁县| 新竹市| 白沙| 桐柏县| 巧家县| 南和县| 恩施市| 涡阳县| 越西县| 尼勒克县| 连城县| 上杭县| 蓝山县| 日喀则市| 布尔津县| 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