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克寧
饒宗頤——對這個名字陌生的,恐怕不僅僅是老百姓。他是誰?
北京大學季羨林教授說:“近年來,國內(nèi)出現(xiàn)各式各樣的大師,而我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p>
饒宗頤先生為廣東潮州人,長期定居香港,今年是他97壽辰。
季羨林說:“饒宗頤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jīng)學家,又擅長書法、繪畫,在中國臺灣省、香港,以及英、法、日、美等國家,有極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
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說:“饒宗頤先生治學,與世俗迥然不同。數(shù)十年間,著述逾千萬字,于學術文化,中西古今,無不會融通貫,得其竅要,及前沿之地位,開風氣之先聲,為海內(nèi)外同知共仰。2003年輯成出版的《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論文集》,煌煌二十巨冊,洵非一般學人所能意想。”
蘇州大學錢仲聯(lián)教授生前評價饒宗頤先生為九洲百世之“東洲鴻儒”。贊揚他是“并世之容甫(汪中,清代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與觀堂(王國維)也”。
“姑蘇香腐”讓他六歲揚名
15歲時續(xù)修《潮州藝文志》,90歲高齡仍堅持研究
在中國內(nèi)地,有北錢(鐘書)南饒,或北季(羨林)南饒的說法。季羨林先生曾對饒先生一生學術成就有過一篇介紹性文字,稱饒宗頤先生在中國文、史、哲和藝術界,以至在世界漢學界,都是一個極高的標尺。他的《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幾乎涵蓋國學研究所有領域,被學界譽為20世紀國學研究的一座豐碑,走出一條國學研究的新路子。
饒先生名“宗頤”,父親饒鍔為他取這名字,是要他師法北宋五子之首周敦頤。饒宗頤出生于廣東潮安縣大富之家,早年家有藏書樓“天嘯樓”,藏書以10萬計,這使他從小在詩書畫的環(huán)境中受到父親和名師的教導。他5歲讀古典小說,從名師習書法;7歲寫《后封神》;8歲讀《通鑒綱目》;9歲學經(jīng)史佛典;11歲學繪畫……20歲前,已把香港新墾書局出的新書全部讀完。饒氏族人津津樂道于他6歲時的一件逸事:當年家鄉(xiāng)一位文壇耆宿以城內(nèi)特產(chǎn)“姑蘇香腐”出謎,求唐詩一句,他當即答以“吳宮花草埋幽徑”,語驚四座,傳為佳話。
饒先生15歲時繼承父親遺志,續(xù)修《潮州藝文志》,直到2005年,由他任總纂的《潮州志》重新編印刊行,花時75年。
據(jù)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鄭煒明博士介紹,饒先生至今著作約70余種,論文超過五百篇。近十余年來,內(nèi)地也開始出版他的著作,如《饒宗頤史學論著選》《老子想爾注校正》《梵學集》《漢字樹》等。
90多高齡的饒先生現(xiàn)在每天都寫字、畫畫。他又選定了兩個系列的重大選題,一個是《敦煌吐魯番研究》,一個是《補資治通鑒研究》,并邀集海內(nèi)外學者合力攻關,最后由饒先生統(tǒng)籌定稿。現(xiàn)在兩個系列已有20本專著在臺灣出版,內(nèi)地也同時出版了一部分。
師承學術巨子治學強調首創(chuàng)
觸角遍及各個領域,扎根香港與內(nèi)地文化血脈相連
饒宗頤先生以中學肄業(yè)的學歷走上學術道路。關于學術成就,他說:“我的學問首先是受了沈寐叟先生的影響?!?/p>
中山大學姜伯勤教授說,沈曾植(寐叟)先生是晚清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巨子,是清末民初同國際學術界進行了對話的少數(shù)前驅人物,對中國學術界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力?!八绊懥藦耐鯂S直至饒宗頤先生等不止一代的學者”。
還有兩個人對他的一生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一個是清儒孫詒讓;另一個是顧炎武。
饒宗頤的治學特點是喜歡提出新問題、新看法。在敦煌學、甲骨學、詞學、史學、目錄學、楚辭學、考古學和金石學,以及在宗教史、藝術史、文學、梵學等領域的許多學術課題上都表現(xiàn)了首創(chuàng)精神。
饒先生是這樣表述自己做學問的方法的:“學問要‘接著做,而不是‘照著做,接著便有所繼承,照著僅是沿襲而已?!?/p>
饒宗頤先生的治學背景,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作為一個中國學者,能夠在一生最能出成果的30年里(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避開來自政治的、社會的動亂,在法、美、英等等國際漢學界大環(huán)境中,接觸到早年流失海外的典籍孤本,并到印度等地作實地考察,從而得以多角度地研究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是由于始終把根扎在香港,使他可以近距離了解內(nèi)地考古新發(fā)現(xiàn)、學術研究新成果和文化新思潮,文化的血脈沒有割斷。
說到中國文化最好的東西是什么,先生說道:“我覺得是能夠“隱”,這是了不起的。外國人就是不能“隱”,就要打仗,他們有事不能商量;我們中國還有個“人情”也很好,大家有事還是要坐下來談判,商量商量,慢慢解決問題,就解決了,外國人一句不合就翻臉了。所以中國人能夠容納很多不同的宗教,但是它平衡,擺平了?!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