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 濤
別人叫我“石頭爸”
◎ 郭 濤
《爸爸去哪兒》火了以后,兒子石頭的生活一下子被各種宣傳和節(jié)目塞滿了。各種娛樂節(jié)目、媒體采訪、雜志拍照,以及電影版的拍攝,再加上上課、寫作業(yè),這下子,他連睡覺時間都不夠了。拍攝和宣傳最緊的那段日子,石頭媽跟我說:“石頭胖了?!蔽艺f:“是,我知道是累的,睡得少,就容易吃得多?!庇绕渑臄z電影那幾天,我們大人都覺得非常辛苦,石頭常常在拍攝間歇,或在車上睡著,晚上睡覺時,連呼吸聲都沉了。作為老爸,我聽著很心痛。
我總想著,如果石頭有小情緒或者不滿,要多包容,但沒有想到的是,他比我想象中的樣子要堅強得多,完全出乎我意料。
在拍攝電影版《爸爸去哪兒》時,我們第一天晚上住的房子是現(xiàn)搭的,地方很暖和。拍攝結(jié)束后,因為第二天一早要接著拍攝孩子剛睡醒的狀態(tài),所有人都去賓館睡了,只把我們和孩子留在了公園里。
我們這幾個爸爸把孩子哄睡后,本以為終于可以休息一下,沒想到,剛睡到上半夜,孩子們就被蚊子咬醒了——Kimi被咬得渾身是包,王詩齡的臉上全腫了。再看石頭,他不說話,也不鬧,就躺在那動來動去,自己撓。后來,我實在忍不住了,打電話要來驅(qū)蚊水,先在孩子的床周圍灑上一圈驅(qū)驅(qū)蚊,然后想給孩子身上也擦一點。不擦不知道,一擦才發(fā)現(xiàn)石頭的背上、臉上被咬了幾十個包!我一邊給他擦,一邊心疼,他應(yīng)該知道這是工作,所以覺得沒必要跟我喊累、喊苦。而我盡管心疼,當(dāng)時也沒有多說什么,大概每個“純爺們”天生都這么能扛事兒。
有時候,我在家看《爸爸去哪兒》中石頭的片段,會跟石頭媽聊:“不知道是不是種錯覺,有時候,我反而覺得石頭的表達方式更像一個爸爸,而我的表達方式則像一個孩子。在節(jié)目中,我們的角色有時是互換的。”這種感覺,時常讓我覺得“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這一說法是那么貼切。
孩子們身上有很多東西都是與生俱來的。我想,我小時候也一定擁有過。然而,當(dāng)我成為一個大人、一個父親,卻需要反過來從石頭身上重新尋找,因為我不知何時把那些東西遺失了。石頭的這份隱忍,既讓我心疼,也讓我反思,又讓我深深感動。他自己可能察覺不到,而在我看來,那是多么了不起。
不過,雖然石頭因為有些東西表達不出來,或者不愿意表達,常常不太愛說話,但是他什么都知道,有時候的表達還挺犀利。
俗話說“三歲看老”,石頭的心智、能量,思維的豐富程度以及對很多事情的認(rèn)知能力,對外界的感知與接受程度,都比那時的我優(yōu)秀很多,在這一點上我很驕傲。這些話我不能和孩子說,他知道以后會不再努力了。所以,就讓我寫在書里吧,等他以后認(rèn)識好多字了,再給他看。
現(xiàn)在看著節(jié)目里這幾個孩子,個個智商、情商都非常高,各有各的特點,想想他們的將來,我總覺得不可限量。不妨就讓孩子按照現(xiàn)前的素質(zhì)再往前繼續(xù)走,我們這些家長要做的,就是保留好孩子身上那些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細心觀察孩子的點滴變化,用心去陪伴,讓這些閃光點在孩子身上生根、發(fā)芽,千萬別一不小心遺失了。
(靜聽花開 摘自《父親的力量》江蘇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