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嘉柯
美食的詭計
◎ 沈嘉柯
現(xiàn)代社會,有誰沒吃過泡面呢?泡面是居家旅行必備產(chǎn)品。大多數(shù)的泡面包裝上的食用指南,基本上都是“3分鐘”——對,吃一碗泡面,產(chǎn)商建議是:請你用熱水泡3分鐘。
為什么是3分鐘?是3分鐘不會讓面泡爛,這樣面會更好吃對嗎?好像也不是,但凡親自泡過的人都有經(jīng)驗,有些面泡5分鐘味道也很不錯,面條仍然爽滑。
1958 年,日籍臺灣人安藤百福在大阪府池田市發(fā)明了方便面。之后,在推銷產(chǎn)品的過程中,他建立了“3分鐘”的行業(yè)尺度。
其實,將泡面時間確定在3分鐘,是因為安藤考察了人的心理狀態(tài)。這是一個心理學伎倆:人在面對泡面的時候,如果等上3分鐘,面的香味刺激加上等待,會讓你的胃口變好,吃起來更快樂。
如果超過了3分鐘,等上5分鐘呢?人就會失去耐心,期盼也會減弱,那種將要得到的心理愉悅也會下降——人就會覺得沒那么好吃了。
全世界吃泡面的人都是這樣的心理,所以,全世界的泡面生產(chǎn)商都會盡量勸告你只泡3分鐘。這個道理在麥兜的電影里也提到過,一口火雞的滋味,在將吃未吃時,香味達到了巔峰。
另外一個詭譎的伎倆則是關(guān)于熱量的。政府部門為了保障和引導國民的健康飲食,會要求食品生產(chǎn)商清楚地標注出食品的營養(yǎng)成分和能量。
有國家的強制管理,生產(chǎn)商難道會瞎標熱量嗎?生產(chǎn)商當然不敢瞎標,但是他們有別的花招。你去買一袋餅干,看見上面寫著每份熱量300卡路里。喲,不怎么高嘛!于是你便放心大膽地享受美味。這時,你需要多看看能量表下面小字體的文字說明:每份約等于25克。
這個時候,你可能已經(jīng)吃完一袋餅干了,一袋餅干有100克。也就是說,你不知不覺吃下了1200卡路里的熱量。
怎么樣?這陷阱很妙吧!所有會讓你心理放松、失去戒備的手段,生產(chǎn)商都會用。只要不明顯違背規(guī)定,只要能讓你更多地消費產(chǎn)品,這樣的擦邊球就會層出不窮。中國也好,外國也罷,天下的烏鴉都一般。問題食品可怕,不良習慣也可怕。上面的兩個例子,完全吻合食品衛(wèi)生管理規(guī)定,但是,就是讓你離健康飲食越來越遠。
舌尖上的世界,比拼的就是能夠直接影響你的心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以及天下人的錢包。消費者自己只好加強學習,多學點心理學,看破詭計,為了自己的健康,反擊逆襲。
(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圖/豆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