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 洋
爺爺?shù)男膽B(tài)
◎ 付 洋
雖然劉墉和孫子、孫女關(guān)系親近,但是,他們并不是天天膩在一起,而是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道理,劉墉是從太太身上學到的。
千千和子川出生后,太太用手機拍了很多照片?;氐矫绹齽硬粍泳吞统鍪謾C,秀給親朋好友看。劉墉忍不住對太太抗議說:“你不要總是秀照片,我會想他們想得受不了!”沒想到,太太馬上說:“你的兒子在臺北,你的女兒在北京!孫子和孫女是別人的孩子,不是我們的孩子!”劉墉不服氣地反駁:“要是沒有我們,哪有他們?”太太卻說:“隔一層就是隔一層!孫子和孫女,是兒子和兒媳婦的孩子。你不能夠搶你兒子和兒媳對孩子的愛,更不要奢望孫子、孫女愛你會遠超過愛他們的父母。他們將來能夠好好地愛自己的父母,就已經(jīng)很好啦!”劉墉想了想:“咦,太太說得沒錯哦!”被太太如此“教育”一番后,劉墉很快調(diào)整了做爺爺?shù)男膽B(tài),時時用 “別人的孩子”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劉墉感慨地說:“老人的心,總是那么矛盾。我希望看見小鳥在空中飛翔的影子,希望它能夠成為翱翔九萬里的大鵬;我渴望孩子回家,但也知道孩子是為世界而生的,孩子的臉會望向遠方;我還知道,孩子的腳步會走得比父母快。開始是跟著父母走,背著、托著、抱著;后來是拉著、扯著、拽著;再然后是和父母并排走……直到有一天,孩子走到我們的前面。我們這些老人家拼命地趕,也只能看見他們的后腦勺。我不希望孩子總回頭,如果總回頭,他們能夠走得快嗎?搞不好要摔跤的。如果孩子一輩子膩在父母身邊,老人會很高興,可這對他是好事嗎?‘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矛盾的是私情,不矛盾的是公愛。我會帶著祝福的心情,歡迎他們回家;如果他們沒時間回家,而我又實在想念,那我就去孩子身邊待幾天?!?/p>
(摘自《婚姻與家庭》2014年第7期 圖/黃文紅)